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林坡 作品数:14 被引量:177 H指数:6 供职机构: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早期康复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比较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与延迟开始实施康复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根据介入的时间将57例患者分成早期组(29例)和延迟组(28例)。两组患者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进行Mayo肘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定,1年后随诊肘关节活动障碍例数。结果早期组Mayo肘关节评分(P<0.01)、ROM(P<0.05)均优于延迟组;两组1年后随诊,肘关节活动障碍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 廖亮华 江兴妹 叶志卫 罗林坡 潘洁关键词:肘关节骨折 康复 关节活动度 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MBI评分、FMA评分、N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能够很好地提升其独立生存、适应社会的能力,应予以重视。 黄步哲 黄燕芳 罗林坡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满意度 强化躯干肌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9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同时选择强化躯干肌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采用各项评分量表评定躯干控制能力(... 廖亮华 江兴妹 罗林坡 叶志卫 黄步哲 许南燕关键词:躯干肌 偏瘫 文献传递 强化躯干肌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3 2007年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给予强化躯干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TCT)、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析后还发现,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呈正相关。结论强化躯干肌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均有积极促进作用。 廖亮华 江兴妹 罗林坡 叶志卫 黄步哲 许南燕关键词:躯干肌 偏瘫 肌内效贴联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FES)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 6 min步行距离(6MWT)、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sEMG)、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评分、AROM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BS评分、AROM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36.88±7.45)分、AROM(9.57±1.51)°均高于对照组的(20.47±4.66)分、(5.22±1.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10 m MWS、6MWT、FAC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10 m MWS、6MWT、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10 m MWS、6MWT、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 EMG、FMA-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 EMG、FMA-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 EMG、FMA-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明显,患者BBS评分、AROM、10 mMWS、6MWT、FAC评分等均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患者sEMG、FMA-L评分得到明显提高。 黄步哲 黄燕芳 罗林坡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2011年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增加躯干控制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步速(WS)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CT、BBS、MBI、FAC、FMA评分和步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CT分别与BBS、MBI、FAC、FMA评分和步速呈正相关(P<0.05)。结论 早期躯干控制训练能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 廖亮华 潘洁 王淑芬 江兴妹 叶志卫 罗林坡 滕新 黄步哲 古丽梅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躯干肌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进行康复治疗,采用Boboth和Rood技术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叶志卫 廖亮华 古丽梅 罗林坡 黄步哲 周冰峰关键词:脑梗死 急性 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阶梯性康复训练联合持续静态牵伸技术对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2020年 目的:探讨阶梯性康复训练联合持续静态牵伸技术对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持续静态牵伸技术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外加阶梯性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肘关节功能、肘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肿胀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分析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治疗满意度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疼痛、运动功能及肘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总分均明显升高,肿胀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主动活动度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性康复训练联合持续静态牵伸技术治疗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肘关节功能,降低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罗林坡 李萍 罗嘉慧关键词:肘关节骨折 关节功能 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管饲法联合神经肌肉刺激训练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水平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9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卒中吞咽障碍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长期留置胃管鼻饲法进食,观察组实施神经肌肉刺激训练联合间歇经口管饲法予以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营养水平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舌骨上移、前移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甲状软骨上移、前移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间歇经口管饲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其营养状况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罗林坡 李萍 罗嘉慧关键词: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营养水平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互动式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5m折返行走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试验组5m折返行走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明显提升其步态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价值较高。 罗林坡 李萍 黄步哲关键词:脑卒中 步态 康复治疗 改良BARTHEL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