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宁

作品数:1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放疗
  • 2篇氧化性损伤
  • 2篇增敏
  • 2篇细胞株
  • 2篇卵巢
  • 2篇PC12细胞
  • 2篇SKOV3细...
  • 2篇X线
  • 1篇调强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叶准直器
  • 1篇医疗器械
  • 1篇医用电子
  • 1篇医用电子直线...
  • 1篇杂散
  • 1篇杂散辐射
  • 1篇再程放疗

机构

  • 15篇广州军区武汉...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广州军区疾病...
  • 1篇武汉市黄陂区...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葛宁
  • 8篇张继青
  • 8篇韩栋梁
  • 8篇陈福慈
  • 4篇刘宏
  • 2篇罗远菊
  • 2篇吕玲
  • 2篇易峰涛
  • 2篇邓威
  • 2篇宋梦姣
  • 2篇喻晶
  • 2篇刁波
  • 1篇张宜
  • 1篇申玉莉
  • 1篇王凤鸣
  • 1篇钟雷
  • 1篇李伟宏
  • 1篇原锦
  • 1篇徐利明
  • 1篇曹金发

传媒

  • 3篇医疗卫生装备
  • 3篇中国医学物理...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信息记录材料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叶准直器动态调强和静态调强方式的比较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对多叶准直器动态调强和静态调强方式进行对比性分析。方法:利用Varian 23EX直线加速器和Eclipse—Helios计划系统对5名鼻咽癌患者进行调强根治放疗。比较和分析SW和SS(并将SS按照强度分级为SS5,SS10,SS20)在总机器跳数、总治疗时间、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上的差别。结果:观察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发现,在靶区剂量分布方面,SW最佳而SS5较差。在危及器官的保护上SS优于SW。利用SS治疗的总机器跳数比SW少了9%~23%,总治疗时间却是SW的2倍。结论:当强度分级在10级以上时,SS与SW的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别。在质量保证方面,SS只需考虑叶片到位精度,而SW还需考虑叶片运动速度对剂量的影响,故建议用SS10方式进行调强放疗。
葛宁陈福慈徐利明
关键词:静态调强
体部伽马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测量体部伽马(γ)刀换源后各项剂量学指标。方法:用PTW电离室剂量仪、球模测量焦点剂量率,Φ15、Φ30和Φ50 mm准直器输出因子,进退床过程中的附加剂量;用智能γ辐射仪、自显影胶片EBT2、焦点测量棒以及球模检测机械中心与辐射中心偏差、辐射野半高宽及半影、焦点综合定位误差、治疗计划综合剂量校准及非治疗状态下的杂散辐射。结果:机械中心与辐射中心偏差0.18 mm,焦点剂量率2.786 Gy/min,各准直器输出因子分别为0.633 5、0.922 5和1,进退床附加剂量<2%,Φ15、Φ30和Φ50 mm半影小于12 mm,半高宽与标定值差别分别在2、3和5 mm内,综合定位误差<2.5 mm,各准直器单靶点剂量计划值与实测值误差<5%,非治疗状态下的杂散辐射满足防护要求。结论:经换源调试后各项物理学参数符合国家标准,满足临床需要。
葛宁辜石勇韩栋梁
关键词:体部伽马刀杂散辐射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应用质量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本文主要就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应用质量检测结果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就根据我国《医用电子加速器辐射源》的标准来对16家医疗机构医用的直线加速器具体应用质量进行现场检测,并进行检测结果的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各医疗机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初检合格率有着较大的差异率,在经过相关质控人员调试之后,相关参数均符合标准。结论:各医疗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质量控制力度,借此来保障发射治疗的执行精确性。
邓威葛宁万欢
关键词: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
