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疫苗
  • 8篇接种
  • 5篇人乳
  • 5篇人乳头瘤
  • 5篇人乳头瘤病毒
  • 5篇乳头
  • 5篇乳头瘤
  • 5篇乳头瘤病毒
  • 5篇瘤病毒
  • 5篇安全性
  • 3篇医务
  • 3篇医务人员
  • 3篇影响因素
  • 3篇预防接种
  • 3篇免疫
  • 3篇免疫原性
  • 2篇疑似
  • 2篇疑似预防接种...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机构

  • 20篇北京市朝阳区...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包头医学院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北京市朝阳区...
  • 3篇清华大学第一...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荣县疾病预防...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成都生物制品...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作者

  • 22篇芦强
  • 16篇李丽
  • 14篇白云骅
  • 13篇张政
  • 12篇张军楠
  • 12篇杨立清
  • 11篇李淑萍
  • 9篇张彦利
  • 8篇时念民
  • 8篇罗凤基
  • 4篇张娇
  • 3篇艾星
  • 3篇王琳
  • 3篇张芳蕾
  • 3篇董彦宏
  • 2篇和彦苓
  • 2篇王朝云
  • 2篇丁雪娇
  • 1篇聂建辉
  • 1篇韩柏慧

传媒

  • 4篇中国生物制品...
  • 4篇中国疫苗和免...
  • 2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初步评价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EV71疫苗)上市后常规接种的安全性,比较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主动及被动监测的差异。方法 2016年8—11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对3 162名儿童开展EV71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其中对770名受种儿童采用手机应用(APP)信息化平台进行主动监测AEFI,对2 392名受种儿童通过家长上报方式进行被动监测AEFI。结果主动监测组AEFI总发生率为42.33%(326/770),以全身反应为主,未见罕见和极罕见不良反应;被动监测组AEFI总发生率为0.67%(16/2 392),明显低于主动监测组(χ~2=51 274.285,P<0.001),主要表现为一般反应。结论该EV71疫苗安全性良好;主动监测能够更敏感地获得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可为疫苗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白云骅李丽张军楠芦强杨立清张彦利李淑萍张政董彦宏张馨月时念民
关键词:安全性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诺华公司生产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将320名2~5月龄健康婴幼儿按照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种3剂诺华公司生产的Hib结合疫苗,对照组接种3剂某进口Hib结合疫苗,每剂间隔1个月,接种部位和途径均为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每剂接种后30 min、6 h、24 h、48 h、72 h,对观察对象进行主动安全性观察;每剂接种后4~28 d,观察对象主动报告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于接种前和全程免疫后28 d采集指血,ELISA法测定Hib-PRP抗体水平,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实验组3针总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2.67%,对照组3针总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4.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1针局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第2、3针局部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3针总全身反应发生率为19.33%,对照组3针总全身反应发生率为22.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针次全身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接种疫苗后,Hib-PRP抗体水平≥1.0μg/ml的比例分别为97.33%和95.8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PRP抗体水平≥0.15μg/ml的比例均为100%。实验组和对照组接种疫苗后,Hib-PRP抗体水平分别为(3.82±39.76)和(5.22±43.22)μg/ml。结论未观察到诺华公司Hib结合疫苗与某进口Hib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存在差别。
罗凤基李丽张国辉张政王朝云杨立清艾星白云骅芦强时念民
关键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
四价重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6/11/16/18型)(汉逊酵母)Ⅰ期临床研究中的免疫原性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在Ⅰ期临床研究中初步评价四价重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6/11/16/18型)(汉逊酵母)在18~45岁健康女性人群的免疫原性。方法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采用0、2、6月免疫程序,按照2∶1的比例随机接种实验疫苗和对照疫苗(实验组:60人,安慰剂组:30人)并采集受试者0 d、180 d及210 d血清样本,检测HPV6/11/16/18型中和抗体,观察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水平。结果完成2剂疫苗免疫后(180 d)和全程免疫后30 d(210 d)的抗体阳转率较为接近,各型抗体阳转率均在85%~100%之间;完成全程免疫后30 d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较免疫前显著提高。结论本品Ⅰ期临床研究入组的18~45岁健康女性人群接种实验疫苗后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可检测到明显高于首剂免疫前和安慰剂对照组的抗体水平。
康赟芦强屈戈张靖赵晨燕杜丽芳柳军凯刘强聂建辉白云骅罗凤基李启明
关键词:免疫原性阳转率几何平均滴度
股外侧肌接种技术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时念民李丽芦强郑东旖刘兆秋张政罗凤基王朝云白云骅艾星张军楠杨立清
肌肉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肌肉注射部位多采用臀大肌和三角肌。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臀大肌和三角肌注射存在安全性问题。提示推广新的预防接种注射替代部位,促进预防接种操作更加人性化、安全化开展是预防接种...
关键词:
关键词: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
北京市多中心疫苗临床研究体系创建及应用
罗凤基时念民吴疆张军楠李丽李国华闫绍宏张政艾星李东亮芦强白云骅李荣成朱凤才张丽芬
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建立一个由北京市牵头的科学规范的多中心疫苗临床研究体系,创建符合国家新标准的关键技术,并在多个研究现场应用推广。应用该体系,开展疫苗上市前后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效果及免疫持久性研究,为国家免疫策略...
关键词:
关键词:疫苗
