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琨

作品数:1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地震
  • 2篇灾变论
  • 2篇灾后
  • 2篇试验区
  • 2篇汶川地震
  • 2篇文化
  • 2篇文化重建
  • 2篇古蜀
  • 2篇古蜀文明
  • 2篇发展信心
  • 2篇改革试验区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发展
  • 2篇一带一路
  • 1篇担当
  • 1篇地震灾害
  • 1篇电视谈话
  • 1篇电视谈话节目
  • 1篇都市报
  • 1篇敦煌学

机构

  • 17篇四川省社会科...

作者

  • 17篇翟琨
  • 6篇李后强
  • 1篇郑梅
  • 1篇李明泉
  • 1篇陈井安
  • 1篇李明泉

传媒

  • 4篇中华文化论坛
  • 2篇中国西部
  • 2篇一带一路报道
  • 1篇新闻与写作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巴蜀史志
  • 1篇当代县域经济
  • 1篇全国日本经济...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强市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当前,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提出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硬支撑"作用正在不断增强。本文认为,文化强市战略并不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专利,并尝试提出文化强市的标准、内涵和构成。城市应通过发展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竞争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传媒载体建设工程、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文化资源保护工程、文化发展创新工程、文化交流合作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等九大工程,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的新跨越。
翟琨
关键词:文化强市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017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重大会议和活动中先后70多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李后强翟琨
关键词:全球观
追求“横渠境界”谱写天府研究新篇——评《天府学》
2020年
“地方学”是以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生态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地方学研究在国际国内都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欧洲有罗马学、伦敦学等,日本有富士学等,韩国有首尔学等,我国近代以来有敦煌学、徽学、藏学等,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北京学、温州学等。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之一,作为地方学研究大有可为,天府学正是在“蜀学”“成都学”“四川盆地学”等基础上提出的。由李后强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天府学》一书的最大特点在于,既注重基础理论研究,该书全面梳理天府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诞生于四川的中华民族元典文献和思想,系统阐述古蜀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又注重对策研究,该书以历史视野审视天府历史问题与现实发展内在联系的重要性,切实把天府学研究和四川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由此看来,作者的研究思路和期望达到的目标,恰是千百年来中国学者都在追求的学术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理学大师张载)。
翟琨
关键词:学术境界古蜀文明徽学历史文化资源敦煌学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相关区域与"一带一路"战略覆盖范围有着密切联系,在地理空间上存在交叉覆盖。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发展要进一步打开视野、拓宽思路、勇于探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对区域内优势资源、统筹机制、企业主体、市场产品、文化消费、发展平台、特色品牌、专业人才、合作利益的共建共享共赢,更好实现政策组合效应的最大化,获得更有利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陈井安翟琨
灾后文化重建模式研究(一)
2011年
本文认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文化因素贯穿到各个方面,影响着灾后重建的进度、方向、形式和结果。在重建之初,文化重建就纳入整体规划之中,并形成了汶川地震重建的独特模式:保护利用式重建、城乡互渗式重建、原地起跳式重建、创意植入式重建、主题反差式重建、产业延伸式重建、复合多样式重建、科学教育式重建、机制创新式重建等。"五民"模式等是四川灾后文化重建的基本路径,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值得后人思考和借鉴的基本经验。文章分为"春回大地.春歌如潮.春暖花开"三部分,我们将陆续刊发。此为文章第一部分。
李明泉翟琨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文化模式
城市未来发展定位对媒体从业人员的新要求--以成都市为例
2012年
媒体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城市中的媒体既是城市主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媒体形象也是城市形象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而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又恰恰直接关系到媒体形象。因此,随着时代不断前进,一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定位,对这座城市的媒体从业人员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都近年来城市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未来的发展定位确定为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这对成都的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翟琨
关键词:媒体城市发展
实施科学防控 应建设“四川防治传染病科普馆”
2020年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国内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8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000例,已远超2003年SARS疫情(确诊5327例,死亡349例)。世界卫生组织上调新冠肺炎全球风险级别到最高级。2020年东京奥运会可能取消,韩国出现集中群体性感染事件,意大利疫情已蔓延至9个大区,美国三大股指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
李后强翟琨
关键词:SARS疫情传染病肺炎世界卫生组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化学键”形成探析——基于轴心论的视角被引量:3
2020年
中央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确定为国家战略,并提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成渝地区是西部“功能轴”和发动机,成渝城市群是世界为数不多的“AA型双核型椭圆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形成“键能”很高的“化学键”,才能建成世界级城市群。成渝中部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中承担着中心支点作用,要实现“中心”变“轴心”,就要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发挥“激动、转动、带动、联动、互动”五大效应,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辐射力、影响力、催化力和黏合力。
翟琨卢加强李后强
关键词:区域经济
四川“灾变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坚定发展信心“四川论”之三
2016年
灾难自古与人类相伴,有时却也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无论是天灾还是战乱,四川都是中国遭遇灾难较多的省份之一。然而,川人从来都有面对灾难的巨大勇气,从来都有应对灾难的高超智慧,从来都有直面国难的责任担当。他们在与自然灾难的抗争中,思考着人与自然的理性关系;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艰难跋涉,探索实现通江达海的梦想;在战乱纷争后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创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繁荣。
李后强翟琨
关键词:灾变论古蜀文明蚕丛抗日前线
论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公众节目样式,最早出现在美国,英文名为TV talk show,港台的翻译家将它翻译为“脱口秀”。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中央电视台在1996年推出的《实话实说》使谈话节目在中国...
翟琨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