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欣

作品数:63 被引量:28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9篇肝炎
  • 32篇乙型
  • 29篇病毒
  • 20篇乙型肝炎
  • 19篇慢性
  • 16篇肝硬化
  • 15篇肝炎病毒
  • 12篇慢性乙型
  • 12篇抗病毒
  • 11篇抗病毒治疗
  • 11篇肝功
  • 11篇肝功能
  • 11篇病毒治疗
  • 10篇衰竭
  • 9篇乙肝
  • 8篇疗效
  • 8篇慢性乙型肝炎
  • 8篇抗体
  • 8篇功能衰竭
  • 8篇肝功能衰竭

机构

  • 63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暨南大学
  • 4篇东莞市厚街医...
  • 2篇怀集县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喀什地区第一...

作者

  • 63篇舒欣
  • 46篇李刚
  • 40篇徐启桓
  • 31篇张卡
  • 26篇曹红
  • 20篇陈禄彪
  • 14篇陈旎
  • 9篇揭育胜
  • 7篇谢奇峰
  • 7篇钱师宇
  • 7篇杨小安
  • 6篇卢建溪
  • 5篇崇雨田
  • 4篇姚集鲁
  • 4篇庄鹏
  • 4篇许镇
  • 4篇张丽华
  • 4篇林淑珍
  • 3篇马会慧
  • 3篇洪晓绿