多次X线暴露所致PC12细胞的氧化性损伤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多次X线暴露所致PC12细胞的氧化性损伤。材料与方法采用X线以50、150、450、1350mGy剂量分别照射PC12细胞,检测辐照后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50、150、450mGy单次照射后细胞活力均>100%;1350mGy照射后细胞活力<100%。各剂量组细胞活力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小,且与照射累积剂量呈较好的相关性。150、450mGy剂量组细胞中SOD活性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减小;MDA含量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增多。结论多次中低剂量X线暴露对PC12细胞有氧化性损伤作用,损伤程度与辐照剂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喻晶刘宏葛宁张继青刁波陈福慈罗远菊吕玲
关键词:X线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
治疗床两侧金属C型臂对吸收剂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加速器治疗床两侧金属C型臂对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测量模体置于治疗床板中央,电离室插孔到床板距离分别为5 cm和10 cm。右侧C型臂分别置于7个不同角度,确定不同面积射野经过C型臂时的机架角度。利用0.6 cc电离室测量6 MV和15 MV X线经过C型臂后固定野照射吸收剂量的变化,以及C型臂位置对旋转照射吸收剂量的影响。结果:机架角为90°~180°,治疗床右侧C型臂位于R7位置时,机架角度布野受限范围最大;机架角布野受限范围随射野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随治疗深度的减小而增大。对固定野照射,射线能量越小,吸收剂量的衰减越大;射线穿过C型臂的距离越大,吸收剂量的衰减越大;旋转照射时C型臂位置越靠近床板中心轴,吸收剂量衰减越大。结论:治疗床两侧金属C型臂对射线有衰减和散射,造成吸收剂量及其分布发生变化。治疗计划设计和患者摆位时应尽量避开金属C型臂。
葛宁王运来陈福慈张继青
关键词:C型臂
利用Elekta-iViewGT^(TM)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摆位误差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针对头颈部、胸部和盆腔部病变,利用Elekta-iViewGTTM验证射野位置分析摆位误差。方法选择85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患者,其中头颈部24例、胸部39例和盆腔部22例。利用iViewGTTM进行正侧位射野位置验证,拍摄340张射野验证片,并通过iViewTM对比分析软件计算射野验证图像与计划系统所生成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RR中射野位置的误差。结果通过射野验证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对比可以发现,在水平(RL)方向、上下(SI)方向和前后(AP)方向,对于头颈部摆位误差为:(-0.7±1.4)mm,(+0.4±1.3)mm,(+0.4±1.5)mm;胸部:(-2.1±3.8)mm,(-2.8±4.7)mm,(+3.6±5.1)mm;盆腔部:(-1.5±1.7)mm,(-2.0±2.2)mm,(+2.1±2.6)mm。结论头颈部和盆腔部患者射野位置误差较小,但胸部较大,特别是靠近下肺和膈肌的病变,由于受到呼吸作用的影响,射野位置误差最大接近10mm。针对不同位置的病变,在勾画PTV时,可根据得出的结果在CTV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外放范围。
葛宁陈福慈原锦张继青王凤鸣邓威
关键词:摆位误差
综合治疗在髓外浆细胞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手段。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科室收治的18例髓外浆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放射治疗2例(11.7%),综合治疗15例(83.3%),单纯手术1例(5.6%)。结果:中位随访71个月(5-263个月),2例(11.7%)局部复发,3例(16.7%)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单纯手术或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为0,综合治疗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3%(15/18)、77.8%(7/9)、71.4%、(5/7)。结论:综合治疗髓外浆细胞瘤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部分髓外浆细胞瘤可向多发性骨髓瘤转化,故需密切观察。
张继青钟雷葛宁韩栋梁李伟宏
关键词:髓外多发性骨髓瘤
