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为党

作品数:120 被引量:26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航天医学工程预先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5篇生物学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1篇植物
  • 20篇栽培
  • 17篇微生物
  • 13篇废水
  • 12篇反应器
  • 10篇生保系统
  • 10篇生物处理
  • 9篇尿液
  • 9篇好氧
  • 8篇生物反应
  • 8篇生物反应器
  • 8篇小麦
  • 8篇密闭环境
  • 7篇微生物处理
  • 7篇秸秆
  • 7篇航天
  • 7篇废物
  • 6篇载人
  • 6篇植物栽培
  • 6篇降解

机构

  • 98篇中国航天员科...
  • 16篇航天医学工程...
  • 15篇深圳市绿航星...
  • 13篇深圳市太空科...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湘潭大学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燕山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作者

  • 120篇艾为党
  • 61篇郭双生
  • 52篇唐永康
  • 34篇张良长
  • 32篇秦利锋
  • 18篇余青霓
  • 10篇董文平
  • 9篇沈韫赜
  • 8篇吴志强
  • 6篇杨京松
  • 5篇冯红旗
  • 5篇马加炉
  • 4篇傅岚
  • 4篇赵成坚
  • 4篇李晓林
  • 4篇李隆
  • 4篇朱景涛
  • 3篇王普秀
  • 3篇魏源送
  • 3篇高峰

