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清鑫

作品数:49 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5篇艾滋病
  • 17篇免疫缺陷
  • 17篇获得性
  • 17篇获得性免疫
  • 17篇获得性免疫缺...
  • 16篇缺陷综合征
  • 16篇综合征
  • 16篇免疫缺陷综合...
  • 16篇获得性免疫缺...
  • 14篇影像
  • 13篇X线
  • 12篇X线计算
  • 12篇X线计算机
  • 11篇体层摄影
  • 10篇体层摄影术
  • 10篇CT表现
  • 7篇冠状
  • 7篇冠状病毒
  • 7篇病变
  • 6篇新型冠状病毒

机构

  • 37篇广州市第八人...
  • 13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呼吸健康...

作者

  • 49篇甘清鑫
  • 42篇刘晋新
  • 41篇张烈光
  • 39篇黄德扬
  • 22篇江松峰
  • 22篇陈碧华
  • 15篇凌洲焜
  • 9篇张志平
  • 9篇官宛华
  • 8篇黄务枝
  • 7篇梁艺
  • 6篇唐小平
  • 5篇丁岩
  • 4篇唐勇
  • 3篇李美瑜
  • 3篇郑剑锋
  • 2篇肖艳华
  • 2篇史红玲
  • 2篇李翠芝
  • 2篇吕明芳

传媒

  • 10篇2010年全...
  • 9篇中国CT和M...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广东医学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新发传染病电...
  • 2篇现代医院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第四届全国艾...

年份

  • 3篇2023
  • 8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1篇2010
  • 2篇200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合并鸟-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像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鸟-胞内分枝杆菌(MAC)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及特征.方法 搜集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经菌种鉴定为MAC的AIDS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31例患者中30例行胸部CT及...
官宛华刘晋新张烈光江松峰陈碧华甘清鑫黄德扬凌洲焜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分枝杆菌感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艾滋病纵隔肺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研究艾滋病(AIDS)机会性感染及相关肿瘤累及纵隔肺门淋巴结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668例AIDS累及纵隔肺门淋巴结患者中经病理、病原学证实的178例患者的胸部CT表现,其中49例行胸部增强扫描,...
张烈光刘晋新江松峰陈碧华黄德扬张志平甘清鑫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纵隔淋巴结病
儿童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X线和CT表现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X线胸片表现及胸腹部CT表现。结果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6例,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2例,网织结节影1例;行胸部CT检查的3例患儿均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其中1例表现为弥漫粟粒样结节,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小叶间隔增厚伴局部小叶中央型肺气肿;行腹部CT检查的2例患儿均显示肝脾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1例肠壁增厚。结论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儿童艾滋病常见的机遇性感染,胸部及腹部多器官受累,常见影像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肺实质及间质病变、肝脾肿大。
张烈光刘晋新江松峰陈碧华黄德扬甘清鑫黄务枝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影像诊断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分析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结果螺旋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22例、双肺索条状及网状影8例、碎石路征11例。少见的合并表现有双肺散布斑片状影、肺段实变、肺气囊、结节灶、肺大泡、气胸、少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网状影、碎石路征为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特征性表现,艾滋病人出现上述表现时应考虑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可能性。
陈碧华刘晋新甘清鑫江松峰张烈光黄德扬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孢子菌肺炎螺旋C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胸部影像动态变化表现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胸部HRCT的影像动态变化表现。结果3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首次CT影像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100%)、间质间隔增厚(48.4%)、条索影(48.4%)、局部实变影(45.2%);病变进展时肺内索条影(77.4%)、局部实变影(73.3%)较首次CT明显增多;病灶吸收时实变影(32.3%)明显减少,相应条索影(80.6%)增加。结论普通型COVID-19患者CT显示磨玻璃影逐渐出现实变改变,实变和条索影增加,可提示COVID-19普通型患者病变进展,临床上需警惕患者症状突然加重。
黄德扬张烈光甘清鑫凌洲焜瞿静刘晋新
关键词:X线计算机影像表现
艾滋病合并肝癌的CT及GPC-3的相关性分析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的影像表现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表达程度,探索其对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11例(年龄33~71岁,中位年龄45岁)。均行肝癌术前CT影像学检查,术后对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GPC-3在肿瘤中的表达程度,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分析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GPC-3高表达与非高表达术后无复发生存期的差异,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具有典型的肝癌影像学特征,CT动态增强呈现"快进快出"强化方式。患者中的GPC-3高表达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短于GPC-3非高表达者(Log-Rank检验,χ^2=5.601,P=0.014)。结论观察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GPC-3的表达情况,可了解更多的肿瘤信息,为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甘清鑫刘晋新肖艳华张烈光黄德扬张志平凌洲焜官宛华胡天丽余成成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肝癌
艾滋病合并鸟.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鸟.胞内分枝杆菌(MAC)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经菌种鉴定为MAC的AIDS患者31例,其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31例患者中30例行胸部CT及X线检查,1例仅行胸部x线检查。结果31例AIDS合并MAC感染患者中,3例肺部未见病变,28例为MAC肺部感染。AIDS合并MAC肺部感染的影像表现类似肺结核改变,常见的CT征象有斑片影21例,其中大片实变3例;支气管扩张18例,结节18例,双肺弥漫粟粒10例,空洞10例,胸腔积液10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5例,以中度肿大为主,7例肺门淋巴结大,双肺门多见。结论AIDS合并MAC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多样、不典型,以斑片影、小结节及支气管扩张多见。
官宛华刘晋新张烈光陈碧华江松峰粱艺黄德扬甘清鑫凌洲焜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分枝杆菌感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病的头颅及胸腹部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病的头颅MRI及胸腹部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病的头颅MRI及胸腹部CT影像学资料。结果 其中13例头颅MRI呈阳性表现:4例呈脑膜炎表现,6例主要为脑膜脑...
甘清鑫刘晋新张烈光黄德扬胡天丽丁岩黄务枝官宛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心肺表现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心肺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月23日—2020年2月22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COVID-19危重症患者,以同期收治的29例非重症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肌损伤及炎症标志物水平及CT肺部受累程度。结果COVID-19危重症组患者的年龄均值、合并症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红激酶(MYO)、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峰值异常比例也均明显升高(P<0.05)。危重症组患者胸部CT肺受累评分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受累面积大于50%,以双侧肺部磨玻璃样变和实变为主要特征。结论COVID-19危重症患者中高龄占比高,心肌损伤及肺部炎症受累概率增大,程度进一步加重,其肺部感染CT征象以磨玻璃影和实变影为主要特征。
李美瑜甘清鑫甘露李翠芝张影吕明芳
关键词:危重症心肌损伤
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流程静脉溶栓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进行急救标准流程溶栓的34例AIS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12月进行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流程溶栓的3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从发病至溶栓时间(OTN)、就诊到溶栓开始时间(DTN)、入院至获得影像结果时间(DTI)、入院至获得实验室结果时间(DTL)、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采用卒中单位院前急救流程,在OTN、DTN、DTI、DTL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 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模式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组发生脑出血2例、胃出血1例、牙龈出血1例、皮下出血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6.7%;对照组发生脑出血3例、胃出血2例、皮下出血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7.6%,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的中位评分为3分,对照组中位评分为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9.3 d vs 1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流程明显缩短DTN时间及OTN、DTI、DTL时间,有助优化AIS诊疗流程,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治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张国明李踔韦广莹刘昶权黄进弟甘清鑫黄继德潘越峻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单元静脉溶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