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翠翠

作品数:33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化学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复合材料
  • 21篇复合材
  • 9篇纤维
  • 8篇乙烯
  • 8篇竹塑复合材料
  • 7篇改性
  • 6篇力学性能
  • 6篇聚乙烯
  • 6篇力学性
  • 5篇多巴
  • 5篇多巴胺
  • 5篇碳酸钙
  • 5篇木塑
  • 5篇木塑复合
  • 5篇木塑复合材
  • 5篇木塑复合材料
  • 4篇树脂
  • 4篇竹粉
  • 4篇竹纤维
  • 4篇相容性

机构

  • 3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0篇国际竹藤中心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

  • 33篇王翠翠
  • 25篇张双保
  • 16篇宋伟
  • 10篇曹阳
  • 5篇李文燕
  • 5篇程海涛
  • 4篇胡小霞
  • 4篇王丹丹
  • 3篇韦文榜
  • 2篇常建民
  • 2篇苟进胜
  • 2篇张德荣
  • 2篇伊江平
  • 2篇张琪
  • 2篇高雪景
  • 2篇李本
  • 1篇于雪斐
  • 1篇赵恒
  • 1篇周文瑞
  • 1篇杨杨

传媒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教育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材料导报
  • 1篇纺织学报
  • 1篇中国塑料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木材加工机械

年份

  • 6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造板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2015年
根据"人造板工程设计"课程的特点,结合高等林业院校的教学现状、校园网络资源的普及情况及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阐述了"人造板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设的4个目标,并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5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改革措施,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同时还评估了此次"人造板工程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
张双保王翠翠宋伟李文燕刘翔
关键词:人造板工程设计课程改革
碳酸钙原位改性植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表征被引量:4
2016年
为研究原位沉积对竹、杉木、黄麻3种植物纤维的表面改性效果,采用平压工艺制备了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并通过SEM、原子力学显微镜、光学纤维接触角测量仪等方法分别表征了植物纤维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静态接触角、拉伸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a CO3原位沉积改性对单根植物纤维的表面性能有显著影响,不仅提高了单根植物纤维的拉伸性能,还改善了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的界面性能,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原位沉积改性后,3种植物纤维表面均有Ca CO3附着,杉木纤维的Ca CO3上载量最高,达16.08%;竹纤维最低,为6.96%。改性竹纤维的表面粗糙度Rq值降低了32.95%,静态接触角增加了1.85%;改性杉木纤维的Rq值和静态接触角分别增加了42.51%、3.12%;改性黄麻纤维的Rq值增加了62.77%,静态接触角降低了0.4%。单根改性植物纤维的拉伸性能均有所提高,相同Ca CO3原位沉积改性条件下,改性竹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分别为1 134.83 MPa、37.25 GPa。断口形貌SEM图中,改性植物纤维与聚丙烯结合紧密,复合材料的断裂主要以改性植物纤维的断裂为主,表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质得到改善。改性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得到提高,而且其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与改性植物纤维Ca CO3附着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改性杉木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最大,为2.28 GPa;改性竹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大,为54.04 MPa。
王翠翠张双保羡瑜王丹丹高洁程海涛
关键词:纳米碳酸钙黄麻纤维静态接触角
硅烷偶联剂对桉木单板--聚氯乙烯膜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为研究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硅烷偶联剂对桉木单板进行表面处理,然后与聚氯乙烯膜采用热压-冷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测定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其界面相容机理。结果表明:当偶联剂质量分数为1%时处理效果最好,复合材料的胶合强度最高、耐水性能最好;当偶联剂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最高。单板经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后,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
王丹丹曹阳王翠翠韦文榜张双保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木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物理力学性能
一种用于发泡的生物油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泡的生物油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将按比例称重的多聚甲醛、生物油和碱性催化剂加入反应容器中,反应,得到羟甲基化生物油;再加入按比例称重的苯酚,升温,分次加入按比例称重的...
常建民伊江平高雪景李本王翠翠苟进胜张琪
造纸白泥添加量对竹质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造纸剩余物白泥为填料,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为相容剂,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将竹质纤维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熔融复合制备竹质纤维/HDPE复合材料。利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扫描电镜及动态力学分析仪,研究了白泥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应用分形理论对拉伸强度与断口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着白泥的质量分数增加明显降低,当白泥质量分数为18%时,其弯曲和拉伸性能较好,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与分形维数呈近似指数函数关系;白泥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无明显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前,白泥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储存模量、损耗模量影响显著,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后对复合材料无明显影响。
羡瑜王翠翠李海栋邓健超王戈程海涛
关键词:白泥力学性能
一种基于聚多巴胺仿生界面改性剂增强竹纤维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界面相容性技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改性竹纤维增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筛选竹纤维保持长度380µm以下,然后用盐酸多巴胺溶液浸泡处理;2)向浸泡后混合体系中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调节...
洪工画张双保宋伟陈政豪王翠翠杨泽勋林健勇
文献传递
纳米CaCO_3增强竹浆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被引量:7
2017年
为探索碳酸钙(CaCO_3)无机颗粒界面增强机理,建立竹纤维表面微纳米颗粒的附载与界面增强技术的内在联系,该论文以竹浆纤维(bamboo pulp fiber,BPF)和环氧树脂为主要材料,采用纳米CaCO_3浸渍改性工艺,通过真空辅助树脂浸注技术制备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对其动态热机械性能和界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测试频率为单频(1Hz)时,在–20~120℃,纳米CaCO_3浸渍改性竹浆纤维(BPF treated by impregnation modification,IMBPF)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最大储能模量是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1.3倍;测试频率为多频(1,2,5,10和20 Hz)时,频率对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影响规律相同,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且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升高,而测试频率对损耗因子影响不大;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表观活化能(369.0kJ/mol)低于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495.8 kJ/mol),但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频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倒数的相关性(决定系数0.987 6)优于对照样(决定系数0.965 9);在–20℃、40℃和100℃时,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对频率的依赖性高于对照样;纳米CaCO_3浸渍改性技术可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从而为纳米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王翠翠程海涛羡瑜王戈张双保
关键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纤维纳米碳酸钙竹浆纤维
一种基于聚丙烯酰基多巴胺仿生界面改性增强竹粉/聚乙烯界面相容性技术
发明涉及木塑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聚丙烯酰基多巴胺为改性剂的竹塑复合材料生产的制备工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聚丙烯酰基多巴胺仿生界面改性增强的竹纤维与聚乙烯复合材料,其制造工艺配方为竹粉40‑60份,聚乙...
陈政豪胡小霞宋伟张双保曹阳王翠翠李荣荣张凯强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十八酰基多巴胺仿生改性增强竹粉/回收聚氯乙烯界面相容性技术
本发明涉及木塑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十八酰基多巴胺为改性剂的竹塑复合材料生产的制备工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十八酰基多巴胺改性竹粉制备的竹粉/回收聚氯乙烯竹塑复合材料,它包括回收聚氯乙烯树30‑50份,竹...
陈政豪胡小霞宋伟张双保曹阳王翠翠李荣荣张凯强
文献传递
一种制备竹碳纤维用的竹材液化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原料的制备,特别涉及一种以竹材为原料制备碳纤维原丝用的液化技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过控制竹粉与苯酚在浓硫酸催化环境下一定条件完成液化的操作工艺和原料配方。在保证竹粉充分液化的前提下,相比前人的液化效果...
陈政豪李荣荣张双保曹阳宋伟王翠翠张凯强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