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传字

作品数:37 被引量:35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艾灸
  • 9篇结肠
  • 6篇针灸
  • 6篇结肠炎
  • 6篇溃疡
  • 6篇溃疡性
  • 6篇溃疡性结肠炎
  • 5篇综合征
  • 5篇肠易激
  • 4篇蛋白
  • 4篇炎症
  • 4篇炎症性
  • 4篇炎症性肠病
  • 4篇药灸
  • 4篇易激综合征
  • 4篇克罗恩
  • 4篇克罗恩病
  • 4篇活性
  • 4篇隔药灸
  • 4篇饼灸

机构

  • 25篇上海中医药大...
  • 17篇上海市针灸经...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 3篇上海市中医药...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岳阳天添药用...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中西医...

作者

  • 37篇窦传字
  • 29篇吴焕淦
  • 17篇刘慧荣
  • 15篇吴璐一
  • 12篇周次利
  • 10篇马晓芃
  • 9篇赵继梦
  • 9篇包春辉
  • 9篇王晓梅
  • 9篇黄艳
  • 6篇施茵
  • 6篇陆嫄
  • 5篇杨玲
  • 4篇翁志军
  • 4篇崔云华
  • 4篇李璟
  • 4篇王硕硕
  • 4篇黄任佳
  • 3篇张学强
  • 3篇郭金云

