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育红

作品数:9 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洛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抗旱
  • 4篇抗旱性
  • 4篇旱稻
  • 3篇土壤
  • 3篇保护性耕作
  • 2篇水分
  • 2篇小麦
  • 2篇抗旱性鉴定
  • 2篇耕作
  • 2篇旱地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富集
  • 1篇豫西旱地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水肥
  • 1篇水肥利用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王育红
  • 8篇姚宇卿
  • 8篇李俊红
  • 8篇张洁
  • 5篇丁志强
  • 5篇王聪慧
  • 3篇吴剑峰
  • 2篇张灿军
  • 2篇于新峰

传媒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旱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Ⅰ 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被引量:51
2005年
概述了旱稻的抗旱性概念及抗旱类型,分析比较了田间鉴定法、人工模拟鉴定法和实验室鉴定法等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抗旱性鉴定指标(形态指标、生长发育指标)和抗旱性评价指标(抗旱系数、抗旱指数)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抗旱指数可作为旱稻抗旱性鉴定的首选指标。
张灿军姚宇卿王育红吕军杰张洁李俊红王聪慧
关键词:旱稻抗旱性评价指标抗旱指数
旱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Ⅱ 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被引量:13
2005年
为统一旱稻抗旱性鉴定评价标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委托研究制定“旱稻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该“规范”详细阐述了旱稻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苗期抗旱性鉴定、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三种抗旱性鉴定方法,并说明了这三种方法的适用情况。
张灿军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王聪慧张洁李俊红
关键词:旱稻抗旱性指标体系
河南省旱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姚宇卿吕军杰邵运辉岳俊芹张洁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檀尊社靳春梅吴剑峰张少澜于新峰司马青焕柴利粉
该项目属栽培类技术开发项目,从系统论观点出发,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为核心,以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物和环境响应机制为重点,以建立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技术体系为目标,建立田间试验观测场与精确试验区,采用长期定位监测、专项研...
关键词: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栽培技术水肥利用土壤肥力
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旱地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免耕覆盖与深松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对降水贮蓄率、入渗、容重、养分、温度等土壤环境因子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2项技术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减缓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幅度,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利用率及小麦产量。增产最高可达18.89%与20.87%,但其应用效果年际间差异较大。免耕覆盖降水贮蓄率为34.8%-77.4%,深松覆盖为38.7%-75.0%;免耕覆盖的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为1.04-1.82 kg/m^3,深松覆盖为1.07-1.77 kg/m^3。
吕军杰姚宇卿张洁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吴剑峰于新峰
关键词:耕作方式旱地土壤环境小麦
水分调控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被引量:31
2006年
在控制自然降雨条件下,分析灌水时期与次数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水可促进小麦群体形成,但后期缺水,产量不高;拔节水能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灌浆水处理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都低,产量偏低。拔节水处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比越冬水处理和灌浆水处理提高了13.78%、72.26%和10.29%、47.06%。随着灌水次数增加,产量水平有所提高,但水分利用效率则降低。小麦生育后期灌水和灌水次数的增加对强筋麦的品质不利,特别是灌浆水大大降低了强筋麦的品质。综合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品质三方面因素,优质强筋麦生产上要浇好越冬水和拔节水。
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李俊红张洁王聪慧丁志强
关键词:控制灌溉强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豫西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肥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河南西部地区季节性干旱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壤质量退化已成为制约当地农业持续发展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系统论观点出发,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核心,采用田问定位试验与模拟降雨相试验结合的方法,全面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
王育红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水土流失养分富集
文献传递
旱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被引量:23
2005年
用干旱棚法,对11个旱稻品种抗旱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株高、穗长、穗下节、抽穗期、成产三因素、结实率、叶片失水率、叶片萎蔫度等性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变化及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产量的抗旱指数作为评价旱稻抗旱性是科学的、准确的,并用其对试验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定性分级;结合隶属函数法评价了其它生育指标与抗旱性强弱的关系,相对株高与抗旱系数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对结实率、叶片萎蔫度(抽穗期)和相对穗粒数与抗旱系数呈显著相关性,抽穗期和相对穗下节长与抗旱系数相关性密切,其它性状与旱稻抗旱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王育红吕军杰张洁李俊红王聪慧丁志强张灿军姚宇卿李志锋
关键词:旱稻抗旱性
旱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旱稻苗期抗旱性被引量:25
2005年
选取旱稻苗期10个抗旱指标:反复干旱幼苗存活率、株高、叶片萎蔫度、叶片抗衰度及根部性状等,采用抗旱总级别法,确定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次序为N422s/R8272>郑旱6号>旱稻110>巴西陆稻>旱稻277>旱稻8号>郑旱7号>辽优3072>郑州早粳,这与生产实际情况相符,说明用抗旱总级别法对旱稻的抗旱性进行评价是科学的。分析了各指标与抗旱性的相关性,筛选出旱稻苗期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有反复干旱幼苗存活率、叶片萎蔫度、根长、根干重、根冠比、根基粗等,参考指标有生物量和干旱后新生根数。
王育红姚宇卿张灿军吕军杰张洁王聪慧李俊红
关键词:旱稻反复干旱抗旱性苗期
长期定位试验下农田保护性耕作的效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在洛阳典型的丘陵坡耕旱地上,经过8年的连续研究表明:深松覆盖与免耕覆盖技术能显著提高土壤对降水的贮蓄能力,最高可较对照增加20%以上;深松覆盖较免耕覆盖的增产作用更为显著,两者在试验3年以后均表现出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作用。
吕军杰丁志强李俊红吴剑峰王育红张洁姚宇卿张少澜
关键词:农田保护性耕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