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小林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地质矿产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质
  • 3篇深部
  • 3篇深部地质
  • 3篇勘探
  • 2篇地球物理
  • 2篇地质构造
  • 2篇雪峰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油气
  • 2篇油气勘探
  • 2篇深部地质构造
  • 2篇盆地
  • 1篇地球内部
  • 1篇地球物理场
  • 1篇地球物理勘探
  • 1篇地球物理学
  • 1篇动力学
  • 1篇造山带
  • 1篇山带

机构

  • 5篇地质矿产部

作者

  • 5篇陆国新
  • 5篇范小林
  • 5篇蒋洪堪
  • 2篇江兴歌

传媒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年份

  • 1篇2008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扬子地区区域地球物理场的综合地质解释和深部地质组
陆国新范小林蒋洪堪王家林吴健生
研究综合分析了扬子地区的重、磁、电、震、温等各类地球物理参数,从而在全区物理界面:(1)上地幔岩石圈和软流圈之间的电性界面;(2)上地幔壳之间的密度、速度界面;(3)中、下地壳之间的密度和速度界面以或附近的壳内低速层,低...
关键词:
关键词:地球内部深部地质地球物理勘探解译
雪峰区(江口─洞口)深部地质构造初探被引量:3
1994年
据雪峰地区陆壳地质反射测深结果,结合作者野外地质工作的认识,并参考MT地电断面结构,建立重力模型和进行人机交互对话联合解释,初步编制区内深部地壳构造的几何形态和介质分布状态的有关图件,据此得出:(1)区内存在元古代“漂移”微陆块(海山?)和古生代碰撞造陆作用下产生的构造岩浆(变质)岩脉群及中新生代陆内俯冲伴生壳下塑性(碎裂)地幔岩(块);(2)区内古生代“软敛合”和中新生代“陆壳的榨挤”两种不同动力体制下的形变共存;(3)深部—浅部系列冲断构造块体和不对称扇形构造形变体是组成区内“华南造山带”中一个重要的构造单元。
范小林江兴歌蒋洪堪陆国新
关键词:地质构造褶皱运动
盆地地球物理初探
1992年
应用地球物理信息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盆地实体的构造发育史、沉降堆积史及其所受的各种动力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是盆地地球物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该项工作是以勘探地球物理为主要手段获得的岩石圈内部地球物理数据,通过人-机交互联合解释(数学正反演计算),探讨岩石圈深部的构造物理特征、热状态分布状况、动力学条件等深部地质因素与盆地的形成、发展、消亡(或被改造)之间的关系。提出盆地成因的构造地球物理模型,为进行盆地的各种地质模型定量动态模拟,求得油气远景评价提供地球物理背景。
范小林陆国新蒋洪堪
关键词:盆地地球物理学岩石圈
雪峰北区深部地质构造及油气勘探远景被引量:3
1993年
大地电磁测深和重力正反演(人机会话方式)计算结果表明,雪峰地区北段岩石圈深部地质构造表现为地幔岩石圈相向会聚,壳幔岩石层A式俯冲;地壳浅层及地表地质表现为非对称弹出构造形变带。据此探讨了中,新生代以来浅部地质条件的形成与深部地质作用的关系,为重新评价这一地区油气资源潜力提供深部地质背景材料。
范小林陆国新蒋洪堪江兴歌
关键词:地质构造岩石圈油气勘探
扬子地区盆褶山系深部结构的动力学探究被引量:6
1993年
本文根据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探、大地热流测量资料整理汇编成有关图表,结合区域地质与岩石学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综合分析扬子地区岩石圈物性特征(波速、密度、电阻率、大地热流值)所反映的结构与构造特征,探索该区自中生代以来,在新全球构造体制下的盆褶山系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条件。
范小林陆国新蒋洪堪
关键词:盆地造山带动力学油气勘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