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露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短时授精对IVF受精正常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对IVF受精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VF受精率>60%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案分为短时授精组(n=153)和常规受精组(n=180)。结果:IVF短时授精组和常规IVF组分别获卵1 619枚和1 986枚,分别有133名和152名患者接受了新鲜胚胎移植。组间女方年龄、基础FSH(b FSH)、b LH、b E2、Gn量、h CG注射日FSH水平、h CG注射日E2水平、h CG注射日LH水平、获卵数、卵子成熟度及移植日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IVF短时授精组和常规IVF组的正常受精率(65.55%vs 67.84%)、正常卵裂率(98.02%vs 96.90%)、胚胎种植率(29.41%vs 27.84%)、临床妊娠率(44.36%vs 45.39%)、继续妊娠率(41.35%vs 42.76%)、流产率(5.45%vs 2.90%)和异位妊娠率(1.82%vs 2.90%)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短时授精组的多原核受精率(14.56%)显著高于常规IVF组(6.19%),而短时授精组的优质胚胎率(33.51%)高于常规IVF组(28.99%)。结论:因IVF短时授精可避免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而逐渐在国内广泛应用,但其远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认识。
- 周亮王勇王锦凤肖露张春晖侯震晖钱卫平
- 关键词:临床妊娠率
- 激活素A/抑制素A在LH峰效应的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A)/抑制素A(INHA)在LH峰效应的表皮生长因子(EGF)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经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预处理后48 h,取小鼠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OCs),随机置入含0μg/L、5μg/L、10μg/L、20μg/L EGF的体外成熟体系中进行体外成熟(IVM)培养,2 h后收集卵丘颗粒细胞,进行Real-time PCR(RT-PCR)检测各组颗粒细胞中ACTβA亚基,ACTRⅡ、INHα亚基的表达水平。2上述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强抑制剂AG1478后,检测各组颗粒细胞中ACTβA亚基、ACTRⅡ、INHα亚基的表达水平。3 COCs分别置入含10μg/L EGF的体外成熟体系中1 h、2 h、3 h、4 h,进行IVM培养,收集卵丘颗粒细胞,提取RNA,用RT-PCR检测各组颗粒细胞中ACTβA亚基、ACTRⅡ、INHα亚基的表达水平。结果:1 EGF可刺激小鼠卵丘颗粒细胞ACTβA亚基的表达,抑制INHα亚基的表达,而对ACTRⅡ型受体m 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2 EGF对ACT/INHβA亚基的促进作用以及对INHα亚基的抑制作用具有时效性,在作用后2 h达到最强,随后逐渐减弱。3 EGF对ACT/INHβA亚基的促进作用以及对INHα亚基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10μg/L时的作用效力最强。结论:说明ACTA/INHA是卵巢内部EGF网络的下游信号分子,而EGF对两者具有不同的调控方向,并呈现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
- 陈颖李鹏袁平肖露锦凤钱卫平
- 讲座39:肝包膜皱缩征的CT、MRI表现
- 肝包膜皱缩征(Hepatic capsular retraction,HCR),肝外突轮廓局部变平或凹陷,是肝较少见影像学征象。该征象的疾病谱较广,可为肿瘤性(良、恶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恶性肿瘤发生的几率较高,但并非恶性...
- 张忠林肖露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医学影像
- 短时授精对IVF受精无障碍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
-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对受精无障碍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6.01~2014.05.30期间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短时授精且受精率>60%的153个周期...
