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强

作品数:66 被引量:187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帕金森
  • 17篇帕金森病
  • 15篇多巴
  • 13篇左旋多巴
  • 12篇异动症
  • 8篇蛋白
  • 8篇梗死
  • 8篇病患
  • 7篇缺血
  • 7篇左旋多巴诱发...
  • 7篇脑缺血
  • 6篇肉毒
  • 6篇肉毒毒素
  • 6篇帕金森病患者
  • 6篇细胞
  • 6篇急性
  • 5篇鼠模型
  • 5篇大鼠模型
  • 4篇电生理
  • 4篇受体

机构

  • 47篇同济大学附属...
  • 18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生物技术...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宁波市第九医...

作者

  • 66篇管强
  • 30篇靳令经
  • 28篇聂志余
  • 14篇孙圣刚
  • 11篇曹学兵
  • 9篇李云霞
  • 9篇潘丽珍
  • 8篇郭艳
  • 8篇徐岩
  • 8篇詹青
  • 6篇陈斐
  • 6篇刘务朝
  • 6篇潘有贵
  • 5篇张天宇
  • 5篇陈玉辉
  • 5篇王岚
  • 4篇赵丽娟
  • 4篇王勤鹰
  • 4篇舒豪
  • 4篇余敏

传媒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确诊为ACI并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基线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n=582,联用奥扎格雷组)与单用阿司匹林组(n=415)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及单用阿司匹林组均未出现致死性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与用药相关的出血性不良反应,联用奥扎格雷组共25例(4.30%),单用阿司匹林组共22例(5.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抗血小板药物相关的肝功能损害,联用奥扎格雷组为10例(1.72%),单用阿司匹林组为1例(0.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I并未增加出血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但可能增加对肝功能的损害。
陈玉辉靳令经管强聂志余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奥扎格雷联合用药安全性
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对异动症大鼠电生理活动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巴胺D1受体在异动症(LI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成功的帕金森病(PD)大鼠35只,分为PD组13只,另22只应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28d诱发LID大鼠模型,取12只为LID组。第29天取10只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前15min腹腔注射MK-801(MK-801组)。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检测LID组大鼠纹状体棘状神经元(SMSNs)电生理活动。尾静脉注射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拮抗剂(SCH-12280)观察神经元电生理活动变化。结果:LID组SMSNs的自发性电活动较对照组(10只正常大组)及MK-801组、PD组明显增多(P<0.01和0.05),而对照组与MK-800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KF-38393对LID组大鼠SMSNs自发性电活动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LID组与对照组、MK-801组和PD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和0.05),PD组与MK80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LID大鼠SMSNs的自发性电活动增强,D1受体敏感性增高;通过SKF-38393可以阻抑或减轻LID的发生。
陈志斌管强曹学兵孙圣刚
关键词: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多巴胺受体细胞外记录
异动症大鼠模型基底节DARPP-32蛋白磷酸化状态的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行为学特点及DARPP-32蛋白的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探讨LID的发生机制。方法复制成功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大鼠应用左旋多巴治疗28d诱发LID大鼠模型,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invol untary movement,AIM)评分,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LID大鼠纹状体内DARPP-32蛋白Thr-34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LID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出现了与人类LID相似的对侧上肢、躯干和口面部异常不自主运动(AIM),并随左旋多巴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加重。LID组大鼠纹状体内Thr-34位点磷酸化的DARPP-32水平较对照组与左旋多巴治疗组明显增高,又以重度LID组大鼠更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慢性间断性给PD大鼠左旋多巴能复制出LID大鼠模型,其纹状体区DARPP-32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发生了改变,与LID的发生可能有关。
陈志斌管强曹学兵孙圣刚
关键词:异动症左旋多巴
应用孟菲斯神经功能评分筛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孟菲斯神经功能评分检查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并与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2003-02/2004-04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三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0例,男38例,女42例;2型糖尿病67例,1型糖尿病13例。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在入院时对80例患者进行孟菲斯神经功能评分:足部外观:正常为0分,异常为1分,异常包括包括足部畸形、皮肤干燥、裂开、感染;踝反射:足跖屈为阳性(1分),无反应为阴性(0分),两者之间为可疑(0.5分);大拇趾振动觉:如患者完全感受不到音叉振动则为振动觉缺失(1分)。左右两侧合计总分>2分为阳性。③采用五通道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80例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孟菲斯神经功能评分检查敏感性=孟菲斯神经功能评分阳性患者中经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有2条或2条以上神经病变患者数/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有2条或2条以上神经病变患者总数×100%。特异性=孟菲斯神经功能评分阴性患者中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数/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无神经病变患者总数×100%。④结果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孟菲斯神经功能评分检测中,足背振动觉异常率最高(包括振动觉减退与缺失),达55%(44/80);足部外观异常及有溃疡者共约占11%(9/80),而且一般伴有足背振动觉或踝反射的异常。②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中腓肠神经与腓总神经病变率最高,分别达59%(41/80),38%(30/80)。③80例糖尿病患者中,在41例孟菲斯神经功能评分检查阳性的患者中,37例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有2条或2条以上神经病变),4例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有1条或无神经病变)。39例评分阴性的患者中,9例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正常。孟菲斯神经功能评分检查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性为80%,特
