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环
- 作品数:9 被引量:1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出生24h血糖监测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孕期血糖控制满意后 ,新生儿早期动态血糖变化。方法 :选择 1998年4月至 1999年 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糖代谢异常孕妇孕期血糖控制满意者所分娩的新生儿 30例 ;糖代谢正常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 6 0例 ,其中大于胎龄儿 2 6例 ,正常体重儿 (对照组 ) 34例。新生儿出生后分别于第 2、4、8、2 4小时测定微量血糖 ,并监测血色素、红细胞压积、微量胆红素及体温等。结果 :糖代谢异常孕妇血糖控制满意组新生儿出生 2、4、8、2 4h微量血糖值 [(3 .3± 0 5 ) ,(3 .4± 0 .4) ,(3 .6± 0 .5 ) ,(3 .6± 0 .6 )mmol·L-1, x±s]与对照组[(3 .2± 0 .4) ,(3.3± 0 .4) ,(3 .3± 0 .4) ,(3.4± 0 .3)mmol·L-1, x±s]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无低血糖发生 ;且新生儿出生体重也与对照组相近。结论 :严格控制糖代谢异常孕妇孕期血糖 ,可使新生儿出生早期血糖与糖代谢正常母亲的新生儿相近 。
- 尹玲杨慧霞刘洪滨薛晴吴北生王素环卢永霞
- 关键词:妊娠期并发症糖代谢异常新生儿血糖监测
-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后脑实质损害及其对神经发育影响被引量:45
- 2004年
- 目的认识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所致的脑实质损害及其对小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经颅脑超声确诊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伴脑室扩大的新生儿157例 ,分析侧脑室扩大程度与脑实质损害的关系。通过随访 ,了解这些小儿神经发育状况 ,总结脑实质损害程度与新生儿期后神经发育的关系。结果91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实质损害迹象 ;脑室周围白质损害最为明显 ,62例为一过性 ,29例在4周时白质病变不消失或形成脑室旁白质软化 ,7例同时存在出血性脑梗塞 ;脑实质损害的严重性与脑室扩大的程度有关 ;部分患儿在新生儿期后颅脑超声检查时发现脑结构异常 ;随访月龄在3个月以上的72例患儿中 ,智能发育轻度异常29例 ,严重异常7例 ,神经发育异常与脑实质损害程度有关。结论严重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可继发脑实质损伤 ,应注意脑室扩大所致的脑室旁白质病变及出血性脑梗塞。脑实质损伤可导致神经发育异常。
- 周丛乐姜毅汤泽中王红梅侯新琳王素环
- 关键词: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实质损害神经发育颅内出血
- 脑性瘫痪高危儿肌张力异常情况的分析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通过对6mon以内脑性瘫痪(脑瘫)高危儿初诊时肌张力异常表现和康复治疗后转归的分析,试图为早期干预的介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55例平均月龄为(2.46±1.46)mon的脑瘫高危儿,来自新生儿或儿科ICU病房及门诊,经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和发育评定,开始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将其高危病史、肌张力异常表现、康复治疗后的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早产、低出生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等仍是主要的高危因素。多数患儿以肌张力升高为初诊时主要表现,小婴儿常表现为角弓反张;而肌张力低和肢体颤抖可见于2mon以内患儿,并且以后可转为张力升高。这些患儿即使在康复治疗中,也有24例曾被诊断脑瘫,最终少部分遗留轻度后遗症或临界正常。以单纯踝跖屈张力高为主要表现的患儿预后较好。结论:脑瘫高危儿出现肌张力异常表现,应及时进行针对性早期康复治疗。
- 黄真席宇诚周丛乐姜毅汤泽中王素环
- 关键词:脑性瘫痪高危儿肌张力异常康复治疗转归
- 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 目的通过分析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希望降低脑性瘫痪(脑瘫)的发生率,减轻脑瘫的伤残程度。方法对195例平均月龄为(2.50±1.45)m的高危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或治疗初期明确诊断脑瘫者34例...
