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红珍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膜炎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炎
  • 2篇新型隐球菌
  • 2篇新型隐球菌脑...
  • 2篇隐球菌
  • 2篇隐球菌脑膜炎
  • 2篇治疗疗效
  • 2篇治疗疗效观察
  • 2篇球菌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菌药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心内膜
  • 1篇心内膜炎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听诊
  • 1篇血脂
  • 1篇血脂变化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慈溪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红珍
  • 5篇盛吉芳
  • 2篇盛滋科
  • 2篇周志慧
  • 2篇徐凯进
  • 1篇吴赛伟
  • 1篇李兰娟
  • 1篇陈云波
  • 1篇李斌
  • 1篇张爱军
  • 1篇王华英
  • 1篇魏泽庆
  • 1篇相代荣
  • 1篇李永涛
  • 1篇芦亚君
  • 1篇熊翩

传媒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毛霉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9
2010年
毛霉菌病是由毛霉菌引起的严重机会性感染,大多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现对毛霉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等作一综述。
红珍盛吉芳盛吉芳盛滋科
关键词:真菌发病机制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疗效观察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规范治疗时间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观察两性霉素B(AmB)鞘内注射对脑脊液新型隐球菌转阴所需的时间,探讨治疗疗程及鞘内注射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新型隐球菌脑...
红珍
关键词:隐球菌脑膜炎鞘内注射抗真菌治疗临床疗效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选用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为正常对照。结果与正常体检者相比,乙型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TC、TG、HDL-C、LDL-C水平与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正相关(P<0.01),TC、TG、LDL-C水平与凝血酶原时间、MELD分级负相关(P<0.01)。结论乙型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明显降低,血脂水平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明显相关。
芦亚君张爱军红珍盛吉芳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血脂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疗程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脑脊液新型隐球菌培养转阴时间,进一步分析两性霉素B(AmB)鞘内注射与非鞘内注射的疗效差异。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型隐球菌转阴时间在11例AmB鞘内注射的患者为(22.73±10.00)d,在13例非鞘内注射的患者为(18.92±7.26)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2,P〉0.05)。在评价疗程对疾病预后影响的分析中,抗真菌治疗2周的有效率为45.8%,治疗6周的有效率达100.0%,治愈率为0;治疗结束(治疗3~4个月)的10例患者均有效。结论规范、足疗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红珍徐凯进周志慧盛吉芳
关键词:抗真菌药
细菌性脑膜炎动物模型的脑脊液早期细菌动力学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细菌性脑膜炎动物模型,了解细菌感染后48h内脑脊液(CSF)细菌载量变化规律,为疾病的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脑延髓池穿刺建立细菌性脑膜炎动物模型,观察不同菌量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建立模型时动物的死亡情况,明确CSF感染菌量与动物死亡率间的对应关系。选择合适的接种菌量,进行脑膜炎CSF细菌载量观察实验。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每组12只):大肠埃希菌脑膜炎模型组、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头孢曲松治疗组、金葡菌脑膜炎模型组、金葡菌脑膜炎+万古霉素治疗组,在建立模型后0、12、24、36和48h分别进行CSF细菌定量培养、CSF及外周血WBC计数,进而分析细菌性脑膜炎CSF细菌载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动物早期死亡率、抗菌药物治疗、CSF的WBC计数间的关系。CSF细菌载量、WBC计数曲线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协方差分析,相关性检验采用偏相关分析。结果CSF感染菌量与动物死亡率间呈现s型曲线关系,CSF细菌载量在蛛网膜下腔接种细菌12~24h达到高峰,而后逐步下降,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显著加快下降过程,大肠埃希菌脑膜炎模型组与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头孢曲松治疗组相比(F=27.10,P〈0.01),金葡菌脑膜炎模型组与金葡菌脑膜炎+万古霉素治疗组相比(F=5.97,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脑膜炎模型组和金葡菌脑膜炎模型组中的CSF的WBC计数与CSF细菌载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89、0.84;p=0.046、0.049)。结论在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中,应早期、足量地使用有效抗生素,以控制CSF细菌载量,降低死亡率。CSF的WBC计数可作为反映CSF细菌载量的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徐凯进王华英红珍陈云波魏泽庆李永涛盛吉芳李兰娟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脑脊髓液菌药微生物学技术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药物热1例被引量:4
2017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6岁,既往体健,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因"反复不明原因发热3月余"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1℃,心脏听诊可闻及频发早搏,二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辅助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1.3×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3%、C反应蛋白113.7 mg·L^-1。
楼夲李斌熊翩吴赛伟红珍
关键词:药物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听诊磷霉素钠
一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报告
2010年
目的分析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面部和下肢浮肿及全身多发硬结1月余,发热1周的患者临床表现的演变、确诊时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等多方面进行观察。结果皮肤活检发现组织学病变主要局限于皮下脂肪间质内见核深染的异型细胞弥漫分布或环绕脂肪细胞分布。免疫组化示CD3+,CD8+,CD68+,TiA-1+,G-B+,CD20-,CD7-,TDT-,提示为T细胞来源。治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阿霉素)1疗程患者自动出院回家。结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对不明原因的全身皮肤多发硬结伴发热的患者应该考虑该病的可能。病损处皮肤活检是确诊该病的主要手段。治疗常用联合化疗,如CHOP方案。本病预后较差。
红珍盛滋科盛滋科盛吉芳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脂膜炎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