辐射自显影胶片EBT2在单次曝光与多次曝光条件下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辐射自显影胶片EBT2在全身放射治疗的剂量测量中单次辐照与多次累积辐照后的剂量学稳定性,从而判断是否可用单张胶片记录多分次治疗中的累积剂量。方法:对3张胶片分别给予200 cGy、400 cGy、800 cGy的辐照,分别在照射后10 h^96 h内进行多次测量,观察黑化时间对胶片剂量的影响;对3张胶片分别给予100 cGy、150 cGy、200 cGy的辐照,每天重复扫描5次共扫描4 d,并与第1次扫描结果相比较,分析重复扫描对胶片剂量的影响;将EBT2胶片分为2组,一组每日分别给予100 cGy、150 cGy、200 cGy的剂量照射,累计重复4 d;另一组分别一次性给予200 cGy、300 cGy、400 cGy、450 cGy、600 cGy、800 cGy,比较接受相同剂量不同照射方式下的胶片剂量。结果:辐照4 d后的胶片剂量相比于辐照24 h后的剂量要高2%~3%;累积照射4 d后的胶片剂量相比于单次接受同等剂量要低1.5%~2.5%。同时也发现扫描仪的灯光对胶片剂量并不产生明显影响。结论:辐射自显影胶片EBT2可以用于多次照射后累积剂量的测量。
葛宁韩栋梁辜石勇
关键词:全身照射
槲皮素对大剂量X线暴露所致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PC12细胞的毒性及其对大剂量X线诱导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槲皮素6.25,12.5,25,50和100μmol·L-1分别作用于PC12细胞,于24,48和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槲皮素12.5,25和50μmol·L-1分别与PC12细胞预孵育2 h,随后采用4 GyX线辐照PC12细胞,于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反应,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菲啉络合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DCFH-DA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槲皮素6.25~100μmol·L-1与PC12细胞作用24 h(r=0.887,P<0.01)和48 h(r=0.872,P<0.01)具有促细胞增殖作用,作用72 h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且随浓度增加毒性增大(r=0.942,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12细胞受辐射后细胞增殖反应、SOD活性和T-AOC降低(P<0.01),MDA和ROS含量增加(P<0.01)。与辐照对照组比较,槲皮素12.5,25和50μmol·L-1防护组PC12细胞增殖反应(r=0.751,P<0.01),SOD活性(r=0.837,P<0.01)和T-AOC(r=0.940,P<0.01)随槲皮素浓度增大而增高,MDA含量(r=0.845,P<0.01)和ROS含量(r=0.930,P<0.01)随槲皮素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槲皮素对大剂量X线诱导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在12.5~50μmol·L-1浓度范围内其防辐射作用与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
喻晶张继青葛宁刁波张宜陈福慈吕玲罗远菊刘宏
关键词:槲皮素X线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
放疗增敏研究中人卵巢癌SKOV3乏氧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适用于放疗增敏研究中人卵巢癌SKOV3乏氧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为常氧对照组、二氯化钴组和环境乏氧组,各组均在X射线单次照射(0、2、4、6、8 Gy)后72 h,应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与常氧对照组未照射细胞相比,二氯化钴组和环境乏氧组未照射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均显著降低(t=24.789、196.960,P均<0.01);与同组未照射细胞相比,常氧对照组与二氯化钴组接受不同剂量的X射线单次照射后,其细胞存活率均显著性下降(F=2263.039、3672.044,P均<0.01),且放射剂量越大,其细胞存活率越低,而环境乏氧组无显著性变化(F=1.412,P>0.05);与常氧对照组、二氯化钴组的同剂量照射细胞相比,环境乏氧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2Gy:F=61.125; 4Gy:F=181.825;6Gy:F=373.830; 8Gy:F=2425.510,P均<0.01).结论 环境乏氧组的细胞对射线产生了强烈的抵抗性,即放射敏感性显著性降低,射线对其杀伤力减弱,且所获得的乏氧细胞模型明显优于二氯化钴组,因此环境乏氧比二氯化钴更适合作为放疗增敏研究中人卵巢癌SKOV3乏氧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
宋梦姣韩栋梁葛宁张继青曹金发刘宏
关键词:卵巢肿瘤SKOV3细胞株乏氧细胞放疗增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