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志刚

作品数:38 被引量:281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9篇伊蚊
  • 18篇白纹伊蚊
  • 7篇登革热
  • 7篇杀虫
  • 7篇杀虫剂
  • 6篇病毒
  • 5篇登革病毒
  • 5篇地震
  • 5篇抗药
  • 5篇抗药性
  • 4篇灾害
  • 4篇皮炎
  • 4篇蒲螨
  • 4篇种群
  • 4篇自然灾害
  • 4篇蚊幼
  • 4篇蚊幼虫
  • 3篇地震灾后
  • 3篇自然种群
  • 3篇消毒

机构

  • 38篇广州市疾病预...
  • 8篇江油市彰明镇...
  • 4篇广州市白云区...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黄埔区...

作者

  • 38篇胡志刚
  • 28篇严子锵
  • 23篇江毅民
  • 18篇李成玲
  • 11篇王鸣
  • 9篇李铁钢
  • 9篇袁俊
  • 9篇伍浩荣
  • 8篇王德东
  • 8篇刘建平
  • 8篇张敏
  • 7篇梁雪莹
  • 7篇徐建敏
  • 5篇吴大维
  • 5篇麦伟麟
  • 5篇梁永坚
  • 4篇伍浩颖
  • 4篇胡世潮
  • 3篇王玉林
  • 2篇李成铃

