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山民
- 作品数:43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袪“魅”之后超越了吗——与王绍光先生商榷
- 2011年
- "民主"一词的含义在公众眼中并不明确统一。王先生绍光先生的力作《袪魅与超越》力图帮助人们看到民主的实质,但其袪魅之旅却极大地减少了民主的丰富内涵。同样地,国家能力建设和民主建设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二者之间也不是先后问题,而是如何做到平衡的问题。但王先生却对二者关系予以简单处理。简单地理解民主和民主建设与国家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定会带来消极的后果。
- 董山民
- 关键词:民主国家能力建设民主建设
- 激进抑或保守——拉克劳、墨菲与理查德·罗蒂政治思想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拉-墨以话语为起点"瓦解"了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罗蒂以反讽为基点建构了最低纲领的自由主义。话语和反讽的哲学基础都是反实在论。拉-墨和罗蒂在此基础上构筑的后现代政治景象异曲同工。前者由多元决定、霸权争夺的逻辑走向了"激进民主",后者则从强调民主政治的偶然性滑向保守主义。拉-墨的激进民主扩展了民主的内涵,把民主放在优先于社会主义的位置;罗蒂认为进步依靠不同文化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对话,坚持实用主义的政治观。在何为政治本质的问题上,他们的立场殊为不同,前者强调对抗的意义,后者推重协同性。其实表面上不同的政治立场预设了同样的目标:放弃总体性革命,退向微观领域的改进。其批判资本主义的力度相比经典社会主义者和杜威皆有减退。
- 董山民
- 关键词:话语反讽激进民主保守
- 契约何以可能?——从罗尔斯和布坎南的视角看被引量:1
- 2007年
- 古典契约论者,譬如霍布斯、洛克,通过假设自然状态解释了契约是如何可能的。罗尔斯认为自然状态不能保证形成不受扭曲的契约。他的思路是假设原初状态,让人们在无知之幕下面选择达成契约的基本原则,并认为在此情况下选择出来的契约肯定是公平的契约。而布坎南则不借助假设,直接诉诸现实中人们的策略行为和重复博弈活动,只要界定产权、承认他者的道德平等地位,就可以建构互助的契约。
- 董山民
- 关键词:原初状态无知之幕囚徒困境
- 论威廉·詹姆斯对宗教经验的现象学诠释被引量:1
- 2018年
- 威廉·詹姆斯从他个人的边缘经验出发对信仰的基础提出了发人深省的追问。在他看来,存在一种实在的宗教体验处在科学捕捉之外。然而,科学对实证方法的喜爱已经使得科学过分相信给定证据的知识及其行为,导致人类在面临一些技术装置之外的身心体验时陷入精神危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回到纯粹经验,融合理智和情感,给予人们在没有充分证据下信仰的权利,让宗教经验帮助个体实现与非人格化对象的沟通,从而缓解或消弭身心危机。
- 董山民
- 关键词:信仰情感宗教经验
- 从表象到会话实践——罗蒂语言实用主义析论被引量:1
- 2019年
- 西方哲学传统中一直存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伴随争论的是知识基础、语义来源等问题。争论各方都无法彻底驳倒对方。在知识构建上,弗雷格、罗素试图用现代逻辑技术清除心理主义,却预设了各种非推论的“所与”。罗蒂坚持治疗型的哲学立场,反驳实在论及其相关问题,发展出新的语言观。在罗蒂那里,语言就是本体,世界即语言,其语言实用主义消解了形而上难题,指向运用语言进行会话的社会实践。
- 董山民
- 关键词:隐喻
- 罗蒂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的超越——以命题“权利优先于善”为分析焦点
- 2011年
-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有关"权利和善何者优先"之争在罗蒂看来都先验地预设了一种自我和权利观念。个体拥有何种权利固然离不开特殊的共同体,但是,共同体只能为个体权利提供背景,却不能决定个体权利的内容。倘若用历史和语境的眼光来看待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我们将发现权利和善之争不过是理论之争,这些争论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可以得到解决。
- 董山民
- 关键词:正义论权利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罗蒂
- 目前大陆高等研究院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浅谈
- 2012年
- 自2005年至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各个高等院校创办的高等研究院在数量上迅速增加。其基本创办理念从基础的理论型走向专门性的社会服务导向型。这样一来,在原有的资金筹措机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情况下遭遇了独立性成迷、发展方向冲突之困。其实,若是想要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那就必须反思高等研究院建设所需的深层次机制及其文化底蕴。重新思考独立性和公共性,在此前提下培育新型社会资本,应该是高等研究院走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
- 董山民
- 关键词:独立性公共性
- 公共理性的“困境”及其解决——剖析康德与罗尔斯的论证
- 2010年
- 人们经常使用"公共理性"这个词,但对其含义或许并未深究。康德和罗尔斯分别对"理性的公共运用"和"公共理性"做了界定和说明,前者肯定理性的公共运用对于启蒙的重要意义,并对这种公用坚信不疑;后者则认为表面上存在公共理性的"悖谬"。前者以意志自由为逻辑起点,巧妙地消解公共理性的悖谬;后者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假设了秩序良好的公民社会。相对而言,康德的论证更具先验论证的色彩,而罗尔斯的论证却营造了实用主义的背景。借助他山之石,我们或将吸取其思想,对中国现实问题之思考具有借鉴意义。
- 董山民
- 关键词:公共理性罗尔斯先验论证
- 马克思本体论的实践转向、维度与旨归被引量:2
- 2019年
- 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本体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到马克思那里实现了转向:寻求世界始基的本体论转换为人类意义世界如何奠基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抽象地谈论本体没有意义;人类以社会性的连接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产生意义世界,哲学应以此作为本体。然而,马克思面对的却是意义世界遭到了严重破坏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重建意义世界,其意义本体论的价值旨归是人的解放。
- 董山民
- 关键词:本体论转向
- 威廉·詹姆斯对“事实和价值”二分法的拒斥及其意义
- 2017年
- 传统的休谟问题之一可以被表述为:事实判断无法推出价值判断。其根源在于休谟问题预设了事实知识和价值知识的二元对立。詹姆斯的彻底经验主义认为世界是纯粹经验的世界,人们倾向于在思想和对象之间预设主体和客体。其实,这种预设是不合理的。倘若人们在生存论层次上看待我们的思想,包括知识、道德等其他问题,那就会发现事实判断和价值从属于具体的实践需要。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不是截然二分的,它们是次级的,都从混一的经验之流中浮现出来。
- 董山民
- 关键词:威廉·詹姆斯纯粹经验意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