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笑蕾

作品数:21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7篇血小板
  • 6篇血小板减少
  • 6篇紫癜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血小板减少性...
  • 4篇特发性
  • 4篇特发性血小板...
  • 4篇特发性血小板...
  • 4篇免疫
  • 3篇急性
  • 3篇病毒
  • 2篇血管
  • 2篇血栓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增多症
  • 2篇受体

机构

  • 20篇烟台毓璜顶医...
  • 2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1篇王笑蕾
  • 8篇黄葆华
  • 6篇秦友平
  • 6篇陈丽明
  • 6篇王彦
  • 5篇隋晶蕊
  • 4篇徐俊卿
  • 4篇初晓霞
  • 3篇张晓录
  • 2篇于威娟
  • 2篇辛春红
  • 2篇于伟娟
  • 2篇王慧
  • 2篇刘英慧
  • 2篇马俊杰
  • 1篇赵亚丽
  • 1篇陈明清
  • 1篇王志仑
  • 1篇黄万里
  • 1篇马智刚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十次全国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起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急粒变一例
2003年
黄葆华陈丽明刘英惠于伟娟王笑蕾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7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分析(英文)被引量:9
2012年
本研究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对2001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71例(男性37例,女性34例,平均发病年龄57.8岁)PV患者的临床特点、染色体核型检查、BCR/ABL和JAK2V617F基因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71例中血栓形成、栓塞34例(47.89%),出血10例(14.08%),脾大44例(61.97%),肝大12例(16.90%),起病隐匿,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者占18.31%,初诊时平均血红蛋白206.31 g/L。67例PV患者染色体核型检查显示4例(5.97%)染色体核型异常。38例患者JAK2V617F基因检查显示31例JAK2V617F基因阳性(81.58%)。血清LDH与NSE平均水平高于正常值,且均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07,P=0.005)。3例进展为骨髓纤维化,1例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转化为ANLL-M2,经化疗无效后死亡。结论:PV是以血栓及出血为主要并发症的骨髓增殖性肿瘤,起病隐匿,血清LDH与NSE水平高于正常值,推断血清LDH与NSE水平可反映PV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的恶性增殖程度并可作为判定PV的疗效指标之一。
辛春红徐俊卿隋晶蕊王笑蕾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栓形成栓塞
21例毛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初诊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初诊的21例患者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脾大是HCL最主要的症状体征,其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少数患者电子显微镜可见核糖体-板层复合物;典型的毛细胞表达CD11c、CD25、CD123、CD103,同时还表达CD20、CD22、CD52和Cyclin D1,尤其CD103是HCL较特异的表型。核苷类似物治疗HCL疗效优于其他治疗,值得临床推荐。结论初诊的HCL临床特征与国外的基本相似;国内以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无明显的骨髓蓄积抑制作用,且疗效高于国外。
王慧李凯敏王笑蕾刘英慧黄葆华秦友平
关键词:毛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核苷类似物
rhEndostatin联合CTX治疗裸鼠U937细胞移植瘤的体内研究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抗肿瘤血管形成靶向治疗在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可行性。方法:1、建立 U937组织细胞淋巴瘤移植瘤裸鼠模型,2、设立 rhEndostatin 联合 CTX 治疗组,治疗对照组采用 CTX 治疗,阴性对照组采...
王笑蕾马骏杰张茂宏
关键词:内皮抑素U937细胞裸鼠
文献传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黄葆华陈丽明于伟娟王笑蕾
关键词:CML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
过敏性紫癜患者急性期免疫学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者急性期血清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5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肾脏或消化道受累及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IgE升高阳性率达90.80%;IgA升高组肾脏或消化道受累率达49.4%,比IgA正常组肾脏或消化道受累率(30%)明显升高(P<0.05),C3补体升高组肾脏或消化道受累率达41.18%,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61.76%的C3补体升高患者伴有IgA水平的升高。结论 HSP患者急性期IgE水平升高,IgA、C3补体升高患者易出现肾脏或者消化道并发症。
张春霞隋晶蕊王笑蕾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免疫球蛋白补体
树突细胞及其Toll样受体4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树突细胞(DC)免疫表型及其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取ITP完全缓解患者及未达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GM-CSF及rhIL-4诱导D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IL-12p70.应用RT-PCR检测DC的TLR4表达.结果 21例ITP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前DC的CD80和CD8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0±13.47)%和(61.50±15.93)%,15例未达完全缓解者CD80和CD86分别为(53.29±19.49)%和(62.91±18.43)%,均高于正常对照的(36.03±15.43)%和(40.28±11.49)%(P<0.01).治疗后ITP缓解患者组CD80和CD86表达率分别降为(36.48±15.19)%和(44.05±17.7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完全缓解组CD80和CD86分别降为(52.30±20.98)%和(49.79±20.28)%,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0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DXM)治疗缓解组患者治疗前DC培养上清IL-12p70为(67.52±14.4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39.78±10.03)pg/ml(P<0.01),治疗后IL-12 p70的表达降至(43.90±8.49)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未缓解组患者DC培养上清IL-12p70则由治疗前的(65.35±12.52)pg/ml降至(48.45±9.68)pg/ml(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P<0.05).治疗缓解组ITP患者DC的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69±0.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1±0.09(P<0.01),治疗后ITP患者DC的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为0.35±0.11(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未缓解组DC的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由治疗前的0.65±0.09降至治疗后的0.52±0.21(P
初晓霞黄葆华陈丽明张晓录于威娟王彦王笑蕾秦友平
关键词:树突细胞TOLL样受体
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引量:14
2008年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机制参与而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多的疾病。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作用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免疫学机制和多因素联合作用等。病毒感染引起ITP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机体对病毒感染后的天然免疫反应,或因病毒感染改变了血小板抗原,导致自身抗体产生,使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王彦王笑蕾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感染
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树突状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树突状细胞(DC)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36例初诊ITP患者口服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分离21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GM-CSF及rhIL-4培养诱导DC,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IL-12 p70。结果:①ITP患者DC的CD80和CD8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0±13.47)%和(61.50±15.9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36.03±15.43)%和(40.28±11.49)%(P<0.05);治疗后ITP患者CD80和CD86表达率分别降为(36.48±15.19)%和(44.05±17.70)%,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ITP患者组IL-12 p70为(67.52±14.4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39.78±10.03)pg/ml(P<0.05);治疗后ITP组IL-12 p70的表达降至(43.90±8.49)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DC的免疫活性而达到治疗目的。
初晓霞黄葆华张晓录陈丽明王彦于威娟王笑蕾秦友平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地塞米松细胞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报告
1999年
我院自1987~1995年收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5例,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材料 1.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5例病人年龄17~39岁,男2例,女3例。就诊前病程在20天内。临床表现见表1。均以头晕、乏力为首发症状,相继出现发热。
王笑蕾王明玉黄万里黄葆华陈宜秋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首发症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复合物潘生丁血浆置换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