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无症状感染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掌握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无症状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1-6月在山西省襄汾县选取女性志愿者,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检测高危型HPV,分析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8.60%(172/2 000),感染率较高的5个HPV型别为HPV58(1.75%)、HPV16(1.50%)、HPV66(1.20%)、HPV52(1.00%)和HPV39(0.85%)。多重感染率最高的HPV型别为HPV39(0.50%)、HPV52(0.45%)、HPV16(0.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交(OR=2.92,95%CI:1.11-7.63)、近5年性伴≥2名(OR=2.02,95%CI:1.14-3.55)、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OR=1.51,95%CI:1.08-2.10是高危型HPV感染的影响因素;冲洗外阴间隔时间超过7d(OR=2.21,95%CI:1.07-4.57)是多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危型HPV无症状感染以HPV58、HPV16、HPV66、HPV52和HPV39为主,主要与性行为方式和阴道卫生有关。
张娇芦强时念民李丽刘国刚张政刘方罗凤基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无症状感染影响因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eLtaS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其能够引起广泛的感染并引发多种疾病如中毒性休克、肺炎、皮肤病到严重的心内膜炎、败血症等,此外还可以引起骨髓炎、尿路感染等疾病。目前...
芦强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文献传递
北京市朝阳区已生育女性医务人员HPV疫苗认知情况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已生育女性医务人员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疫苗的认知程度和接种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4-6月,在北京市朝阳区辖区内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536名在职已生育女性医务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医务人员536名,其中64.55%的医务人员知道HPV疫苗,文化程度(χ2=15.127,P=0.001)、家庭年收人(χ2=9.923,P=0.007)是影响HPV疫苗知晓率的主要因素。67.20%受调查者愿意接种该疫苗,其中80.64%认为接种疫苗可以保护自己预防宫颈癌;61.94%医务人员愿意为其子女接种HPV疫苗,其中其孩子为女孩的医务人员疫苗接种的意愿更强(χ2=20.979,P<0.001)。妨碍HPV疫苗接种的主要原因为相关知识普及率低、医务人员本身可能仍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存在顾虑。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对HPV及其疫苗知识缺乏系统性了解,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差异制定相应宣教计划,以提高医务工作者整体水平。
张馨月时念民芦强李丽张彦利张文静李淑萍和彦苓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医务人员影响因素
两种部位接种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部位接种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PCV13)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4家预防接种单位自愿接种PCV13的4 014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按疫苗说明书免疫程序和剂量,经上臂三角肌或股外侧肌接种PCV13,共接种4剂次,并于每次接种后30 min、0 min^7 d、8~28 d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 014名婴幼儿共接种13 641剂次PCV13,累计不良反应1 590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 656%(1 590/13 641),无严重不良事件。股外侧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 660%(659/6822)]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组[13. 653%(931/681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股外侧肌组接种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2. 917%(199/6 822)]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组[6. 937%(473/681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种部位接种PCV13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人群局部不良反应以触痛为主,全身不良反应以皮疹(全身)为主,上臂三角肌组接种PCV13后局部1级、2级、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股外侧肌组(P <0. 05)。两组人群接种PCV13后30 min^7 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30 min内和8~28 d(P <0. 05)。结论婴幼儿经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两种不同部位疫苗接种PCV13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其中股外侧肌接种的局部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应为PCV13首选接种部位。
白云骅李淑萍丁舒芦强杨立清张彦利张军楠李丽张政陈秋萍霍敬磊王琳许海东
关键词:接种部位安全性
北京市朝阳区12 241名婴幼儿三个部位接种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分析三个部位接种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Hib)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所有接种门诊自愿接种DTaP‑Hib疫苗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共12241名。DTaP‑Hib疫苗推荐免疫接种程序为3、4、5月龄进行基础免疫,18~24月龄加强免疫。将研究对象按照接种部位分为3组,分别为股外侧肌组、上臂三角肌组和臀部肌肉组,收集研究对象每剂次疫苗接种后30 min、7 d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不同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和臀部肌肉组分别为3461、2659和6121名;共接种35027剂次,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和臀部肌肉组分别接种11129、7957和15941剂次;共观察到不良反应2489例次,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1%,其中上臂三角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9%(771例次),高于臀部肌肉组(7.60%,1211例次)和股外侧肌组(4.56%,507例次)(P<0.001)。上臂三角肌组轻度、中度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发生率分别为4.85%(386例次)、3.77%(300例次)和1.07%(85例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基础免疫3剂次和加强免疫第4剂次在不同部位的总不良反应趋势一致,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上臂三角肌注射、臀部肌肉注射和股外侧肌注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研究对象3个部位接种DTaP‑Hib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其中股外侧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建议推荐为DTaP‑Hib疫苗的优先接种部位。
白云骅李淑萍丁舒芦强杨立清张彦利张军楠李丽张政
关键词:接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