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雁
-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综合性措施治疗自闭症儿童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分析采用综合性措施干预自闭症儿童的疗效。方法 :对接受综合性干预 (物理治疗、认知训练、行为分析及矫正等 ,结合特殊教育 )的自闭症儿童 2 1例 ,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 (C PEP) ,由专人进行干预前后测评。结果 :干预后自闭症儿童的各项学习能力及发育商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 (P <0 .0 0 1) ;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P <0 .0 0 1)。结论 :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各项学习能力的同步发展 ,改善其学习能力的不均衡性 ,提高、减轻或消除其病理学行为表现。
- 李丹田文雁石淑华白雪光张静徐顺生王凤
- 关键词:自闭症干预
- 用高分辨G带和人工细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中国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染色体改变(英文)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检测中国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特征性染色体改变。方法应用高分辨G带和人工细菌染色体(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荧光原位杂交(flou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分析68例中国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染色体改变。结果用G带分析观察到有染色体改变的4例患者,分别为1例t(4;6)(q2324;p21)、1例21p+和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BACFISH进一步证实易位病例,而且更精确[t(4;6)(q2526;p21.1)];涉及7号、15号、2号染色体的BACFISH均未观察到文献中报道的染色体改变;而9号染色体的臂间倒位和21p+因无BAC克隆而无法证实。结论用G带和BACFISH发现少数中国孤独症患者有染色体改变,但远没有文献中报道的10%~48%那么高。BACFISH有助于精确地确定染色体易位断裂点。
- 刘青杰马芬李丹王晓维田文雁陈艳封江彬陆雪陈德清陈晓宁沈岩
- 关键词: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儿童孤独症
- 医教结合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综合素质的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尝试将医疗与教育相结合 ,总结一套实用、有效的可行性措施 ,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不良表现 ,提高综合素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家长、教师 )及标准测验法调查有学习障碍儿童 2 4例 ,通过全面了解其神经心理机能、行为表现、学习能力及智力水平 ,实施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心理咨询与改善学校、家庭教育方法相结合干预学习障碍儿童。结果 :干预后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学习成绩均得到显著提高 (P <0 .0 0 1) ;焦虑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P <0 .0 5) ;冲动 多动问题、多动指数、心身问题、学习问题及智商前后对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医疗与教育 (学校、家庭 )的有机结合 ,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步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神经心理功能 ,增强其自信心和环境适应能力 ,提高学习成绩 ,减轻或消除其不良行为 。
- 李丹田文雁白雪光石淑华张静
- 关键词:医教结合儿童
- 儿童孤独症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表对确诊的149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149名患儿中, 43 96%的母亲孕期情绪紧张或抑郁, 母亲孕期和患儿出生时有异常情况者分别为24. 83%和33. 56%; 患儿有家族异常史者占22 .82% (以直系亲属中有孤僻、不合群者居首位), 14. 09%的患儿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史;有18 79%的患儿有寄养史, 48. 12%的患儿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结论: 遗传、孕产期异常和脑部器质性改变等因素可能引起孤独症发病, 通过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 提高医务人员和家长对儿童孤独症的认知水平及帮助父母正确对待孤独症患儿, 可预防孤独症的发生和改善其预后。
- 徐翠青张建端张静李丹田文雁
-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
- 孤独症儿童心理发育特征初探
- 目的:探索孤独症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及病理行为学规律,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PEP(Chinese version of me 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操作手册,结合临床观察,测评9...
- 李丹田文雁白雪光徐顺生石淑华张静王凤
-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心理发育PEP
- 文献传递
- 中国儿童孤独症家系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试图建立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孤独症患者家系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探讨孤独症的发生机理提供材料。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66个原发性孤独症核心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品,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将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并用遗传学方法检测其建系前后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建系成功孤独症病例60例,父母成功132例,所有建成的细胞系冻存后复苏成功率100%,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建系前后遗传是稳定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孤独症患者永生细胞系,可为进一步研究孤独症的分子水平发病机理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
- 刘青杰李丹马芬封江彬田文雁王晓维陆雪陈德清陈晓宁沈岩
-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EB病毒永生细胞系B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