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莉

作品数:19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音乐
  • 4篇上半叶
  • 4篇弦乐
  • 4篇乐队
  • 4篇管弦
  • 4篇管弦乐
  • 3篇弦乐队
  • 3篇民族乐派
  • 3篇乐团
  • 3篇管弦乐队
  • 2篇新音乐
  • 2篇音乐家
  • 2篇派对
  • 2篇教育
  • 2篇剧院
  • 2篇乐家
  • 2篇交响乐
  • 2篇交响乐团
  • 2篇公园
  • 2篇孤岛

机构

  • 19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中央音乐学院

作者

  • 19篇王艳莉
  • 2篇林琳
  • 2篇阮洋
  • 1篇隋欣
  • 1篇陈艳秋
  • 1篇林媛

传媒

  • 11篇艺术研究(哈...
  • 2篇艺术教育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北方音乐
  • 1篇音乐研究
  • 1篇音乐艺术(上...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人民音乐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国高等院校音乐学科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2005年
2005年1月7日-9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全国高等院校音乐学科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召开。
王艳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音乐学科
“音乐季”于近代中国发轫的历史述评被引量:4
2014年
"音乐季"在中国是个舶来品,它为交响乐团纳入职业化轨道、实现管理程序化、促进艺术进入市场及市场国际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是体现一个交响乐团职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中国人自己组建的交响乐团实施音乐季是很晚近的事情,然追溯音乐季于中国的发轫却是在20世纪初叶,其首先由"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引进,并通过多样化作品、专业化演出场所、职业化管理逐渐在近代中国呈现出这一新型的音乐模式,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管弦乐团乃至今天的交响乐团的职业化进程提供了参照。
王艳莉
关键词:音乐作品演出场所
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基于“哈响”与城市音乐空间关系之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哈尔滨交响乐团(简称"哈响")是由西人在中国创立的最早的职业西式管弦乐队之一。从20世纪初起,哈尔滨的剧院、公园等场所承担起"哈响"传递"西洋音乐"的最佳载体,并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可供娱乐的公共空间。这支享誉海内外的交响乐团,借助这些现代公共空间吸引着哈尔滨众多音乐爱好者,为丰富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生活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王艳莉阮洋
关键词:公共空间剧院公园
上海“孤岛”时期《字林西报》音乐普及功能初探
2016年
《字林西报》是近代上海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外文报纸,亦因为在抗战时期发表大量支持中国的言论,成为战时上海重要的新闻媒介。该报在报道大量中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新闻时,亦非常重视每日音乐活动的报道与评论。本文通过翻译、梳理《字林西报》中关于"音乐知识"的介绍与报道,试对孤岛时期该报的音乐普及功能进行初探。
王艳莉
关键词:上海孤岛音乐普及
俄侨音乐家与工部局乐队交往历史新探被引量:9
2010年
有关“上海工部局乐队”的研究已为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关注,并在各自的论著中做过不同程度的介绍和评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韩国锃的《上海工部局乐队研究》①、许步增的《梅·帕器与上海工部局乐队》②)。然而,随着对历史文献的研读,一些以往未被重视,或未被投以较多学术关注的问题得以凸显。
王艳莉
关键词:历史文献乐队音乐家交往俄侨
试论欧洲民族乐派对我国20世纪30、40年代新音乐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民族乐派"之路经过20年代的初探,至30、40年代已初具规模,这一切都深受欧洲民族乐派的影响,还有本国音乐家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对30、40年代中国音乐学人探索"民族乐派"历程的探讨,得出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乐派"已经逐渐形成的论断。
王艳莉
关键词:民族乐派新音乐爱国主义中华乐派
上海“孤岛”时期的音乐生活——以《北华捷报》《字林西报》中的“读者之声”为史料被引量:5
2015年
文章以上海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西文报纸《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为主要史料,评述上海"孤岛时期"的音乐生活。这两份报纸主要由商业广告、社会新闻、评论文章、读者来信、文娱活动等几个板块组成。在诸多栏目中,尤以"读者之声"专栏最具特色,其不具有猎奇的视角,内容更贴近日常生活,是读者表达个人意见的重要途径,是真正的大众舆论。该专栏涉及音乐会、音乐家、乐队等几乎所有租界的音乐活动,信息量大、观点新颖,对探究特殊战争时期的上海城市音乐文化,梳理战争、政治、革命和音乐的关系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王艳莉
关键词:孤岛时期音乐生活
上海工部局乐队管理机构初探被引量:5
2011年
上海工部局乐队,是中国近代最具代表性的西式管弦乐队之一。其形成与演变,历经六十余年,乐队在职业化进程中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不同时期乐队的发展理念,更依赖于官方组织机构的大力扶持和适时导向。工部局董事会与乐队委员会,作为工部局乐队的管理机构,各自行使不同的职能保障了乐队的良好运营。
王艳莉
博采众长,加速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兼谈“文化本位主义”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在音乐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并打破了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华民族的优越意识。由此引发的中国音乐文化道路的未来取向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念能给社会以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西方先进的价值观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根深蒂固“的文化本位主义”正“是批判西方价值观”的表现。如何消“除文化本位主义”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负面影响,加速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化正是本文要触及的。
王艳莉
关键词:传统音乐西方价值观民族乐派
略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管弦乐团的职业化历程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所言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管弦乐团,包括西人在中国创建的管弦乐团及中国人自己组建的管弦乐团(有的仅为小型管弦乐队)。在特殊的历史年代,这些乐团以多重身份、多种职能活跃于中国舞台,并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管弦乐团的职业化是体现一个乐团规范、制度、水准的关键,其关乎一个国家交响音乐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管弦乐团成型的关键时期,对乐团职业化历程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王艳莉
关键词:中国交响乐团职业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