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赐银

作品数:30 被引量:309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305项目南京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变质
  • 8篇变质作用
  • 7篇地质
  • 5篇地质意义
  • 5篇吕梁群
  • 5篇变质带
  • 4篇红柱石
  • 4篇变质岩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质温度计
  • 3篇元古代
  • 3篇杂岩
  • 3篇晚古生代
  • 3篇古生代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岩浆
  • 2篇山岩
  • 2篇十字石
  • 2篇石榴石

机构

  • 30篇南京大学
  • 6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京化工学院

作者

  • 30篇王赐银
  • 10篇于津海
  • 8篇马瑞士
  • 7篇卢保奇
  • 7篇赵明
  • 6篇舒良树
  • 5篇朱文斌
  • 4篇王德滋
  • 3篇夏邦栋
  • 3篇方中
  • 2篇李惠民
  • 2篇夏义本
  • 2篇汪振国
  • 1篇尹琳
  • 1篇林黎明
  • 1篇翁臻培
  • 1篇李旭平
  • 1篇胡志宏
  • 1篇周新民
  • 1篇赖鸣远

传媒

  • 6篇高校地质学报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质科学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宝石和宝石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上海地质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全国工艺矿物...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疆哈尔里克变质地带变质作用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研究被引量:15
1997年
本文通过对哈尔里克变质地带的变质岩石学,变质矿物及矿物包裹关系的研究,确定该变质带的形成曾经历了晚古生代中、晚石炭世的高温—低压型的区域热变质作用和晚石炭世末期中温—中压型的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且后者叠加改造了前者。前者温度为922~780℃,后者可划分出四个递增变质带,温压为450~670℃和2.3~4.1kb。这一研究反映了哈尔里克泥盆纪火山岛弧经过了由拉伸作用到碰撞挤压造山引发的A型俯冲作用演变过程。
赵明舒良树王赐银
关键词:变质岩变质带变质作用构造环境晚古生代
山西吕梁群早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46
1997年
山西吕梁山区中部的吕梁群形成于早元古代(~2.1Ga),其上部由变质玄武岩和变质流纹岩组成。流纹岩富集LIL和HFS元素且具高的Rb/Sr和Ga/Al比值,显示出与A型花岗质岩石的相似性。玄武岩具有低TiO2和P2O5含量且富集LIL和LREE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吕梁群玄武岩和流纹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玄武岩的母岩浆起源于亏损程度较低的地幔,并经历了结晶分异和地壳混染作用。
于津海王德滋王赐银
关键词:火山岩地球化学早元古代吕梁群双峰式火山岩
苏北高压变质带及其与北侧超高压变质带的关系被引量:20
2001年
在苏北超高压变质带以南存在一条与之平行的高压变质带。带内由东南向西北可进一步划分出蓝闪石-黑硬绿泥石带,石榴石-绿帘石带和蓝晶石-黄玉带三个变质亚带。从蓝门石-黑硬绿泥石带到蓝晶石-黄玉带变质温压逐渐升高,其峰期地热梯度为15±3℃/km,属于高压变质相系。北侧超高压变质带的典型矿物组合是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金红石,地热梯度为9±2℃/km。高压变质带峰期变质与北侧超高压带峰期变质的地热梯度明显不同,而与超高压变质体的退变质地热梯度相吻合。结合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本文指出本区的高压变质作用与北侧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不是同时发生,而是与超高压变质体的退变质作用同时发生于中生代的印支期。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峰期变质早于印支期,并经两次抬升出露于地表。
于津海王赐银林黎明
关键词: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地热梯度榴辉岩同位素年代学
海南岛石炭纪双峰式火山岩及其板块构造背景被引量:13
1991年
海南岛西部的石炭纪火山岩为一套大洋拉斑玄武岩-流纹斑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中的不相容元素和稀土元素的丰度和比值,以及稀土分配模式与大陆裂谷的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说明海南岛晚古生代裂谷作用的存在。玄武质岩浆来源于地幔深部,演化程度较低,受下地壳物质混染。流纹质岩浆不是玄武岩浆结晶分异产物,而是受裂谷区高热流影响,由陆壳部分熔融形成。
夏邦栋于津海方中王赐银施光宇
关键词:火山岩石炭纪
晋北蓝晶石、十字石和红柱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形成条件被引量:5
2003年
晋北的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从研究区北部的尖山至南部的何家兰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矿物成分和矿物共生组合分析,利用地质温度计并结合前人的实验数据对研究区变质地层中的蓝晶石、十字石和红柱石的形成温度和压力进行估算,结合研究区的构造特征阐明其成因。结果表明,该区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地层中的十字石和蓝晶石形成于中压条件下[p=(5.5~7)×108Pa],变质温度为520~550℃;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地层中的红柱石形成于较高的温度(t=570~600℃)和较低的压力(低于3×108Pa)。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形成与该区西川河断裂区域变质作用有关。西川河断裂控制了南北地区的变质条件,进而控制了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形成条件和空间分布。
卢保奇王赐银夏义本汪振国
关键词:蓝晶石十字石红柱石EPMA
论新疆东部黄山──镜儿泉杂岩带的构造属性被引量:23
1996年
相当多的研究者认为,新疆东部黄山—镜儿泉杂岩为蛇绿混杂岩,是板块俯冲的标志。本文的研究表明:该杂岩带的物质形成是弧间伸展的产物,后因弧间闭合,形成了现今所见的混杂岩。
朱文斌马瑞士王赐银
关键词:混杂岩超镁铁岩
东疆哈尔里克造山带中角闪石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1998年
东疆哈尔里克造山带中角闪石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赵明@王赐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哈尔里,克造山,带角闪,石角闪岩,相温压条件东疆哈尔里克造山带中角闪石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赵明王赐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关键词哈尔里克造山带角闪石角闪岩相温压...
赵明王赐银
太湖三山岛击变岩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9
1990年
太湖三山岛击变岩,宏观特征表现为崩解裂理;微观特征出现石英颗粒的晶体弯曲、多组微页理的面型特征、机械双晶、震变玻璃、焦石英及柯石英相变产生的放射状裂隙等,是陨石撞击地表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它的发现,是太湖成因研究中的重要进展。
傅成义俞锦标王赐银严正富尹琳胡志宏李旭平傅国飞
关键词:太湖石英砂岩
东疆哈尔里克造山带中红柱石的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01年
东疆哈尔里克造山带中红柱石的变形显微构造与区内A型俯冲引起的断裂区域变质作用有成因联系。红柱石的变形特征显示了其变形机制为塑性形变 ,处于韧性变形的条件下 ,表明变形前形成于一定的深度 ,后受推覆构造作用 ,发生变形并被带至地表 ,是区内构造演化的产物。
赵明王赐银
关键词:红柱石
东天山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及其构造环境研究被引量:12
1994年
以活动论思想为指导,分析了东天山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的某本特征、成因类型、变质岩带的分带特征和特征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规律,论证了大型断裂构造对区域变质作用的同期制约和后期迭加改造作用,阐明了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在东天山造山带的普遍性以及断裂活动与变质变形、混合容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东天山变质岩带的板块构造环境和多期变质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王赐银马瑞士舒良树朱文斌
关键词: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