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苗

作品数:32 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水利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降水
  • 8篇酸雨
  • 8篇气候
  • 6篇PH值
  • 6篇SWAT模型
  • 4篇电导
  • 4篇电导率
  • 4篇水资源
  • 4篇气候变化
  • 4篇径流
  • 4篇极端降水
  • 3篇水库
  • 3篇气温
  • 3篇气象
  • 3篇降水量
  • 2篇丹江口水库
  • 2篇氮氧化物
  • 2篇地表径流
  • 2篇地下径流
  • 2篇湿位涡

机构

  • 29篇武汉区域气候...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湖北省气象信...
  • 1篇湖北省电力公...
  • 1篇国网湖北省电...
  • 1篇北京市避雷装...

作者

  • 32篇王苗
  • 16篇刘敏
  • 12篇王凯
  • 8篇任永建
  • 7篇秦鹏程
  • 7篇夏智宏
  • 4篇洪国平
  • 3篇郭品文
  • 3篇柳晶辉
  • 2篇肖莺
  • 2篇向华
  • 2篇邬昀
  • 2篇李京校
  • 1篇郭帅宏
  • 1篇马德栗
  • 1篇杜志航
  • 1篇王黎娟
  • 1篇万素琴
  • 1篇周月华
  • 1篇刘可群

