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卫红

作品数:23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哮喘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4篇支气管
  • 4篇哮喘患者
  • 4篇白细胞介素
  • 4篇FOXP3
  • 3篇蛋白
  • 3篇支气管哮喘
  • 3篇支气管哮喘患...
  • 3篇过敏
  • 3篇过敏性
  • 3篇过敏性哮喘
  • 3篇白细胞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蛋白转导
  • 2篇信号
  • 2篇伤患者
  • 2篇烧伤

机构

  • 9篇无锡市第三人...
  • 8篇江苏大学
  • 5篇南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1篇申卫红
  • 8篇邵启祥
  • 7篇龚芳
  • 7篇彭鑫
  • 5篇朱岚
  • 4篇潘宇红
  • 4篇黄璇
  • 3篇宗扬勇
  • 3篇张晴菊
  • 3篇茹松伟
  • 2篇黄莉莉
  • 2篇姜东林
  • 2篇王胜军
  • 2篇苏强
  • 2篇张慧
  • 2篇许化溪
  • 2篇许逊
  • 2篇朱岚
  • 2篇宗杨勇
  • 1篇夏圣

传媒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PTD的小鼠Foxp3 PRD缺失突变体对小鼠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构建和表达带蛋白转导结构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的Foxp3(forkhead boxP3)PRD缺失突变体(PTD-ΔPRD)融合蛋白,并探讨其对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获得小鼠ΔPRD片段核酸序列,将其分列插入到带PTD的pET28a-PTD和pET28a-PTD-eGFP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中表达融合蛋白,利用镍柱获得并复性融合蛋白;Western印迹鉴定目的蛋白表达的正确性、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穿膜进入小鼠T淋巴细胞瘤株EL-4细胞中的能力、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融合蛋白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融合蛋白可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中表达,并获得了大量纯化的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显示融合蛋白穿越细胞膜进入EL-4细胞核中,混合淋巴反应初步证明融合蛋白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结论:成功表达小鼠PTD-ΔPRD Foxp3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有效进入细胞核内,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申卫红刘静彭鑫宗杨勇许逊邵启祥
关键词:蛋白转导结构域FOXP3
FOXP3在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FOXP3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急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人各21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数量;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培养上清中Th2型细胞因子(IL-10)和Th1型细胞因子(IL-2)的表达;RT-PCR检测FOXP3的mRNA表达。结果:在急性HCV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约占CD4+T细胞(28.2±2.1)%,显著高于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2.7±0.7)%(P=0.032);急性HCV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高表达FOXP3;急性HCV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主要分泌IL-10,而IL-2分泌无显著变化。结论:急性HCV感染者Th1免疫抑制可能与外周血CD4+CD25+T细胞高表达FOXP3有关。
申卫红朱岚张晴菊
关键词:FOXP3丙型肝炎急性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2、IFN-γ、IL-10水平及血清LDH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方法将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未缓解组(35例)和缓解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L-2、IFN-γ和IL-10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LDH的活性。结果未缓解组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而IL-10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未缓解组血清中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中LDH活性会发生明显变化,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IL-2、IFN-γ、IL-10水平及LDH活性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朱岚申卫红龚芳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Γ
胃癌患者外周血FOXP3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FOXP3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胃癌患者与正常对照各31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数量;ELISA检测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和Th1型细胞因子IL-2的表达;RT-PCR检测FOXP3的mRNA表达。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约占CD4+T细胞(30.4±1.9)%,显著高于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3.5±0.8)%(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高表达FOXP3;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主要分泌IL-10,而IL-2分泌无显著变化。结论:FOXP3表达的增加对肿瘤免疫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申卫红杨春香朱岚黄璇潘宇红
关键词:FOXP3肿瘤胃癌
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百分数及FOXP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数和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水平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健康儿童(对照组)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FOXP3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7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数及血浆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外周血FOXP3表达及血浆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h17/FOXP3的失衡可能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张晴菊龚芳申卫红