传媒

  • 22篇中华实验和临...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新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0篇2011
  • 11篇2010
  • 20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趋化因子RANTES水平与肝功能生化指标等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趋化因子RANTES水平,探讨血清RANTES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4例慢性乙肝患者(观察组)和18名健康人(对照组),采取静脉血并应用ABC—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趋化因子RANTES浓度,并与两组的肝功能检测生化指标、HBeAg和HBVDNA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清RANTES的浓度比正常对照组升高,血清RANTES浓度分别为(3930.12±2856.96)ng/ml和(329.46±152.23)ng/ml,两组之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TES水平与ALT(r=0.197,P=0.018)、AST(r=0.239,P=0.004)和TBil(r=0.316,P=0.001)呈显著正相关;RANTES水平与PTA(r=-0.078,P=0.357)无显著相关;HBeAg阴性组与HBeAg阳性RANTE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07);HBVDNA低载量组(〈10^5拷贝/ml)和HBVDNA高载量组(≥10^5拷贝/ml)RANTE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8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RANTES表达水平增高,血清RANTES水平与ALT、AST和TBIL呈正相关,与PTA无相关性。RANTES水平可反映肝脏炎症活动及损害情况,不受HBeAg、HBVDNA载量影响,可能参与慢性乙肝发病。
张卡徐启桓陈禄彪舒欣陈旎李刚
关键词:趋化因子类DNA病毒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肝患者354例,其中HBeAg阳性组124例,HBeAg阴性组230例,对两组的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诊断分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0),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比例较低(P=0.007和0.014),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P=0.008)。②HBeAg阴性组的ALT、ALB、PTA及HBVDNA载量对数值低于HBeAg阳性组(P=0.035,0.002,0.000和0.000),但TBil水平高于HBeAg阳性组(P=0.003);两组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③HBeAg阴性组在高病毒载量组(HBVDNA〉10^5拷贝/ml)的比例低于HBeAg阳性组(37.4%vs55.6%,P=0.001)。结论HBeAg阴性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相比存在年龄偏大和HBVDNA水平较低等特征,HBeAR阴性乙肝患者的病情有时反而可能较重。
徐启桓舒欣陈禄彪张卡李刚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DNA疾病特征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 探讨24周未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病例,加用阿德福韦酯(ADV)是否能增加HBV慢性感染者HBeAg血清转换和HBV DNA抑制率(≤1×10^3拷贝/ml).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57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第24周时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若HBV DNA〉1×10^3拷贝/ml,则加用ADV(A组,21例)或不加用ADV(B组,14例)治疗;若≤1×10^3拷贝/ml,则继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组,22例),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别.结果 治疗至第48周时,A、B、C三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3.8%、28.6%和63.6%(A vs C,P=0.014),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4~48周期间,A、B两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HBV DNA下降幅度高于B组(2.60±1.37 vs 0.86±2.09,P=0.005).结论 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第24周未能实现HBV DNA显著抑制时,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加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效果.
陈禄彪舒欣揭育胜杨小安张卡李刚徐启桓
关键词: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
HBeAg阴性的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观察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将11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相当.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其中恩替卡韦25例、阿德福韦酯19例、拉米夫定13例、替比夫定1例;对照组给予支持对症治疗.结果 随访96周后,治疗组的ALT复常率和HBV DNA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的HBV DNA转阴率(〈500拷贝/ml)分别为88.7%(47/53)及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拉米夫定治疗者中,有2例出现YMDD变异;19例阿德福韦酯治疗者中,有2例在第二年出现病毒学突破和肝炎发作.两组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有2例(3.5%)死亡,对照组6例(11.5%)死亡,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肝硬化能有效抑制HBV复制,但对降低消化道出血及肝癌的发生及病死率还需要进一步观察.避免病毒变异和耐药,应首选强效和低耐药的核苷类药物.
揭育胜陈禄彪舒欣杨小安张卡徐启桓李刚
关键词:肝硬化核苷类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抗病毒、护肝、对症等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周1次,连续输注4~6次1个疗程,对照组46例仅予抗病毒、护肝、对症等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2、4、6、12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4周,乏力、纳差、腹胀、水肿症状即较治疗前缓解,4 ~12周症状持续缓解,治疗12周后患者总体生存率为96%,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干细胞(UC-MSC)移植后8周及12周因肝性脑病死亡.两组在治疗第2、4、6、12周后ALT、AST、TB、ALB均有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ALB平均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4、8、12周后PT、PTA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细胞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发应.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短期内可改善患者凝血、白蛋白、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替代治疗方法。
骆海飞杨小安张卡舒欣曹红徐启桓
关键词:肝硬化肝炎乙型干细胞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IgG和IgA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以新型天然M2抗原和BPO融合蛋白M2—3E(BPO)为靶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抗-M2-3E ELISA)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IgG和IgA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L)、以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为靶抗原的ELISA法(抗-PDC ELISA)、抗-M2-3E ELISA法检测107例PBC患者,87例疾病对照患者和26名健康体检者的AMA-M2 IgG和(或)IgA抗体。检测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血清肌酐、IgG、IgM及IgA。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07例PBC患者抗-M2-3E ELISA法AMA-M2 IgG的检出率(90.6%)高于IFL法(81.3%)和抗-PDC ELISA法(72.9%),t值分别为4.32和6.03,P值均〈0.05。抗-M2-3E ELISA法检测AMA-M2 IgA的检出率为55.1%,特异性为97.2%;而总体AMA-M2IgG和(或)IgA的检出率为92.5%,特异性为95.2%。20例IFL检测AMA-M2 IgG为阴性的PBC患者中,抗-M2-3E ELISA法检出率为45%,AMA-M2 IgG和(或)IgA的检出率为55%,抗-M2-3E ELISA可以在超过一半的IFL阴性的患者中检出AMA-M2 IgG和(或)IgA。AMA-M2 IgG呈阳性的患者(97例)比呈阴性的患者(10例)有更加严重的组织学变化和更高的IgG、IgM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结论抗-M2-3E ELISA法具有比IFL和抗PDC ELISA法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第一轮AMA-M2的筛查。AMA-M2 IgG阳性可能说明该PBC患者有更加严重的疾病,但是AMA-M2 IgG和IgA部不能单独用于诊断PBC。
卢建溪钱师宇舒欣李刚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抗线粒体抗体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BeAg和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eAg及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病理学检查,同时所有患者检测HBVDNA、HBeAg及肝功能,比较患者的肝功能、HBeAg及HBV DNA水平在不同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中的差异情况。结果不同的炎症分级患者中,ALT以C3组最高,G0-1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TBil以G4组最高,G0-1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BVDNA载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的纤维化分期患者中,ALT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il以S4组最高,S2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HBVDNA载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分级为G3-4的患者比例在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化分期S3-4的患者比例在HBeAg阳性组(38%)比HBeAg阴性组(53%)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的高低不能反映其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高,TBil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有良好的相关性,ALT水平与炎症分级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与纤维化分期无关。
徐启桓舒欣陈禄彪黄海辉张卡李刚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肝功能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癌、乙肝肝硬化以及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水平,探讨FAP在乙肝相关性慢性肝脏疾病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收集47例乙肝相关性肝癌、29例乙肝肝硬化(S4期)、22例慢性乙肝(S1~S3期)及17例因良性病变行肝切除术的肝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其中FAP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组织及血清中FA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肝癌、肝硬化、肝炎以及对照组肝组织中,FAP mRNA表达的差异倍数值分别是4.73±1.60、1.86±1.04、0.98±0.80及1.00±0.00,四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6,P=0.000);ELISA结果显示FAP蛋白在肝癌患者组织中1μg总蛋白平均含量为(1 288.28±695.82)pg/mL,而肝硬化组织为(1 176.11±677.43)pg/mL,肝炎组织为(1 044.58±389.48)pg/mL,对照组为(848.70±540.7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4,P=0.034)。结论 FAP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及对照组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差异,随着疾病的进展,FAP呈渐进性表达。
张烨琼张卡孙海霞舒欣曹红李刚
关键词: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变异的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变异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5例肝细胞癌患者及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X基因,然后将纯化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变异性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肝细胞癌患者中得到的HBV X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多个已发表的HBV各血清亚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核苷酸同源性在89—96%之间,血清亚型以adw为主.与非肝癌组的比较发现X基因序列的替换突变中存在4种形式.6个位点的变异仅出现于肝癌组,12个热点变异多见于肝癌组而少见于非肝癌组.结论:X基因序列的突变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代志琰徐启桓李刚马会慧汤正好舒欣姚集鲁
关键词:肝癌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基因变异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 HCV及HBV YMDD变异株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HBVYMDD变异株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HBV、HCV联合基因芯片检测40份血清标本,并与HBV,HCV基因定量检测方法比较;采用HBVYMDD变异株芯片检测20份血清标本,并与错配PCR及DNA序列测定方法比较.结果:HBV,HCV联合基因芯片与HBVDNA定量检测的符合率为85%(34/40),HBV检出率为83%(19/23),假阳性率为12%(2/17);与HCVRNA定量检测的符合率为85%(34/40),HCV检出率为58%(7/12),假阳性率为4%(1/28).HBVYMDD变异株芯片与本室设计的错配PCR符合率为70%(14/20),5份芯片检测的标本与DNA序列测定结果一致,该芯片尚可检测出不同病毒体或变异体的混合感染.结论:HBV,HCV联合基因芯片对HBV的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特异性;对HCV的检测敏感性偏低,但特异性较高.HBVYMDD变异株芯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同时能检测出病毒变异体的共生现象.
李刚舒欣马会慧陈伟陈文思陈青江元森姚集鲁
关键词:基因芯片技术HBVYMDD变异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