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绪龙

作品数:155 被引量:1,975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1篇天文地球
  • 6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4篇盆地
  • 116篇准噶尔盆地
  • 62篇油气
  • 29篇成藏
  • 27篇勘探
  • 22篇源岩
  • 21篇地球化
  • 21篇地球化学
  • 21篇烃源
  • 20篇烃源岩
  • 15篇石炭
  • 15篇盆地南缘
  • 15篇准噶尔盆地南...
  • 15篇南缘
  • 14篇油源
  • 13篇石炭系
  • 12篇油气成藏
  • 10篇生物标志
  • 10篇气田
  • 9篇三叠

机构

  • 141篇中国石油天然...
  • 22篇南京大学
  • 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勘探...
  • 12篇长江大学
  • 11篇浙江大学
  • 10篇新疆石油管理...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西南石油学院
  • 6篇中国石油新疆...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155篇王绪龙
  • 25篇张越迁
  • 22篇杨海波
  • 21篇向宝力
  • 20篇曹剑
  • 20篇张义杰
  • 18篇陈建平
  • 17篇唐勇
  • 14篇梁狄刚
  • 14篇邓春萍
  • 13篇胡文瑄
  • 11篇张昌民
  • 11篇姚素平
  • 11篇倪云燕
  • 11篇匡立春
  • 9篇高岗
  • 9篇柳广弟
  • 9篇廖健德
  • 8篇康素芳
  • 8篇薛新克