- 周亮王锦凤肖露王勇钱卫平
- 胰岛素生长因子Ⅱ在肾癌中的印记状态及其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印记丢失状态及意义。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印记基因IGF-Ⅱ在75例肾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印记状态。结果在75例肾癌标本中,癌及癌旁组织IGF-Ⅱ均为杂合子基因型的58例(77.3%)。其中有26(44.8%)例癌及癌旁组织均发生IGF-Ⅱ印记丢失(LOI);5(8.62%)例癌组织发生IGF-ⅡLOI而癌旁组织IGF-Ⅱ印记正常;1(1.72%)例癌旁组织发生IGF-ⅡLOI而癌组织为正常印记状态。在14岁到72岁的各年龄段男性和女性来源组织标本中均存在癌及癌旁组织IGF-ⅡLOI的发生,且频率相近,没有统计学差异。在58例杂合子组织标本中,分别有31(53.4%)例癌组织、27(46.6%)例癌旁组织发生IGF-ⅡLOI。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肾癌癌组织IGF-ⅡLOI发生率与癌旁组织IGF-ⅡLOI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IGF-ⅡLOI的发生与性别及年龄无显著相关,肾癌中癌旁组织IGF-ⅡLOI的发生率与癌组织接近,可能是疾病发生早期事件。
- 肖露冷慧敏王勇周亮
- 关键词:印记基因肾癌
- 腹盆部Castleman’s病的CT、MRI表现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盆部Castleman’s病的CT、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发生于腹盆部、经病理证实为Castleman’s病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接受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例同时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弥漫型1例,CT表现为肝、脾肿大和多发肿大淋巴结。局限型5例,分别位于腹膜后(n=3)、肠系膜(n=1)、盆腔(n=1),CT平扫均表现为单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其中4例伴有"卫星"灶,2例病灶内可见点状、分支状钙化灶,3例病灶周围筋膜增厚;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强化方式与大血管相似,各病灶内部或周边可见增粗的血管影,其中4例动脉期病灶内可见星状或裂隙状低密度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低密度区逐渐缩小。MRI检查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特点与CT相似。结论腹盆部Castleman’s病少见,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但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肖露张忠林刘于宝刘再毅李景雷余元新谢淑飞
-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腹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短时授精后受精率高与受精完全失败后早补救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精子参数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体外授精(IVF)短时授精中受精率高(受精率>60%)与受精完全失败(受精率=0%)早补救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精子参数,探讨IVF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比322例IVF短时授精周期中153例受精率达到60%以上的患者(受精率高组即 A组)与同期接受IVF短时授精发现受精完全失败后进行早补救ICSI治疗的53名患者(受精完全失败组即B组)的临床结局及其精子参数。结果 A组与B组各获卵1619和393枚,各有133名和47名患者接受了新鲜胚胎移植。两组间的正常卵裂率分别为98.02%(940/959)和97.70%(254/260),优质胚胎率分别为33.51%(315/940)和35.43%(90/254),平均移植胚胎数分别为2.15±0.39和2.05±0.52,移植日内膜厚度分别为(12.99±2.53)mm和(12.38±2.45)mm,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9.41%(85/289)和24.73%(23/93),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4.36%(59/133)和42.55%(20/47),流产率分别为2.26%(3/133)和2.13%(1/47),继续妊娠率分别为41.35%(55/133)和38.30%(18/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的正常受精率较B组低[65.55%(959/1463)vs 77.61%(260/335)],同时多原核受精率较B组高[14.56%(213/1463)vs 6.27%(21/3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平均精子密度分别为(74.63±36.05)×10^6/mL和(76.97±36.64)×10^6/mL,前向精子密度分别为(46.02±13.79)×10^6/mL和(40.63±16.08)×10^6/mL,正常形态精子分别为(3.74±1.73)%和(4.21±1.86)%,顶体酶活性分别为(79.18±24.89)uIU和(71.81±32.30)uIU,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时授精后受精率高与受精完全失败行早补救患者具有接近的临床妊娠率,但受精率高组较受精失败行早补救组具有更高的多原核受精率和更低的正常受精率,前向精子密度和精子形态对受精有重要影响,但是其对受
- 周亮王锦凤肖露王勇耿岚郝桂琴张秦石江霞钱卫平
- 关键词:精子
- 促排卵周期中进行子宫内膜修整术对IVF患者结局的影响
- 目的 分析辅助生殖技术患者在促排卵周期中进行子宫内膜修整术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1-2013年在本中心进行首次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1611名患者,在促排卵周期中对其中795名患者进行子宫内膜修整术(内膜修整组),...
- 周亮张春晖许丽燕肖露王锦凤侯震晖钱卫平
- 发育不同步且未行穿刺的大卵泡在取卵日有无卵母细胞对IVF-ET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在取卵当日从发育不同步且未行穿刺抽吸的大卵泡中是否获得卵母细胞对IVF/ICSI-ET的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泡发育不同步且未行大卵泡穿刺抽吸的146个IVF/ICSI-ET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取卵日大卵泡中是否获得卵母细胞分为两组:未获卵组(A组,72个周期)和获卵组(B组,74个周期)。比较两组卵母细胞成熟率、2PN正常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的差别。结果 A、B两组的基本情况如女方年龄、不育年限、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天数、基础和HCG日的FSH、LH、E2、孕酮(P)水平,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91.21%)及2PN卵裂率(98.74%)均高于B组(86.46%和96.54%)(P<0.05)。两组的平均获卵数、平均移植胚胎数、2PN正常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控制性促排卵(COH)过程中如出现卵泡发育不同步且未行大卵泡穿刺的患者,可调整Gn用量来调节卵泡发育。在取卵日是否从大卵泡中穿刺获得卵母细胞并不影响临床妊娠结局。
- 王锦凤肖露钱卫平周亮
- 关键词:IVF/ICS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