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键
- 作品数:166 被引量:90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形象被引量:1
- 2010年
- 从国际体系的边缘到世界舞台的中央,30年的时光。中国迅速崛起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全球大国。外媒镁光灯聚焦中国闪烁,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独特的发展理念在影响着世界。然而,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是否值得信赖?中国是否有合作精神?中国是否尊重人权?在国际目光的审视下,中国形象似乎并非尽善尽美。个中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的较量引发的有意误读,也有意识形态分歧导致的认识偏差,更有西方对中国的刻板认知。
- 胡键
- 关键词:国际社会民意调查社会关注
- 《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
- 2018年
- 一个人,一本书,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世界。1818年5月,马克思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可以通过《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思想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依然如一个幽灵一般影响着当今世界。但是,《共产党宣言》的价值绝对不是一种教条,而是观察和分析世界的一种方法。
- 胡键
-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思想家
-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的全球治理被引量:23
- 2012年
- 人们一般都认为,全球治理是在冷战结束以后伴随全球化日益深化、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而兴起的,但严格来说这是狭义上的全球治理即全球共同治理。广义上的全球治理是随着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历史进程和跨国关系的出现而兴起的。所不同的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全球治理是以资本为手段和工具并最终为资本增值服务的。由于资本的本性是追求最大的剩余价值,资本的全球治理建立的是一种畸形、非道德的全球秩序。如同国内治理机制有价值一样,全球治理机制也有价值取向。尽管当今全球共同治理存在着事实与价值的疏离,但它的确是基于民主、正义等普遍认同的人类价值。然而,在资本的全球治理体系中,资本作为一切的核心纽带,同时也是束缚人的全面发展的枷锁。资本全球治理的这种缺陷,使得马克思把全球善治的实现寄希望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全球治理模式。在"自由人联合体"作为全球治理的模式建立之前,任何全球治理的模式都不可能是有效的,即便它在某些领域内取得一定的效果,那也只是既有全球治理主体之间的暂时性妥协。
- 胡键
- 关键词: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进程全球治理
- 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变革被引量:41
- 2016年
- 大数据具有数量大、数据多样化、价值密度低、速度快的特征,通过技术提供独特的也是全新的思维奠定了我们的学习创新(深度学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大数据科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从而产生大数据的管理,大数据独特的收集功能、储存功能、分析功能、价值挖掘功能和预测功能,促使公共管理从封闭性的管理结构转向开放性的管理结构;从官僚科层制转向扁平化结构;从公共管理与政治管理边界模糊的结构转向公共管理与政治管理边界清晰的结构;从专注于对人的管理转变为对数据的管理并借助于大数据来为人服务的模式;从被动应对性的公共决策转向基于大数据之上的主动性的优化决策。当然,这些变革也就意味着风险,其中包括导致公共管理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和不可靠性风险。
- 胡键
-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变革
- 中国为什么需要海洋大战略?被引量:1
- 2010年
- 中国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走向海洋,但在此过程中,中国仍需要将"有所作为"置于"韬光养晦"中。台湾问题是中国海洋战略的关键钥匙,南海问题则需有策略地作出改变,海洋战略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国是否还有下一个更长的战略机遇期的问题。
- 胡键
- 关键词:海洋战略战略机遇期韬光养晦台湾问题南海问题
- 中国国际角色的转换与国际社会的认知被引量:31
- 2006年
- 角色具有客观和主观的两重性规范。中国国际角色的客观性是依据自身实力的角色定位,但这种客观角色定位常常被国际社会错误领会和认知,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角色的主观建构与中国国际角色的客观定位有很大的偏离,从而造成中国与其他行为体之间的角色紧张和冲突。“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与这种偏离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些错误认知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过去的国际角色和现存国际体系评判的固化,这种固化忽视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国际角色的不稳定性,也忽视了中国国际新角色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条件。
- 胡键
- 关键词:国际角色国际社会角色认知
- 对“世界转型”论的商榷被引量:6
- 2011年
- "转型"这一概念频频被用于国际政治的研究之中。众多学者认为,当今世界处于转型之中,但作者认为,"转型"这一概念显然存在被滥用的情况。社会转型是指这个社会的原有结构系统发生整体性的变化,或者是系统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社会结构的性质。衡量社会转型有四个标准:即转型是整体性的变迁;转型是彻底改变原有系统的结构并能吸收外部新的要素;转型的目标是明确的;转型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从转型的本意及其特征来看,当今国际体系的变化过程并不符合转型的相关标准。现今西方学者之所以强调"世界转型",主要是因为中国等新兴国家崛起并由此引起了国际权利转移。在西方看来,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国际体系产生颠覆性的作用,从而导致国际体系转型。然而,中国等国家的崛起事实上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改变国际体系发展的方向,而只是对国际体系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 胡键
- 关键词:角色功能
- 中亚的“帝国后遗症”及其治理新机制被引量:7
- 2004年
- 苏联解体后,肆虐中亚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以及其他跨国犯罪活动,一方面是苏联时期在中亚地区推行的各种极端政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是苏联帝国崩溃尚存的余波。这就是所谓的“帝国后遗症”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则是国际社会、俄罗斯和新独立的中亚国家都缺乏相应的准备。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种多边合作的新机制,承担着在后苏联的一部分空间内治理“帝国后遗症”的重要任务。
- 胡键
-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苏联解体经济政策
- 文化泡沫,何以满足文化消费?被引量:2
- 2012年
- 今天,无论是文化生产还是文化传播,简单的复制已经无法获得文化消费者的认同。中国的文化生产急需转变方式,使文化生产真正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盲目地增加经费投入,只会导致更多的文化垃圾充斥文化市场。
- 胡键
- 关键词:文化消费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垃圾消费者
- 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与增进策略:一项国际比较的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中国正处在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在经济规模不断增强的前提下,我们更要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不过,虽然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却是一个文化软实力小国,特别是在与欧美主要国家相比乃至跟中国周边国家和一些中小国家相比,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也都显得弱小。今天,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既是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但无论如何,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已经非常迫切,尤其是经济发展正遭遇到文化素质的瓶颈;最重要的是,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是中国可持续的大国成长进程的重要内容。
- 胡键
-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