- 黄真席宇诚周丛乐王素环
- 关键词:围产期高危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
- 文献传递
- 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因素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了解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总结了123例新生儿期曾住院治疗,在随访中发现运动功能异常,接受康复治疗的疗效,分别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可能影响疗效的生物学因素。结果:本组小儿接受康复治疗的起始时间:生后4个月内占81.3%,5—6个月13.01%,≥6个月5.69%。纳入阶段性总结77例,完全恢复正常者63例(81.82%),治疗至1岁半仍不正常,完全恢复较困难者14例(18.18%)。影响小儿康复治疗效果的相关生物学因素是出生时的成熟程度、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新生儿期后是否遗留脑部病变以及整体智能发育水平,其中以小儿的孕周、严重的脑损伤、智能水平与治疗效果关系更为密切。结论:康复治疗对存在运动异常的小儿是有效的途径。
- 周丛乐黄真姜毅汤泽中席宇诚王素环姜凌云侯新林王红
- 关键词: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影响因素
- 新生儿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分析
- 2014年
- 目的研究听力正常新生儿不同时间间隔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探讨最适宜前掩蔽记录的时间间隔。方法对30例(60耳)听力正常的新生儿分别进行前掩蔽条件下4、8、16、32ms间隔刺激声的ABR检测,以无掩蔽下的常规ABR为参照,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掩蔽间隔4ms的波Ⅲ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外,前掩蔽条件下不同时间间隔(4、8、16、32ms)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均较常规ABR延长(P<0.01),其中掩蔽间隔8ms时潜伏期及波间期延长最明显、最稳定。结论新生儿前掩蔽ABR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延长与掩蔽刺激间隔时间相关。掩蔽刺激间隔时间8ms(强度80dB nHL)更适宜新生儿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的记录。
- 薛俊芳王素环李明李星陈丽刘玉和
- 关键词:新生儿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
- 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及脑性瘫痪的早期治疗被引量:55
- 2002年
- 目的 :通过探索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的方法 ,并观察其疗效 ,试图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减轻脑瘫的伤残程度。方法 :对 90例平均月龄为 (3 .83± 2 .56)m的可疑脑瘫高危儿及脑瘫患儿 ,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康复评定采用Gesell量表、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法及脑瘫功能评定等综合方法。结果 :经过约 2年的康复治疗和追踪观察 ,2 2例治疗前明确诊断脑瘫的患儿 ,68.2 %治愈 ,1 8.2 %临界正常 ,1 3 .6 %异常。可疑脑瘫早期的 68例高危新生儿 ,除 3例失访外 ,65例全部成为正常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等高危新生儿的脑瘫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可以降低脑瘫后遗症的发生。脑瘫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
- 黄真苏伟席宇诚王素环周丛乐
- 关键词:高危新生儿脑性瘫痪早期干预康复
- 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4
- 2005年
- 目的:通过分析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探讨降低脑性瘫痪(脑瘫)的发生率和减轻脑瘫的伤残程度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95例平均月龄为(2.50±1.45)个月的高危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或治疗初期明确诊断脑瘫者34例,平均确诊月龄(4.42±2.17)个月。可疑脑瘫161例。康复评定采用Gesell量表、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法及脑瘫功能评定等综合方法。结果:在平均月龄(9.65±3.00)个月时治疗结果显示,34例明确诊断脑瘫患儿中,19例(55.9%)正常,12例(35.3%)临界正常,3例(8.8%)异常。可疑脑瘫的161例高危新生儿中,154例(95.7%)正常,7例(4.3%)临界正常,无一例异常。140例颅脑影像学异常者中,120例(85.7%)正常,17例(12.1%)临界正常,3例(2.14%)异常。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儿等高危新生儿的脑瘫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脑瘫后遗症的发生。脑瘫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 黄真席宇诚周丛乐王素环
- 关键词:围产期高危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
- 新生儿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分析
- 目的 研究听力正常新生儿不同时间间隔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探讨最适宜前掩蔽记录的时间间隔.方法 对30例(60耳)听力正常的新生儿分别进行前掩蔽条件下4、8、16、32 ms间隔刺激声的ABR检测,以无掩蔽下的常规A...
- 薛俊芳陈斯琦王素环李明李星陈丽刘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