梁直厚管强谈跃聂志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神经传导
左归丸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所有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慢性脑缺血组...
詹青管强余敏王勤鹰顾勤赵江民
太极和多模式康复训练对轻中度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康复训练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4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太极及多模式运动训练。多模式运动训练的设计主要基于核心力量训练。训练共12周,每周2次,...
张天宇胡勇聂志余金荣祥陈斐管强胡斌顾春雅靳令经
文献传递
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升压治疗对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脑分水岭梗死(Watershed Infarction,WI)大多属低灌注性脑梗死,过度降压可诱发或导致脑分水岭梗死,发生脑分水岭梗死后血压偏低也可导致脑分水岭梗死进展甚至死亡,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升压治疗是否能改善预...
聂志余陈玉辉李艳成李云霞管强郭艳舒豪靳令经
文献传递
脑梗死大鼠运动训练后星形胶质细胞与突触和运动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运动训练后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触和运动功能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将120只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康复组、抑制组、盐水组和对照组,以横木行走试验评定运动功能,在7,21,42d应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突触素等的变化。结果康复组大鼠3周末的运动功能评分为(3.2±0.3)分,6周末为(5.8±0.9)分,对照组3周末为(1.8±0.5)分,6周末为(2.6±0.8)分;抑制组3周末为(1.6±0.9)分,6周末为(2.1±0.7)分。康复组比对照组和抑制组高,P<0.01。在8000倍电镜视野下,康复组3周末脑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为(5.8±0.3)个,6周末为(8.5±0.8)个;3周末突触数目为(12.3±1.3)个,6周末为(16.3±1.4)个。星形胶质细胞和突触数目呈同步增多,两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显示,康复组脑梗死周边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突触素阳性信号密度值也在3,6周末高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1)。结论脑梗死大鼠运动训练可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加强突触重建和功能修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可能在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谭来勋孙圣刚张双国吴旭管强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脑梗死运动功能评分突触素训练后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的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2014年
目的 动态监测马来酸桂哌齐特(CM)对脑组织缺血区域的影响,明确CM对于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功能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①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缺血再灌注组、马来酸桂哌齐特(CM)治疗组,每组8只大鼠.再灌注后对CM治疗组立即从尾静脉注射CM.术前与再灌注后6h、24 h、3d进行常规MRI检测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结果 ①常规MRI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后6h、24h、3dT2加权像(T2WI)上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②1 HMRS分析:缺血再灌注组术前、术后6h、24h、3d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磷酸肌酸和肌酸(PCr+Cr)值分别为(1.53±0.20)、(0.50±0.17)、(0.44±0.13)、(0.40±0.10),乳酸(Lac)/(PCr+Cr)值分别为(0.03±0.01)、(1.10±0.28)、(1.30±0.23)、(1.23±0.19).CM治疗组术前、术后6h、24 h、3 d NAA/(PCr+Cr)值分别为(1.44±0.22)、(0.68±0.13)、(0.61±0.10)、(0.53±0.09),Lac/(PCr+Cr)值分别为0.02±0.01、0.85±0.25、0.99±0.20、0.90±0.15.与术前相比,缺血再灌注组NAA/(PCr+Cr)值在术后6h、24 h、3d明显降低(P<0.01),Lac/(PCr+Cr)值明显增高(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CM治疗组NAA/(PCr+Cr)值在再灌注后6h、24 h、3d均显著增高(P<0.05),Lac/(PCr+Cr)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应用CM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区的缺血缺氧环境,减少神经元的坏死.
管强李云霞靳令经聂志余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马来酸桂哌齐特脑缺血
4C中医延续性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心理情绪、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4C中医延续性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心理情绪、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56例进行4C中医延续性干预。2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心理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运动功能[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3部分(UPDRS-Ⅲ)、Berg平衡量表]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遵医率、家属满意率。结果2组干预后MoCA、ADL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UPDRS-Ⅲ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Berg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er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SPB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ESCA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PSQI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率、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实施4C中医延续性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心理情绪,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患者家属更加满意。
汪虹汪虹管强张月龚海燕
关键词:帕金森病心理情绪自护能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