董绍臣
- 作品数:16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秦皇岛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类风湿肺结节一例及文献复习
- 目的提高对类风湿肺结节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分析2008年7月收治的1例类风湿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女,74岁。间断咳嗽,痰中带血10余年。15年前曾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 董绍臣姜尧张向宁乔华
- 双肺多发结节空洞影被引量:2
- 2014年
- 患者女,74岁,因"间断咳嗽,痰中带血10年,加重15d"于2008年6月25日第1次入院.患者15年前曾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直未系统治疗.否认皮肤.出血和尿血.否认肺结核、糖尿病史.入院体检:双肺可闻及小水泡音,双手掌指关节尺侧偏斜.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8.0×109/L,中性粒细胞0.73,血红蛋白95 g/L;尿、便常规未见异常;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U1RNP抗体、抗J0-I抗体、抗SCL-70抗体、抗Rib抗体及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均阴性;类风湿因子2010 IU/ml;C反应蛋白95 mg/L;ESR为90 mm/1 h;抗链球菌溶血素O为64.6 IU/ml;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离子及肿瘤标记物均未见异常;多次痰查结核菌阴性.
- 董绍臣姜尧张向宁赵敏乔华
- 关键词:多发结节双肺抗双链DNA抗体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变化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分为单纯慢阻肺和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两组患者,对两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较单纯慢阻肺患者明显降低(P<0.01),且胆碱酯酶活性与NT-proBNP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慢阻肺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提示并发心力衰竭,对判断慢阻肺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 孙丽敏董绍臣刘宏丽乔华齐曦明
- 关键词:血清胆碱酯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
- 红细胞分布宽度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心力衰竭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200例为观察组,根据6min步行距离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结果,将观察组分为COPD并发心力衰竭组(观察1组)107例和单纯COPD组(观察2组)93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以及血常规、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和NT-proBNP等检查结果。比较3组RDW、NT-proBNP、6min步行距离等指标。结果:观察1组RDW、NT-proBNP水平、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指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P<0.05,P<0.01);观察2组上述指标又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1组6min步行距离、血氧分压(PO2),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P<0.05,P<0.01);观察2组上述指标又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3组白细胞(WPC)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RDW检测在预测COPD并发心力衰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董绍臣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红细胞分布宽度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3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分为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二组,对二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应用Logistc回归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白蛋白浓度与心力衰竭标志物血浆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较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浓度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且血清白蛋白浓度与NT-proBNP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提示并发心力衰竭,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 董绍臣孙丽敏尹立勇冯建双齐曦明乔华
-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
- 阿哌沙班联合瑞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功能与安全性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阿哌沙班联合瑞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功能与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该院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结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哌沙班联合瑞替普酶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右心功能、血清凝血指标、血管内皮指标、炎性指标改变与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VEDVⅠ、RVESVⅠ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D-D、PC、PS、TM、PAI-1及t-PA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患者AT-Ⅲ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10、TNF-α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均降低,血清IL-38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25%,低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哌沙班联合瑞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疗效与凝血功能改善较为理想,患者出血率低于华法林。
- 于鸿敏乔华张向宁董绍臣卢文宣李洁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瑞替普酶阿哌沙班凝血功能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这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发展,它的发生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随着病情反复发作、急性加重,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出现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常以老年人居多,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本文对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 赵冬梅董绍臣张玮宸
-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流受限依从性肺部疾病有害气体
- 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01至2018-01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呼吸科COPD合并PH住院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入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常规、肺功能、NT-proBNP、心彩超、动脉血气分析及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抗炎,化痰及平喘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10 mg,1次/d口服抗凝治疗。对两组治疗30 d后心脏彩超、6 min步行距离、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肺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32.7±3.8)mmHg vs.(51.2±2.7)mmHg];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467.7±5.4)m vs.(397.8±4.8)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5.6±3.7)mmHg vs.(63.7±4.5)mmHg],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43.6±3.7)mmHg vs.(49.7±2.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于COPD合并PH疗效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董绍臣赵冬梅张玮宸尹小波苗娜乔华董月华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利伐沙班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伴呼吸衰竭及COPD伴心力衰竭患者之间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住院的505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COPD组20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组115例及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182例,比较血清胆碱酯酶在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单纯COPD组、COPD合并呼吸衰竭组及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递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较单纯COPD组和COPD合并呼吸衰竭组降低非常明显。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于临床区分单纯COPD、COPD合并呼吸衰竭和COPD合并心力衰竭进而提示对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减少死亡率具有临床意义。
- 董绍臣孙丽敏冯建双乔华齐曦明
- 关键词:血清胆碱酯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 嗜酸性粒细胞高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否应用激素的指导价值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高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否应用激素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6-01至2017-10在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224例,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升高及是否采用激素治疗。分成4组:血EOS增高激素治疗组(1组),血EOS正常激素治疗组(2组),血EOS增高非激素治疗组(3组),血EOS正常非激素治疗组(4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CAT评分、血气分析、肺功能及一氧化氮呼气试验。4组均给予吸氧,抗炎,平喘及化痰等一般治疗外,1组及2组加用激素治疗,治疗1周后复查,对4组的FENO、评估CAT评分;计算住院时间及出院3个月后再住院率。结果4组年龄、性别、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治疗前后FENO及血EOS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3个月再住院率方面,1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最短,且3个月再住院率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宜应用激素治疗。
- 董绍臣于鸿敏赵冬梅乔华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嗜酸性粒细胞激素治疗再住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