传媒

  • 7篇世界中医药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环球中医药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第四届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2篇201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灸温度影响因素及与疗效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3年
影响艾灸温度的因素众多,本文综述了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不同灸材、不同灸距四个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艾灸温度变化与灸效之间的关系。总结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影响的特点和规律: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对不同层次的皮肤组织温度均有不同影响,不同施灸方法的刺激形式差别较大;艾灸温度与疗效相关,但并非艾灸温度越高,产生的灸疗效应越显著。本次综述为临床艾灸选择最合适的施灸条件及艾灸起效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
吴璐一杨玲周次利马晓芃陆嫄唐勇黄任佳窦传字吴焕淦
关键词:艾灸温度影响因素
电针与艾灸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穴区辣椒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及镇痛效应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电针与艾灸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穴区辣椒素受体1(VR 1)和热休克蛋白70(HSP 70)表达的影响及其镇痛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43℃组、艾灸46℃组、电针1mA组、电针3mA组,每组各10只。采取直结肠扩张(CRD)的方法制备内脏高敏感模型。艾灸和电针分别刺激"天枢"穴,每日1次,连续10d。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评价大鼠对直肠内不同程度扩张刺激的敏感性,免疫组化法观察穴区VR 1、HSP 70的表达。结果:在20、40、60、80mmHg CRD刺激下,模型组AWR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艾灸43℃组、艾灸46℃组、电针1mA组、电针3mA组与模型组相比AWR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P<0.05);艾灸46℃组在40、80mmHg时评分低于电针1mA组(均P<0.05),在40mmHg时评分低于电针3mA组(P<0.05)。模型组穴区VR 1、HSP 70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43℃组、艾灸46℃组穴区VR 1的表达较模型组、电针1mA组、电针3mA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艾灸46℃组显著高于艾灸43℃组(P<0.01);艾灸43℃组、艾灸46℃组和电针1mA组、电针3mA组穴区HSP 70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艾灸46℃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43℃、46℃不同温度艾灸和1mA、3mA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升高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的痛阈,其中以46℃艾灸的效应最为显著;这种镇痛效应与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穴区VR 1和HSP 70表达有关。
李雨薇赵继梦陈柳商海霞吴璐一包春辉窦传字吴焕淦施茵
关键词:内脏高敏感
从表观遗传修饰角度探讨艾灸对炎症性肠病的调控机制
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表观遗传修饰成为研究热点,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调控机制部分被揭示,而艾灸能明显改善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减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目前其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讨对可能影响炎症性肠病发病的...
黄艳窦传字黄任佳吴璐一王硕硕翁志军冯辉包春辉刘慧荣吴焕淦
关键词: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艾灸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腹泻型和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针灸使用规律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临床针灸治疗腹泻型(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C-IBS)的经脉、腧穴选择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6年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临床研究报道,提取其所使用的针灸方式、经脉和腧穴。运用描述性分析、关联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与规律规律,同时观察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经脉、腧穴各自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针灸治疗D-IBS文献56篇、针灸治疗C-IBS文献6篇,D-IBS的治疗主要用针刺,临床以胃经和任脉的腧穴为主,如天枢、足三里、中脘,关联性分析发现胃经—任脉—脾经的为最常见的经脉组合,腧穴以足三里—天枢—太冲为主要关联群。聚类分析经脉主要分成2个核心聚类群,2个核心群组,腧穴则可以分成5个聚类群,5个核心群组。而C-IBS的研究则主要以悬灸为主,胃经、膀胱经的腧穴应用最多,如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关联性分析发现经脉组合与D-IBS相同,也是胃经—任脉—脾经组合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而腧穴则是以足三里—天枢的配伍最为常见。聚类分析则发现经脉、腧穴均可以分成2个核心聚类群,2个核心群组。结论:通过分析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临床研究,认为虽然两者在针灸方法的使用上略微存在差异,D-IBS针灸并用,C-IBS以灸为主。但是在经脉和腧穴选择上却存在高度相似性。
郑桂芝李晗周次利包春辉张方王晓梅马喆窦传字马晓芃李璟吴焕淦
关键词:针灸腧穴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CTGF、FN、Smad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克罗恩病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conlonic fibroblast,CFB)CTGF、FN蛋白和Smad3、Smad7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克罗恩病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在成功制备克罗恩病肠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隔药灸组取天枢穴(双)、气海穴进行治疗,西药组以美沙拉嗪灌胃治疗。各组治疗干预结束后,留取结肠组织,分离并体外培养大鼠CFB。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CFB的CTGF、FN蛋白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CFB的Smad3、Smad7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FB的CTGF、FN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CFB的CTGF、FN蛋白表达降低(均P<0.01)。各组大鼠比较,CFB的Smad3和Smad7 mRNA表达变化均不显著(均P>0.05)。结论隔药灸能下调克罗恩病肠纤维化大鼠肠成纤维细胞CTGF、FN的蛋白表达。
安彩萍黄燕马晓芃吴焕淦施征杨玲窦传字洪珏
关键词:隔药灸克罗恩病肠纤维化成纤维细胞CTGFFN
艾灸生成物对大鼠脑神经系统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艾灸生成物对SD大鼠脑神经系统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艾灸生成物组、中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低剂量艾灸生成物组、中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艾灸生成物与纯净气的浓度比分别为0.4:2.0、0.8:2.0、1.6:2.0,每天暴露4 h,每星期5次,持续60 d;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经60 d高剂量艾灸生成物刺激后,在空气中自然暴露21 d作为恢复期。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艾灸生成物干预,常规饲养60 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病理形态,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超微形态。结果各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细胞病理形态无明显差异,海马超微结构形态无明显差异。结论艾灸生成物对大鼠脑神经系统形态无明显影响。
周次利吴璐一窦传字刘慧荣冯辉崔云华马晓芃赵琛吴焕淦
关键词:脑神经系统形态学
一种用于制作隔药灸药饼的器具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作隔药灸药饼的器具包括存储筒,高度调整器和成型件。存储筒位于最下部,上端与高度调整器相连,而成型件从内部穿过高度调整器及存储筒。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隔药灸手工制作药饼费时费力,大小不统一,厚薄不均匀的问题...
吴焕淦包春辉赵继梦刘慧荣施茵董永政王思瑶窦传字
文献传递
以临床为视角,解读经络理论:兼评《十二经脉理论临证指要》被引量:6
2014年
经络理论是学习针灸的基础,正确理解经络理论对针灸学术发展意义重大。现代经络研究成果仍与传统经络理论存在明显差距,结合《十二经脉理论临证指要》一书,本文从临床角度阐释十二经脉理论的构建和内涵,论述古代医家基于临床对十二经脉理论的认识和发挥,认为从临床角度解读经络理论十分必要。
窦传字吴焕淦赵继梦陆嫄吴璐一马晓芃刘慧荣李璟赵琛
关键词:十二经脉中医理论书评
半醌自由基的抑菌活性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产生半醌自由基及其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BL21大肠杆菌3种菌的抑菌活性。方法: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检测半醌昆自由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的反应产物;应用打孔法,研究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对MRSA、MSSA、BL21大肠杆菌3种菌的抑菌作用,并采用了96孔板法研究其对这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通过测量这3细菌的生长曲线来比较对苯二酚在pH=7.5与pH=6条件下的抑菌活性。结果:半醌自由基抑菌作用较对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产生的最终产物都强。对苯二酚碱溶液对MRSA、MSSA、BL21大肠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081、0.081、0.649mg/mL,而对苯二酚水溶液对MRSA、MSSA、BL21的MIC值分别为0.325、0.325、1.298mg/mL。结论: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的抑菌作用远远强于其在中性或者偏酸性条件下。
郭金云洪宗国张令令吴焕淦窦传字
关键词:对苯二酚电子自旋共振高效液相色谱法打孔法抑菌活性
隔附子饼灸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的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隔附饼灸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高敏感性的机理。方法:本实验参照AL-chaer ED等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和匹维溴铵组,每组8只。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后,进行AWR评分,用qRT-PCR检测各组结肠、脊髓和下丘脑的orexin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级压力下模型组AWR评分明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隔药饼灸组和匹维溴铵组AWR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结肠、下丘脑、脊髓Orexin A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匹维溴铵组大鼠的结肠、下丘脑、脊髓Orexin A mRNA表达明显增强,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隔药饼灸治疗IBS的机理可能是通过脑肠互动轴调节CNS系统、ENS系统增加orexin的表达,降低内脏高敏感而提高大鼠的痛阈。
覃肯罗薇絮张学强王萍高书亮窦传字吴焕淦周志刚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OREXIN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