传媒

  • 45篇航天医学与医...
  • 12篇载人航天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膜科学与技术
  • 2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电子制作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生命世界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3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种菌剂对小麦秸秆好氧堆肥降解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21年
为探讨不同菌剂接种对小麦秸秆好氧堆肥一次发酵阶段的处理效果,选用3种商业菌剂QD、DH和VT,并以厨余垃圾作为调节剂,进行了好氧堆肥发酵实验。通过研究堆肥过程中物料的温度、含水率、浸提液理化性质、挥发份固体(VS)含量和C/N比的变化情况,比较了3种菌剂对小麦秸秆好氧堆肥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QD、DH和VT处理下的物料均经历了升温、高温和降温期,温度峰值分别达到58.2、54.7和53.7℃,高温期分别维持了9、6和6 d;含水率和电导率(EC)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E4/E6、VS和C/N比均呈现降低的趋势;pH分别稳定在8.44、8.42和8.48;VS减少含量分别为18.87%、24.48%和22.08%。综合各项指标可看出,QD可以提高堆肥温度并满足堆肥无害化要求,DH可以促进物料中有机物的矿质化程度,3种菌剂对堆肥中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筛选研制高效降解小麦秸秆的微生物菌剂提供理论基础,为解决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小麦秸秆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问题提供参考。
张秧艾为党靳向丹冯海艳冯海艳张良长
关键词:小麦秸秆微生物菌剂好氧堆肥
基于MBR耦合多级膜分离的生活用水供应系统在CELSS中的运行试验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针对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对卫生用水和饮用水的需求,构建以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为核心,并辅以膜分离和离子交换工艺的生活用水供应系统。方法基于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ontrolled Ecological Life Support System,CELSS)试验平台,以冷凝水为水源,探讨生活用水供应系统在连续180 d试验周期内的运行效果,重点考察系统的卫生用水和饮用水出水水质。结果生活用水供应系统在180 d内有效控制了水质感官性状,使卫生用水和饮用水出水p H分别在6.5~8.9和5.8~7.4范围内,平均出水电导率达到5.8和13.3μS/cm,平均出水浊度达到1.6和0.7 NTU,满足试验医学标准。同时,该系统具有高效的污染物去除能力,MBR是TOC和NH_4^+ -N的主要去除单元,可使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NF和RO是TOC和NH_4^+ -N保障去除单元,使出水浓度均降低至检测限以下。但MBR对NO_x^- -N去除有限,NF和RO是其主要去除单元,可使NO_x^- -N去除率达到95%。结论以MBR为工艺核心的生活用水供应系统,可连续稳定运行180 d以上,并在运行期间不间断保质足量供给4名乘员卫生用水及饮用水。
李婷李婷杨京松张良长杨京松于杰艾为党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膜过滤离子交换污染物去除
无泡供氧及出水膜组件性能测试研究装置
一种无泡供氧及出水膜组件性能测试研究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并列设有多个反应罐,每个反应罐内沿前后方向分别设有膜组件,膜组件将反应罐内的空腔分割成进流体腔和排流体腔,每个进流体腔侧壁上分别安装有溶氧仪,每个排流体腔侧壁上分...
艾为党张良长郭双生秦利锋唐永康董文平
在玉米、花生根间菌丝桥对磷传递作用的初探
1998年
应用五室分隔法,通过玉米叶脉吸收^(32)P 而进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研究了 VA 菌根真菌在玉米和花生间作体系中对磷的传递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 VA 菌根真菌后,可在玉米、花生根间形成菌丝桥能将玉米体内的^(32)P 传递给花生,但传递量很少。
艾为党李晓林杨志福李隆
关键词:玉米花生菌丝桥
pH对BF-MBR工艺处理高强度生活废水的影响
2023年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生活废水污染强度大,生物转化后回用于植物培养是废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但面临氮素稳定转化难、碱度消耗较大的问题。以BF-MBR工艺(生物膜耦合膜生物工艺,biofilm-membrane bioreactor)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的好氧硝化性能及硝化动力学,并考察了硝化过程的碱度消耗情况。结果表明,在pH=6.0~7.2内,好氧生物反应器均能获得良好的氨氧化效果,而在pH=6.0~6.5的条件下更有利于全程硝化的维持;氨氧化速率随pH的增加而增大,而亚硝氧化速率在pH 6.6时达到最高;酸性条件下的碱度消耗量远低于碱性条件,而氢氧化钾作为碱液时的消耗量比碳酸氢钾低3.28 g·g^(-1)。从物料损耗和工艺处理效果综合考虑,硝化系统中最佳的pH可调控在6.4~6.5,此时全程硝化率可达97.8%。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生活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薛玉荣张良长张非凡杨润泽艾为党汪形艳
关键词:资源化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植物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条件下的植物栽培方法,包括植物培养准备工作、植物培养环境调控、植物营养液配置、植物生长状态观察记录。本方法针对空间环境条件下长期密闭的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的特点,通过建立综合性大型地面受控生态...
郭双生马加炉艾为党唐永康沈韫赜冯红旗
文献传递
密闭生态系统中大黑甲生长发育及虫沙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2019年
密闭受控生态系统中,大黑甲(俗称大麦虫)不仅可以作为乘员日常饮食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且对作物秸秆、餐厨垃圾等物质转化起到重要作用,其虫沙可配制新型有机肥料。本试验在密闭受控生态系统中,通过测定大黑甲日增数量、质量及大黑甲各生长阶段呼吸代谢量,研究密闭生态环境对大黑甲的生长发育及其虫沙营养成分价值的影响。试验表明,大黑甲在受控密闭生态系统中生长良好,生长速率为0.79%,大黑甲幼虫时期CO_2产生速率为0.0439 g/g虫/d,O_2消耗速率为0.027 g/g虫/d,大黑甲成年期CO_2产生速率为0.0109 g/g虫/d,O_2消耗速率为0.0126 g/g虫/d,大黑甲的呼吸代谢对密闭系统中大气循环起到一定作用。此外,大黑甲每日能够消耗一定量的植物不可食部分,其虫沙营养全面,具有用作植物培养基质的潜力。
向蜀霞艾为党张良长唐永康
空间植物栽培技术分析与思考被引量:4
2020年
在空间栽培植物,可以满足航天员对食物、O2和净水等生保物资的需求,同时缓解航天员的心理压力。研究空间特殊环境条件下植物栽培技术,对于最大限度发挥植物的功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针对空间飞行器中所搭载的不同类植物栽培装置,详细分析了开展空间植物栽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大气环境控制、水分/养分供给、光环境控制、植物选育、参数测量和植物栽培装置集成设计等,总结归纳了不同栽培技术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展望了我国后续开展空间植物栽培技术研究的基本内容,以及未来空间植物发展的基本趋势,为提高植物功能部件的生命保障能力,在深空探测任务中建立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提供了技术基础。
唐永康吴志强吴志强董文平郭双生
关键词:植物栽培
空间植物栽培装置地面改进样机研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在空间植物栽培装置地面样机研制的基础上,完成空间植物栽培装置地面改进样机的研制,使其工作原理更能适应空间微重力环境条件。方法借鉴空间植物栽培装置地面样机的先期研制经验,在技术方案详细论证与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部件图纸设计与投厂加工、整机设备安装、调试和试运行等。结果该样机可自动而有效地控制栽培室内的大气环境参数和栽培基质水分含量;温湿度控制、冷凝水收集和植物养分供应等工作原理基本满足空间微重力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结论本样机设计合理,解决了空间植物栽培的大部分关键技术难题,为下一步研制上天产品和开展空间飞行试验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郭双生刘向阳艾为党朱景涛王晓霞魏民杨勇秦利锋
空间栽培基质筛选及对莴苣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为空间植物栽培筛选适宜的栽培基质,并研究其对莴苣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PROFILE颗粒土(P1和P2)、多孔陶瓷颗粒(B1、B2和W1、W2)、蛭石(V1和V2)、泥炭(Pe)等典型基质作为备选栽培基质,通过分析测试不同基质(两种粒径)的理化性质、持水性能,并进行种子萌发(7d)和植株生长实验(40d)。结果不同基质间的容重、总孔隙度、pH值和持水性能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基质的莴苣种子发芽率为38.33%~86.67%。莴苣种植实验中,基质P2和B1所培养的植株具有较高的株高、鲜/干重、光合色素含量和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结论基质1~2mm粒径PROFILE颗粒土P2和黑陶粒B1容重适中,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持水力,种子萌发率高,植株生长旺盛,适宜作为空间植物栽培的基质。
高坚唐永康吴志强刘向阳徐志远艾为党
关键词:莴苣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