传媒

  • 5篇气象科技
  • 3篇气象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第34届中国...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第32届中国...
  • 1篇2016中国...
  • 1篇2015年中...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被引量:37
2014年
利用100°E以东地区通过5%质量控制的392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对近50 a我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以1948—1976年和1977—2008年为研究子时段,讨论前后两阶段东部地区的大气湿位涡差异及大气稳定度状况。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呈增加趋势。湿位涡呈"南减北增"的趋势,对流稳定度和斜压稳定度在南方均出现变弱趋势,在北方则增强。大气性质的南北显著变化是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呈"南增北减"分布型的一个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纬度地区300 hPa层在1976年之后表现为温度负距平场中心,使东部地区高空热力性质产生差异,进而影响了对流稳定度的变化;同时冷中心北侧高层西风分量减小,南侧高层西风风量增大,斜压稳定度相应出现减弱和增强的变化趋势。
王苗郭品文邬昀
关键词:极端降水大气稳定度湿位涡
武汉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质量控制后1990—2014年酸雨逐日观测数据,分析武汉市酸雨变化特征,并研究酸雨与降水强度、风、气团来源及污染源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站年均pH值为4. 86,属弱酸雨等级,酸雨强度整体呈增加趋势但2007年后趋于减弱;年均电导率为39.1μS·cm^(-1),呈8. 8μS·cm·(10 a)^(-1)的增加趋势。酸雨强度冬强夏弱,发生频率冬多夏少,电导率冬高夏低。武汉市强酸雨pH值和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非酸雨呈显著正相关。降水强度在酸雨强弱、发生频率演变过程中作用显著,但不同季节各有差异。1500 m高度处风速增大,武汉市酸雨强度减弱、发生频率减少,西南风向下酸雨发生频率高。强酸雨主要受来自南方酸雨重污染区气团影响,外来污染源经大气输送对武汉市强酸雨贡献大。武汉市SO_2浓度趋于减少,NO_2浓度趋于增加,两者浓度之和自2000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王苗吕桅桅王凯马德栗方思达
关键词:酸雨PH值电导率降水
2014年湖北省酸雨若干特征及其与霾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湖北省32个酸雨监测站2014年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2014年湖北省酸雨特征,并揭示了2008年以来全省酸雨演变趋势,结果显示:2014年湖北省年均降水pH值为4.98,全省仅江夏站为强酸雨,大部地区为弱酸雨区,酸雨强度呈现冬强夏弱、中部强-东西弱的时空分布型;年酸雨发生日数南部多北部少,建始、五峰、金沙站酸雨日数超过100 d,全省年均酸雨及强酸雨发生频率分别为56.5%、10%;2007-2014年湖北省酸雨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酸雨发生频率呈微弱减少趋势,2014年湖北省酸雨强度、酸雨及强酸雨发生频率、K值均为近8年来最低值。研究表明湖北省酸雨强度及电导率与霾日出现与否关系密切,霾为酸雨提供了一定的污染源。
王苗王凯刘敏
关键词:酸雨PH值酸雨频率
我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我国东部地区392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集对近50年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基本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其次就ENSO对极端降水的季节影响加以分析,并初步运用湿位涡理论探讨了可能成因,最后以1948-1976年和1977-2...
王苗
关键词:极端降水湿位涡稳定度
文献传递
2007—2014年湖北省酸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本文利用湖北省32个监测站2007—2014年及宜昌、武汉站1990—2014年酸雨逐日监测资料,对湖北省酸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年均降水pH值为4.68,属于弱酸雨等级;自2008年开始全省酸雨强度不断减弱,2007—2014年期间持续为弱酸雨等级,pH低值区主要位于三峡河谷地区及鄂西部分地区、鄂东南西部及南部;年均酸雨、强酸雨频率分别为69.5%、24.4%,酸雨频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强酸雨频率自2009年开始呈现明显减少趋势,酸雨频发区主要位于南部大部地区及鄂西北东部;年均电导率为50.3μs·cm^(-1),主要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分布型;湖北省酸雨强度冬强夏弱,发生频率冬多夏少,电导率冬高夏低;武汉2005年以后酸雨强度趋于增加,2006—2012年持续为强酸雨,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宜昌酸雨强度、降水污染程度均高于武汉;另监测显示,湖北上空NO_2含量分布范围呈现扩散加重趋势,武汉地区SO_2呈减少趋势,NO_2呈增加趋势,这种变化有可能导致湖北省酸雨类型逐渐从硫酸主导型向复合型转变。
王苗刘敏王凯柳晶辉
关键词:酸雨PH值电导率
夏季武汉市电网气象敏感负荷预测模型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2009—2010年武汉市日用电负荷资料和气象资料,提出了基于电网负荷的分解算法,将电网日最大负荷分解为基础负荷与气象敏感负荷2个主要分量,其中,气象敏感负荷与包含了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的综合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相关。利用相关比法,分析了气象敏感负荷与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的非线性关系,分析了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变化与负荷变化关系。基于均方偏差最小原理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夏季武汉电网气象敏感负荷与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的多项式预测关系模型。2011—2012年夏季模型应用检验表明,预测平均误差接近6%。该模型可用于夏季电力气象服务工作。
洪国平崔新强任永建王苗李伟
关键词:气象敏感负荷
2007~2014年湖北省酸雨变化状况研究
本文利用湖北省32个监测站2007~2014年及宜昌、武汉站1990—2014年酸雨逐日监测资料,对湖北省酸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年均降水pH值为4.47,属于强酸雨等级;自2008年开始全省酸雨强度不断减...
王苗王凯刘敏柳晶辉
关键词:酸雨PH值电导率氮氧化物
文献传递
武汉地区城市热岛效应及影响要素分析
本文在对武汉站及郊区站1961—2010年期间气温资料均一性检验的基础上,对武汉区域年及季节城市热岛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热岛强度进行定位,结果显示武汉地区城、郊气温序列均趋于增加,气温非对称变化明显,且城区增温趋势远高于郊...
王苗邬昀任永建刘敏
关键词:城市热岛城市化市区人口
文献传递
基于SWAT模型的洪潮流域供水资源模拟研究
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洪湖流域1961-2011年供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洪潮流域供水资源模拟适用性良好:近51a流域年平均地表径流和降水量增加趋势相当,且降水量峰值对应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王苗刘敏夏智宏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数值模拟湖泊流域
文献传递
1961~2010年华中区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收集1961~2010年华中区域239个气象站点,选择通过均一化检验的233个站点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近50a华中区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华中区域年降水量无明显的增减趋势,20世纪60年代降水接近常年,90年代降水偏多,70~80年代、21世纪初降水偏少。降水纬向分布特征比较显著,由南向北逐渐递减,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年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显著,减少速率为3.4d/10a。1989年以后区域降水量增加明显,2006年以后降水减少,同时存在2a左右周期振荡;降水日数在1986年以后减少明显。春、秋季降水总体减少,减少速率分别为5.4、12.2mm/10a;夏、冬季降水总体增加,增加速率为15.9、6.3mm/10a。四季降水日数的变化速率分别为-1.4、0.2、-2.1、-0.1d/10a。
任永建高媛肖莺万素琴王苗
关键词:降水量降水日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