传媒

  • 18篇新疆石油地质
  • 9篇地质学报
  • 8篇石油学报
  • 8篇沉积学报
  • 8篇石油勘探与开...
  • 7篇天然气地球科...
  • 6篇天然气工业
  • 5篇地质论评
  • 5篇地质科学
  • 5篇中国石油勘探
  • 4篇地球化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3篇西南石油学院...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新疆地质
  • 2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2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9篇2006
  • 7篇2005
  • 10篇2004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含油储集岩分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从滴南凸起10个含油储集岩样品分步提取了自由态油气组分、束缚态油气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各组分进一步做色谱、色谱-质谱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根据生物标志物组成,可将10个含油储集岩样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D2-1和D18-12个侏罗系油砂样,第二类包括其他8个采自侏罗系、二叠系和石炭系含油储集岩样。两类样品生物标志物组成差异主要有:(1)第一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三环萜烷含量明显低于第二类样品;(2)第一类样品 C20、C21和 C23三环萜烷含量比较接近,其分布模式为 C20<C21>C23,第二类样品这3个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且分布模式为C20>C21>C23;(3)第一类样品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相对含量高于第二类样品;(4)第一类样品C27甾烷含量较低而C28甾烷含量较高,第二类样品则相反。可以推断第一类样品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均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而第二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则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第一类样品油气包裹体成熟度明显高于自由态组分和束缚态组分,表明早期充注原油的成熟度高于晚期充注的原油,总体上各类油气组分成熟度位于生油高峰阶段(Ro 0.8%~1.1%)。第二类样品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成熟度依次降低,表明早期充注原油的成熟度低于晚期充注的原油,总体上各类油气组分成熟度位于高-过成熟阶段(Ro〉1.25%)。第一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第二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差异,组成较轻者与第一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接近。
王军廖建德向宝力王绪龙于双邹艳荣潘长春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油气包裹体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地区天然气成因与潜力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百口泉百地区天然气赋存特征、组成、类型与来源的分析,明确了佳木河组与石炭系烃源岩对气藏气的贡献,指出应加强烃源岩地质与地化特征、成气潜力的研究。天然气既有原油溶解气,也有较纯的气藏气。原油溶解气在二叠系和中生界油藏中均有分布,来源于风城组烃源岩,与原油同源同期运移聚集而成,属于油型气。气藏气主要分布在五八区的佳木河组和直接覆盖于佳木河组之上的上乌尔禾组,为佳木河组烃源岩高成熟阶段以独立气相运移聚集成藏的天然气,属于煤型气,佳木河组气源岩对佳木河组内部及其上覆紧邻地层气藏的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石炭系烃源岩对深部位煤型气有贡献。已发现气藏的构造下倾部位或更深部位应该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是下一步的重要勘探方向。
高岗王绪龙柳广弟张越迁黄志龙
关键词:烃源岩石炭系佳木河组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含油气岩芯成藏研究基本思路被引量:4
2009年
含油气岩芯蕴含有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的丰富信息,对于这些信息,以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为例,根据地质与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成藏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流程。认为研究中应首先分析含油气岩芯在油气显示段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主要分5步开展工作:判识油气源、恢复油气运聚过程、识别油气水层、研究油气运聚类型、建议有利成藏领域与勘探方向。这一基本研究思路可供同类工作参考借鉴。基于陆西地区提出的一些新指标参数和认识结论可应用于区域勘探生产和基础研究。
王绪龙曹剑石新朴向宝力蓝文芳
关键词:岩芯油气显示油气运移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上三叠统源岩TOC含量预测方法被引量:16
2012年
根据对准噶尔盆地三叠系暗色泥岩在不同层段发育特征的分析,发现暗色泥岩主要发育于上三叠统,中、下三叠统分布有限。针对准噶尔盆地上三叠统暗色泥岩实测有机碳含量数据偏少、测井曲线系列较完整的实际情况,利用声波测井与电阻率测井重叠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上三叠统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的预测模型,并估算了主要探井上三叠统暗色泥岩的有机碳含量。综合预测和实测有机碳含量平面分布特征发现,上三叠统有机碳含量显示有4个相对高值区,分别位于乌伦古坳陷的索索泉凹陷、中央坳陷带的阜康凹陷、盆1井西凹陷和玛湖凹陷,以索素泉凹陷有机碳含量最高,阜康凹陷和盆1井西凹陷其次,玛湖凹陷总体较低。有机碳含量表明上三叠统为一套中等-较好的烃源岩。
高岗王绪龙柳广弟王银会阿不力米提张越迁
关键词:上三叠统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准噶尔盆地
红车地区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阶带油气分布复杂 ,油气藏类型多 ,有稠油、正常油和轻质油 ,还有干气藏。稠油主要分布在断阶带上盘 ,正常油和轻质油分布在断阶带的下盘及断阶带之间。油气产层多 ,从石炭系到白垩系均发现油气。采用原油轻烃及天然气碳同位素判断该区油气源 ,指出油气来自昌吉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源岩 ,并指出各期油气的分布及次生改造特征。结合源岩生烃史与构造演化史 ,建立了成藏模式 。
陈世加曾军王绪龙李延均
关键词:油气源成藏模式勘探方向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石炭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该地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范围宽,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主要由Ⅲ型有机质组成。在对烃源岩样品进行常规评价的基础上,用开放体系进行了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拟,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的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尝试了高成熟烃源岩生烃过程研究及Ⅲ型干酪根液态烃排烃时间的估计,并对石炭系地层产烃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最早在二叠纪(距今264 Ma左右)开始生烃,后期由于地层抬升,在古近纪早期(距今61 Ma左右)结束生烃。下石炭统产烃率大,液态烃排出时间估计在距今232~196 Ma之间;上石炭统产烃率较小,液态烃排出时间估计在距今196~178 Ma 之间,但天然气生成相对较晚,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天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上石炭统烃源岩。
颜永何邹艳荣屈振亚蔡玉兰王绪龙潘长春彭平安
关键词:石炭系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九五”油气勘探成果及勘探方向研究
张义杰王绪龙张年富燕启胜凌立苏杜社宽贾希玉
“九五”期间,新疆油田公司坚决贯彻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加快了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探明地质储量:石油4.5524×10^8t,天然气396.61×10^8m^3。油气当量合计4...
关键词: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勘探方向
准噶尔盆地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地层高压分布与成因被引量:3
2006年
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最集中的地质单元.研究表明该地区地层压力类型丰富,侏罗系底部及以下地层在凹陷内一定深度以下普遍发育高压,在莫索湾凸起的中南部侏罗系则整体处于超压状态.沉积型欠压实作用使得凹陷内侏罗系底部及以下储层流体以高压分布为主,腹部4 400 m以下地层中的高压形成则与成岩型欠压实作用有关,而构造挤压及叠置作用对西北缘高压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金爱民曹飞凤楼章华杨海波王绪龙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欠压实
准噶尔盆地腹部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探索
陈新发匡立春吕焕通张义杰王绪龙薛新克张越迁雷德文徐常胜凌立苏李林石星杨梦云张有平杨晓海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乃至整个陆上油气勘探的热点以及进展最大的地区,腹部又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经过十年来的艰苦摸索,腹部的油气勘探中逐步创建了一套“梁聚断控阶状次生”的扭动构造控油模式和有效的配套技术体系,针对...
关键词: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油气运移基本方式与机理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在准噶尔盆地,以断裂为主,联合输导层(储层和不整合)的“断控体系”是油气运移的基本固体格架。文中从油气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入手,分析了准噶尔盆地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和机理。结果表明,油气在输导层运移过程中,随有机质热演化、成岩演化,以及距油源断裂的远近不同,伴随着的水量有着显著变化。流体性质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储层水岩反应和油气成藏机制,据此,可将油气在输导层中的运移方式划分出两种基本类型:机械-侵蚀型和机械型。而在断裂带地区,断裂对储层中高压流体系统的沟通,触发了“减压沸腾”作用,伴随着流体沸腾,油气呈幕式运移聚集。
曹剑胡文瑄姚素平张义杰王绪龙张越迁唐勇
关键词:油气运移准噶尔盆地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