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
强力霉素抑制丝裂霉素诱导的MTEC1细胞凋亡及其蛋白质组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保护胸腺上皮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Dox的免疫调节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ox对丝裂霉素(mitomycin,MMC)诱导MTEC1凋亡的影响,同时采用Hochest33342、PI单染、Annexin V和PI双染确认其作用,最后利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了SAX2芯片捕获的Dox作用前后的差异蛋白质。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Hochest33342、PI单染及Annexin V和PI双染发现Dox确实能保护MTEC1抵抗丝裂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随后采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SAX2芯片捕获蛋白,发现Dox能调控15种蛋白,其中上调8种,下调7种。结论:Dox具有保护MTEC1,抑制MMC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并对MTEC1的蛋白表达有调控作用。
申卫红刘慧彭鑫肖雪媛何大澄陈慰峰邵启祥
关键词:强力霉素细胞凋亡蛋白质芯片
大肠埃希菌表达的含PTD穿膜序列的融合蛋白3种复性方法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索融合蛋白PTD-NFATminiDBD-eGFP纯化以及复性的条件,以提高其复性效率,为后续融合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做准备。方法:表达、提取并纯化包涵体形式的融合蛋白PTD-NFATminiDBD-eGFP,分别用稀释复性、透析复性、柱上复性的方法,对融合蛋白进行复性,分析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包涵体复性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蛋白的穿膜活性。结果:3种复性方法得到的融合蛋白复性率依次为:柱上复性得率最高,其次是透析复性,稀释复性得率最低。柱上复性后蛋白的穿膜效率最高,相对较低的是稀释复性,而未复性的融合蛋白穿膜效率极低。结论:3种复性方法均能对PTD穿膜蛋白复性,但以柱上复性最佳。
彭鑫申卫红茹松伟宗扬勇夏圣王胜军许化溪邵启祥
关键词:蛋白转导域复性包涵体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样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CD4+CXCR5+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3例急性发作期、17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XCR5+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并进行肺功能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总IgE、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和IL-21水平。结果:①急性发作组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XCR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12.6±0.5)%vs(9.5±1.7)%,P<0.05]。而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4)%vs(9.5±1.7)%,P>0.05];②CD4+CXCR5+T细胞比例与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与总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③急性发作组血清IL-4、IL-2l含量均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血清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21水平在缓解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样细胞的异常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IL-4和IL-21细胞因子微环境改变可能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异常有关。
龚芳苏强申卫红潘宇红黄璇
关键词:哮喘滤泡辅助性T细胞CXCR5
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的变化及其细胞因子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数量、表型变化及其细胞因子的分布特征。选取25例过敏性哮喘患者、25例非过敏性哮喘患者及27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XCR5^+CD4^+T细胞数量及表型,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过敏性哮喘和非过敏性哮喘组外周血CXCR5^+CD4^+T细胞比例均高于健康组[(19.24±5.39)vs(8.24±1.68),P<0.01;(17.79±4.01)vs(8.24±1.68),P<0.01],而患病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患病两组患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表面PD-1[(15.82±2.71)vs(7.64±1.87),P<0.01;(14.28±3.68)vs(7.64±1.87),P<0.01]、ICOS[(9.82±2.27)vs(4.98±1.76),P<0.01;(10.53±2.08)vs(4.98±1.76),P<0.01]表达均高于健康组,而患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两组CXCR5^+CD4^+T细胞胞内IL-2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XCR5^+CD4^+T细胞胞内IL-4仅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高表达(P<0.01)。CXCR5^+CD4^+T细胞胞内IL-17、IFN-γ的表达在三组之间无差异(P>0.05)。过敏性哮喘组患者IL-4+CXCR5^+CD4^+T细胞、IL-21+CXCR5^+CD4^+T细胞比例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r=0.652,P=0.003;r=0.523,P=0.021)。研究结果表明过敏性哮喘和非过敏性哮喘两种表型哮喘在外周血CXCR5^+CD4^+T细胞数量、表型上未见差异,一群高表达IL-4的CXCR5^+CD4^+T细胞可能在过敏性哮喘疾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龚芳黄璇朱婕申卫红董乔菁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CXCR5IL-21IL-4
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研究重度烧伤患者体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烧伤面积≥35%烧伤总面积(TBSA)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与烧伤组平行处理)各49例,分别收集烧伤患者伤后6 h、12 h、1天、2天、7天、14天的外周静脉血。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L-6、IL-8的分泌水平;CCK-8试剂盒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重度烧伤患者伤后6 h、12 h、1天、2天、7天、14天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IL-2、IL-4的分泌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而IL-6、IL-8的分泌水平则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参与烧伤后炎症应答的病理生理过程。
朱岚申卫红张晴菊黄崇根
关键词:烧伤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