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文其

作品数:127 被引量:303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19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原虫
  • 28篇恶性疟
  • 27篇疟原虫
  • 25篇恶性疟原虫
  • 24篇抗原
  • 23篇克隆
  • 20篇抗体
  • 15篇细胞
  • 14篇基因
  • 14篇表位
  • 13篇疫苗
  • 12篇病毒
  • 11篇单克隆
  • 11篇单克隆抗体
  • 10篇痘苗
  • 10篇痘苗病毒
  • 10篇幽门螺
  • 10篇噬菌体
  • 10篇免疫
  • 10篇菌体

机构

  • 57篇中国人民解放...
  • 5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2篇解放军农牧大...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江门市中心医...
  • 2篇广州市嘉合生...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军区联勤...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127篇董文其
  • 69篇李明
  • 27篇吴英松
  • 20篇毕惠祥
  • 19篇李英杰
  • 18篇宁云山
  • 17篇刘俊华
  • 15篇李妍
  • 15篇王萍
  • 13篇王萍
  • 12篇陈白虹
  • 11篇魏威
  • 11篇李珍
  • 9篇郝文波
  • 8篇龙敏
  • 7篇黄建生
  • 6篇徐伟文
  • 6篇王文敬
  • 5篇田泽维
  • 5篇张彦明