传媒

  • 15篇中华卫生杀虫...
  • 10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第26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自然界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对广州地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进行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的调查,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探索该地区登革热流行的来源和特点。方法采集广州市各区新旧疫点附近的白纹伊蚊幼虫标本,饲养为成蚊后提取蚊虫总RNA,用登革热病毒特异引物经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阳性结果反应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在荔湾区逢源街(2006年8月)、从化市邓村(2007年4月)和白云区云溪(2007年5月)各检出1宗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蚊虫标本。其中荔湾区逢源街和从化邓村标本的RT-PCR产物经过序列测定证实为登革热病毒Ⅰ型。结论广州地区登革热病毒可能在自然界白纹伊蚊种群中长期存在。
江毅民严子锵胡志刚李成玲詹希美郑小英
关键词:白纹伊蚊登革热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登革病毒感染对白纹伊蚊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2009年
目的了解登革病毒感染对白纹伊蚊生理、生态以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观察比较通过胸腔接种方式人工感染登革病毒的白纹伊蚊和胸腔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蚊虫的死亡率、产卵量、孵化率、子代发育情况,以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两组蚊虫在死亡率、存活时间、产卵量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方面的差异不显著。结论登革病毒感染能够增加白纹伊蚊的死亡率并降低蚊虫的产卵能力。
江毅民严子锵胡志刚李成玲伍浩荣
关键词:登革病毒白纹伊蚊生理生态特性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掌握本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变动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全年监测及调查,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在全年各月份均发育繁殖,幼虫密度高峰主要分布于5~8月份,其密度变动与气温、雨量和孳生地环境状况有关。气温是影响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变动的主要因素,而雨量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消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白纹伊蚊孳生地在不同环境分布。结论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变动规律与气候因素和孳生地分布环境有关,分析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的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建立白纹伊蚊种群预测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严子锵胡志刚江毅民李成玲麦伟麟伍浩荣曹虹张复春
关键词:白纹伊蚊影响因素
白纹伊蚊经交配传递登革1型病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验证登革病毒在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间经交配传递的可能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与携带登革病毒蚊虫交配后的异性不带病毒蚊虫及其子代,观察它们是否获得病毒。结果与垂直感染获得病毒的雄蚊交配后的不带病毒雌蚊及其子代检测结果出现阳性,而与垂直感染获得病毒的雌蚊交配后的不带病毒雄蚊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雌性白纹伊蚊能够通过交配获得病毒,并传给子代;而雄性白纹伊蚊通过交配没有获得病毒。
江毅民严子锵胡志刚李成玲
关键词:白纹伊蚊登革病毒
广州市医疗单位非典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情况
2004年
胡志刚麦伟麟严子锵林耀坤胡世潮郑建鹏周秀珍王鸣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消毒
白纹伊蚊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对3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3个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死亡率,测定其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荔湾区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了抗性;天河区和从化区成蚊对氯菊酯敏感,而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则具初步抗性。结论对于此次试验中的3个区来说,在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这3种杀虫剂中,氯菊酯的药效较好,天河区和从化区成蚊对此较为敏感,可作为目前首选使用的杀虫剂;从化区成蚊整体上来说对这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较高;天河区成蚊对于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抗药性强于从化区,荔湾区成蚊对于3种杀虫剂抗性最强。
徐建敏梁雪莹严子锵胡志刚江毅民李成玲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杀虫剂
广州市蟑螂的种群分布与构成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蟑螂的种群分布及构成变化,为合理灭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晚放晨收,每月监测1次;对捕获的蟑螂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广州市城区有蟑螂2科2属5种,其中,主要是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占98.48%~100%;德国小蠊在各种环境类型下,渐渐替代美洲大蠊,成为优势种群;在餐饮以及居民环境类型下,优势种群由美洲大蠊过渡到德国小蠊。结论自2006年起,广州市城区蟑螂优势种群已由美洲大蠊转为德国小蠊,且在各种环境类型下均占绝对优势,提示蟑螂防治重点及方法应随优势种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徐建敏胡志刚梁雪莹李成玲江毅民严子锵
关键词:蟑螂种群分布
灭蚊幼缓释包防治白纹伊蚊幼虫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倍硫磷缓释包防治白纹伊蚊幼虫的效果。方法应用生物测试法测定药剂敏感性,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释出浓度,模拟现场法评价防治效果。结果广州市各地区的白纹伊蚊幼虫对倍硫磷敏感,抗性倍数均在2以下。在半年内,不换水情况下投放在2 L水中倍硫磷颗粒剂和倍硫磷缓释包平均释出药物分别为5.73和0.242 mg/L,变异系数分别为50.12%和40.33%;每周换1次水情况下投放在2 L水中倍硫磷颗粒剂和倍硫磷缓释包平均释出药物分别为1.965和0.087 3 mg/L,变异系数分别为215.73%和92.21%;两种包裹方式均能致死受试的试虫,但缓释包比颗粒剂释出药物更稳定;倍硫磷缓释包控制野外小型积水容器的白纹伊蚊幼虫可长达1年以上,而颗粒剂只有不到半年的防效。结论倍硫磷缓释包适合广州地区白纹伊蚊的应急控制。
胡志刚严子锵李成玲张国锋
关键词:白纹伊蚊登革热倍硫磷
广州地区农村登革热旧疫点白纹伊蚊密度消长特点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索广州农村登革热旧疫点白纹伊蚊密度特点及消长规律。方法在农村设立监测点对自然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密度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结果农村中白纹伊蚊幼虫孳生地以室外环境为主,全年皆可在积水容器中检出幼虫,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消长与季节密切相关。结论以室外孳生地为主的农村地区白纹伊蚊种群易受气候因素影响,幼虫密度高峰与成蚊密度高峰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其规律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江毅民严子锵胡志刚李成玲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密度消长
球腹蒲螨引致幼儿园内皮炎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010年
目的调查一起幼儿园内群体性皮炎的情况及其原因,并指导开展防治。方法在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调查,采集样本进行镜检,分析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全园累计有102人发生皮疹,罹患率为47%(102/217)。皮疹主要以脖子和躯干为多,一般持续3~4 d即消褪自愈,但回园后又多有复发,临床诊断皮疹为螨类引起的丘疹性荨麻疹。调查发现课室的木凳被加州粉蠹严重蛀蚀,蛀蚀率达51.8%(99/191);随机抽查62张被蛀蚀木凳,平均有160个虫蛀孔;各个班的病例构成比与被虫蛀木凳的构成比相关(r=0.943,P<0.05)。在加州粉蠹的尸体上和被其蛀蚀掉出的木凳粉屑中均检出球腹蒲螨。结论这是一起由寄生于蛀蚀木制品的加州粉蠹体上的球腹蒲螨引致的皮炎暴发事件,在一些大量使用木制品的场所(如托幼机构、学校等)应引起重视。采取清除被蠹虫蛀蚀的木制品;适当使用氯菊酯杀灭游离螨虫;对环境进行清洁处理、被褥和用品置太阳暴晒等防治措施,可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胡志刚严子锵周勇叶浩风
关键词:皮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