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先红

作品数:93 被引量:1,148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政治法律
  • 41篇经济管理
  • 18篇社会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5篇信访
  • 17篇农民
  • 14篇上访
  • 13篇农村
  • 11篇群众
  • 9篇税费
  • 7篇信访制度
  • 7篇政治
  • 7篇乡村
  • 6篇信访治理
  • 6篇税费改革
  • 6篇农民上访
  • 6篇群众路线
  • 6篇县域
  • 5篇乡村治理
  • 5篇逻辑
  • 5篇官僚
  • 5篇村治
  • 4篇信访工作
  • 4篇政权

机构

  • 41篇南昌航空大学
  • 20篇华中师范大学
  • 20篇重庆大学
  • 19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91篇田先红
  • 7篇陈玲
  • 3篇罗兴佐
  • 2篇李杨
  • 2篇陈玲
  • 2篇杨华
  • 2篇刘丽芬
  • 1篇高万芹
  • 1篇宋丽娜
  • 1篇贺雪峰
  • 1篇王德福
  • 1篇焦长权
  • 1篇王会
  • 1篇吴海龙
  • 1篇王琬

传媒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求索
  • 4篇决策
  • 3篇云南行政学院...
  • 3篇人文杂志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共杭州市委...
  • 3篇古今农业
  • 2篇政治学研究
  • 2篇调研世界
  • 2篇中国农村观察
  • 2篇中国党政干部...
  • 2篇求实
  • 2篇探索
  • 2篇中国国情国力
  • 2篇中国老区建设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社会
  • 1篇秘书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农村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以河南省安阳县东村为个案
本报告在对河南省安阳县东村展开田野调查基础上,从代际关系入手探讨其与东村老人生存状况之间的关联.本报告认为,在东村,包括孝道、分家文书以及社区内生权威等保存得相对比较完好的村庄传统是老人生存状况得以较好维持的重要原因.东...
田先红
关键词:农村老人代际关系家庭结构
文献传递
亲历安徽省岳村农民养鸡协会重建
2007年
岳村位于安徽省A县Y镇东侧,因为养鸡户众多,被人称为'养鸡村'。岳村农民养鸡协会最初成立于2004年7月,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内部成员闹矛盾和禽流感爆发等问题,协会运转了短短4个月就解体了。2006年7月,随着养鸡业市场行情的好转,该村农民决定对养鸡协会进行重组。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该村农民养鸡协会的重建过程,特将此过程中的见闻及体会实录如下。
田先红
关键词:养鸡户养鸡
乡村基层治理中的权利与义务平衡——以鄂中南部村庄为个案被引量:9
2014年
本文运用国家、村庄与农民多重博弈关系的分析框架,以鄂中南部李村的经验材料为基础,考察村规民约的创制过程和实践逻辑,尝试提出中国乡村基层治理中权利与义务关系平衡的一般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及其在中国运用的场景选择。我们发现,乡村治理中的各个主体力量通过将不同事件境之中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关联、捆绑,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权利义务束,使得各当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形成"交互式平衡"局面。这种交互式平衡机制及其赖以存在的非程式化乡村社会基础表明,近代以来的国家权力下渗,尽管极大地冲击和改变着中国农村,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转换乡村社会的性质。这正是现代公共治理规则未能在乡村建立起来的根本原因。
田先红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村规民约
中国共产党“维稳”话语的演变与转型
2021年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政治社会稳定问题。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维稳"话语存在差异。对党的"维稳"话语演变逻辑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党和国家维稳工作的变化规律,而且有利于更为深入地挖掘中国国家治理转型的内在机制。一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在信访、维稳方面的主要话语是"群众路线"话语和"人民内部矛盾"话语。"群众路线"话语长期贯穿于党和国家的信访稳定工作之中。
田先红
关键词:信访稳定工作维稳人民内部矛盾群众路线
从群众到公民:信访分类治理体系的形成及演进被引量:3
2017年
改革开放前,我国信访分类治理深受中共的群众分类方法的影响。对信访主体的分类是当时群众信访观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后,随着公民信访观的崛起,群众分类方法逐渐被抛弃,国家越来越淡化对信访权利主体的分类。相应地,信访分类治理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形式分类上面。不过,这一变革在强化地方政府信访工作责任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为走出当前信访治理困境,不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信访分类治理体系,调整信访治理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而且要改变"压力维稳"模式,寻求根本性的"息访之道"。
田先红王琬
关键词:信访
家计模式、贫困性质与精准扶贫政策创新——来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S乡的扶贫开发经验被引量:22
2018年
农民家计模式与家庭贫困的形成有着密切关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计模式呈现出家庭生命周期缺乏明显节点、家庭发展缺乏理性规划、代际分工不够明确和低积累、高消费等特征。农民贫困的性质主要是家庭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潜能未能充分释放而形成的贫困。因此,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精准扶贫的重点应该是引入市场机制、充分释放农民家庭劳动力的潜能。国家可以通过专项帮扶、教育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产业扶贫思路等措施来更好地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目标。
田先红
关键词:少数民族
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文章以实地调查经验材料为基础分析了农地大规模流转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发现,在农地大规模流转过程中,当事各方从担保人制度、承包人选择、地租和租期的确定等方面设计了一整套风险分担机制。但由于农村既有的政治社会环境和权力关系格局未能得到相应的重置和优化,农地大规模流转往往演变为优势阶层谋求自身利益的一个平台。再加上市场行情、管理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农地大规模流转的绩效大大降低。众多大户纷纷将土地转手的事实使得农地大规模流转的风险急剧增加。为使农地大规模流转平稳有序地推行,不仅需要设计周密的风险分担机制,而且应该着力改善和优化乡村社会政治环境,调整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禁止激进的农地大规模流转行为。
田先红陈玲
关键词:风险分担机制
条块体制下县域政府的动员机制——以A县阶段性重点工作为例被引量:27
2019年
条块关系掣肘是中国政府治理必须克服的一个难题。阶段性重点工作为我们重新审视县域政府、理顺条块关系、推进县域治理提供了一扇窗口。县域政府为了推动阶段性重点工作落地,以县域党政体制为载体,通过纵向与横向一体化动员,综合采用正向激励、逆向激励、行政包干和政治仪式等动员手段,使县域内各“条线”部门和“块块”组织达至协同与整合。发达地区县域政府动员机制与中西部地区县域政府动员具有共性,但其在动员的频率、强度和广度等方面又具有独特性。县域政府动员形成的一体化治理模式具有快速、高效等优势,是理解县域治理方式的一个重要维度。
田先红
关键词:动员机制县域政府
群众工作部改革:缘起、效度及限度被引量:5
2017年
群众工作部是执政党在信访工作中重拾群众路线、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重要体现。它既融合了群众路线的遗产,又吸纳了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和方式,充分彰显了执政党统筹全局解决信访问题的决心。群众工作部将信访工作进一步吸纳到官僚体制中,有利于重构官僚权力体系,督促地方政府重视信访问题,缓解信访的严峻形势。当然,群众工作部也有其局限性,它无法独立承担解决信访问题的重任,而有赖于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和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型。
田先红
关键词:信访群众路线官僚制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不合理上访是上访者提出非正当的、过高的诉求或者在上访过程中使用偏离信访制度文本规定的上访方式的上访行为。它主要表现为谋利型上访、全能型上访、过激型上访和精神病上访等四种类型。近年来,不合理上访呈现不断蔓延之势,给信访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建立信访分类治理体系、改革信访考核制度、整合信访机构资源和矫正过于泛滥的权利话语。
田先红贺雪峰
关键词:压力型体制信访体制维权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