传媒

  • 28篇热带医学杂志
  • 6篇黑龙江畜牧兽...
  • 6篇第一军医大学...
  • 5篇细胞与分子免...
  • 5篇广东寄生虫学...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中国寄生虫病...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4篇南方医学教育
  • 4篇中国原生动物...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兽医科技
  • 3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兽医医药杂...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9篇2006
  • 4篇2005
  • 9篇2004
  • 9篇2003
  • 8篇2002
  • 9篇2001
  • 11篇2000
  • 6篇1999
  • 1篇1998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凋亡蛋白Fortilin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2006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一种新近发现的抗凋亡蛋白Fortilin。方法用RT-PCR方法,从肺腺癌细胞中扩增出编码Fortilin蛋白的基因(GenBank中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名为TPT1),克隆入pGEX-4T-1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入E.coliBL21(DE3),诱导表达Fortilin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印迹鉴定。结果经双酶切及核酸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pGEX-4T-1/TPT1成功构建,诱导后能高效表达可溶性Fortilin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blot验证该蛋白,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45000,与预期理论值相符。结论Fortilin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融合蛋白形式进行表达,可提高其在宿主细胞中的稳定性和可溶性,且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获得了充足的活性蛋白,这为进一步了解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其抗凋亡机制奠定了基础。
吴芬芳宁云山吴英松王穗海董文其李明
关键词:克隆
幽门螺杆菌Lpp20抗原的原核表达及其临床应用
2007年
目的 获得原核重组表达的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脂蛋白(lipoprotein20,Lpp20),并将其用于Hp感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Hp标准株NCTC11639染色体DNA中扩增出Lpp20的编码基因片段,先进行T-A克隆和测序,并与Genbank公布的其它Hp菌株基因序列比较,再将目的 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上,在E.coli TOP10中进行表达并进行GST-亲和层析纯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纯化产物Lpp20与Hp感染患者血清的反应,以Lpp20为包被抗原建立ELISA法对143份血样进行检测,并以试剂盒为参照.结果 扩增的Lpp20基因全长528 bp(GenBank登录号为DQ106902),与GebBank上公布的其它Hp菌株的序列相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6%~97%,推定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100%,表达的Lpp20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8 kDa,纯化产物可被Hp感染患者血清识别,以重组的Lpp20抗原建立的ELISA法检测Hp感染与试剂盒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组Lpp20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用Hp感染的临床血清学检测及流行病学研究.
宁云山李妍罗军董文其李明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LPP20克隆抗原性
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机理的研究——补体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实验
1997年
用我室研制的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马血清中的补体,观察其灭活前后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结果:灭活补体的免疫血清,在体外试验,对锥虫形态活力不认异常;巨噬细胞对用灭活补体的免疫血清处理的锥虫吞噬率仅达8%;在体内试验,锥虫对小白鼠具有致病力,潜伏期为3~5d,存活期为8~16d。未灭活补体的免疫血清,可使锥虫形态异常,活力减退、停止;用未被灭活补体的免疫马血清处理的锥虫,注射小白鼠可健活60~70d,巨噬细胞对未用灭活补体的免疫马血清处理的锥虫吞噬率高达91%。生物试验表明:被吞噬的锥虫均无感染力。从而看出补体在本虫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刘俊华董文其孙恩贵王祥生刘小芳
关键词:伊氏锥虫病免疫血清免疫机理兔病
高校辅导员工作点滴谈被引量:4
2007年
辅导员工作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人为本,辅导员工作要做到"三心":细心,爱心和耐心,同时还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王文敬张艳玲董文其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马(骡)体内伊氏锥虫循环抗原与抗体的相互关系研究
1990年
本文利用抗伊氏锥虫表膜抗原的单克隆抗体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健康、人工接虫及先用伊氏锥虫弱毒株免疫后用强毒株攻击马(骡)血清的循环抗原(CAg)进行了追踪检测,同时用常规ELISA法检测了相应的循环抗体(CAb),结果为:CAg与CAb不全呈平行关系;部分免疫马(骡)首次攻虫前CAg即可呈现阳性,CAb为阴性;免疫马(骡)攻虫后大多经1~3个CAg高峰而后健活,CAg逐渐转阴,CAb则上升较慢,上升后则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人工接虫马(骡)接虫后经1~2个CAg高峰而死,濒死前4/5动物CAg呈现阳性,而CAb在濒死前只有1/5呈现阳性;人工接虫马(骡)的CAg水平高于免疫马(骡),二次攻虫后的CAg水平高于首次。
董文其刘俊华
关键词:伊氏锥虫抗源抗体ELISA
HBc与HBV多表位复合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转染与表达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观察HBc与HBV多表位复合基因在肝癌细胞株nepG2细胞内表达情况。方法将构建的HBc与HBV多表位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HBcMep以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HepG2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结果经G418筛选的阳性转染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在紫外光激发时发出明显的荧光,而未转染质粒或转染pcDNA3.1的HepG2细胞则无明显荧光。Western-hot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约为33kDa,并能与抗preS2多抗特异性结合。结论HBc与HBV多表位复合基因在肝癌细胞内获得正确表达。
田泽维董文其刘朝霞李明黄建生
关键词:HBCHBV肝癌转染
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株免疫动物后诱发的Th1细胞免疫反应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测定恶性疟原虫 -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候选株免疫动物后产生白细胞介素 - 2 (IL- 2 )和干扰素 (IFN)的生物学活性水平。 方法 用 MTT法测定了其诱导的保护性细胞免疫反应 (Th1细胞免疫反应 )。 结果 用重组痘苗病毒在免疫家兔及大白鼠 4~ 6 wk后血清中 IL- 2的生物学活性增强 ,免疫后 6 wk家兔、大白鼠及小白鼠 3种动物血清中 IFN的生物学活性水平比免疫前明显升高。 结论 恶性疟原虫 -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候选株免疫动物后可诱发机体产生
董文其李明毕惠祥李英杰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痘苗病毒TH1细胞
HIV-1核心抗原p24基因的表达、纯化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全长HIV-1 p24抗原,对其抗原性进行鉴定,探讨其对HIV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PCR技术从含有HIV-1 gag基因质粒PTM-1中扩增p24蛋白基因,通过酶切消化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p24抗原。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活性及特异性。结果PCR产物和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p24经双酶切均显示约690 bpDNA片段,与预期p24抗原全基因片段大小一致。SDS-PAGE电泳可见纯化蛋白为1条相对分子量约26×103Mr的外源表达蛋白带,与预期大小一致。ELISA及WB实验证实表达的p24抗原具有较好的活性及特异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显示与市售p24抗原线性一致。结论构建了HIV-1 p24/pET28a原核高效表达系统,表达产物与市售的p24抗原具有相似的抗原性。
刘华琴李鹏吴英松李珍魏威董文其王萍
关键词:HIV-1基因表达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SARS病毒N蛋白表位模拟肽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SARSN蛋白的模拟肽。方法以抗SARS病毒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免疫筛选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并采用夹心ELISA、竞争抑制试验鉴定阳性克隆。结果经噬菌体富集后,从随机筛选的各46个克隆中得到N蛋白的2个不同表位,即由ELISA鉴定出单克隆抗体C00835个阳性克隆,确定氨基酸序列GXLXTPXXXXGT为SARSN蛋白的一个表位;单克隆抗体C03941个阳性克隆,确定氨基酸序列TTLPXXXXAXXX为SARS病毒N蛋白的另一个表位。结论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成功筛选得到SARSN蛋白的2个不同模拟表位,为用SARS表位去探索其病毒的结构及疫苗的研制创造了条件。
杨海燕李妍宁云山董文其李明
关键词:SARS冠状病毒表位噬菌体肽库
大鼠慢性酒精性脂肪肝造模方法的改进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用一种简单可行且与临床接近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方法将6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白糖组、模型组3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自由饮水;白糖组大鼠自由饮用含10%的糖水;模型组大鼠自由饮用55°二锅头白酒配制成不同浓度的酒水饮料,并含有10%的白糖,其白酒度按照5%、10%、15%、20%、25%、30%、35%、40%(V/V)逐渐递增,每个浓度持续10 d,40%时维持20周。并于第15、20、25周末随机取2只模型组大鼠行肝脏病理切片观察,造模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脂四项指标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随着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逐渐加重,造模结束后肝脏病理提示为重度脂肪变性,血清转氨酶及血脂(TG、CHO、LDLC)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P<0.01,AST、TG、CHO、LDLC:P<0.001),HDLC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造模方法与人类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相似,并且简单易行,稳定,可重复,动物死亡率低,为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文健魏威王萍李珍董文其
关键词:动物模型白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