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石
-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文学的真理性——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被引量:2
- 2011年
- 一直以来,学界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内涵及关系问题未达成共识。从文学与真理性的关系这个角度比较,可以看出两者都从模仿的角度界定文学与真理性的关系,柏拉图认为文学模仿无法做到揭示理式世界中的真与美,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文学模仿应是人与自然目的相一致的体现。两者在构建文学无法达到真理这个结论的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的真理性仅在被展现的过程中才真正地存在。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虽然质疑文学在模仿中达到真理的可能性,但并未否定模仿本身以达到文学真理性为前提,文学的确是模仿事件,但同时也是模仿性的再创造事件,文学的真理性能够在模仿中自我表现。
- 秦明利王晶石
- 关键词:摹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中心的缺失:论德里达的增补阐释被引量:1
- 2020年
- 德里达"中心的缺失"揭示了增补阐释的发生和运行,明确了其公共性,即增补的发生过程具有建构性,阐释本身具有公度性"。中心的缺失"在文本中体现为文本的疏异性,疏异性开启增补阐释,其根源在于解构主义视域下理性与非理性边界的模糊。作为对文本缺失中心的增补,阐释的补充性和替代性赋予阐释以建构性,其作为书写本质的可重复性和非同一性赋予阐释以公度性。但是由于非理性的作用,增补本身的相对性和自我矛盾性使增补阐释逐渐背离了原始文本的意义,使阐释走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反理性。
- 王晶石
- 关键词:德里达非理性
- 戏剧艺术中的书写--浅析德里达对语音逻各斯的解构
- 2022年
- 作为解构主义的代表,德里达一直致力于解构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尤其是语音与文字的对立,即语音逻各斯。而这一二元对立的形成又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摹仿论。德里达则试图借助戏剧中书写的展现来对其进行解构,戏剧作为文学的艺术作品,同样被柏拉图认为是充斥着摹仿性的、再现的美学,在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时,德里达适时地引入了马拉美《摹仿》一文中提到的哑剧,以及阿尔托的残酷戏剧来作为“帮手”去解构语音逻各斯,戏剧于德里达的解构来说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 王晶石庞晓曼
- 关键词:语音戏剧摹仿解构
- 摹仿的事件性
- 自二十世纪初,摹仿说受到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逐渐淡出二十世纪文论的视野。然而在二十世纪末的当代文学中,带有摹仿特征的文学作品和理论又得到复兴,摹仿重新成为主流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认为,摹仿说只...
- 王晶石
- 关键词:摹仿说事件性亚里士多德诠释学
- 文献传递
- 德里达“药”的修辞性
- 2020年
- 通过分析德里达《柏拉图的药》一文,确立修辞在德里达思想中的关键地位,从而进一步弥合由柏拉图带来的文学和哲学之间的分裂状况。对书写的贬低贯穿着形而上学的历史,并以此建立自身的结构体系。德里达则通过分析柏拉图《斐德罗篇》中对修辞的探讨,认为修辞是哲学话语的必要构成,文学性潜在于哲学书写之中,成为哲学的必要构成,进而解构了自古希腊以来的文学和哲学之争。
- 王晶石
- 关键词:德里达修辞性文学哲学
- 理工类学校英语专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理工类院校)》为依据被引量:2
- 2017年
- 本文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理工类院校)》两份文件为依据,分析了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体系建设和具体实施等方面。本文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理工类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核心理念,通识教育是具体手段和实施方法。
- 王晶石秦明利
-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
- 摹仿的事件性:论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
- 自二十世纪初,摹仿说受到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逐渐淡出二十世纪文论的视野。然而在二十世纪末的当代文学中,带有摹仿特征的文学作品和理论又得到复兴,摹仿重新成为主流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认为,摹仿说只...
- 王晶石
- 关键词:现代主义摹仿说诠释学
- 文献传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英美文学课程育人功能的启发
- 2018年
-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唯物性和普遍性作为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属性,探索文学教学实践的育人功能。这种育人功能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反思的能力、文本阐释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使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具有通识思维、批判思维和深厚人文素养的精英人才。
- 王晶石
- 关键词:英美文学马克思主义育人功能
- 费诺罗萨、庞德、德里达:表意文字法对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
- 2024年
- 本文以费诺罗萨的表意文字法为研究对象,尝试揭示表意文字法在艺术创作领域、认识论领域和语言本体论领域的意义。表意文字法始于费诺罗萨的汉字研究,最早作为诗歌创作原则出现,表意文字的图像性和动词性赋予了英语诗歌表达动态的可能性;应用于庞德的诗歌和诗学中,表意文字法成为探索经验知识的认识论诗学,对抗了形而上学认识论中的概念、范畴和逻辑;落实于语言批判中,表意文字法与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的语言本体论批判一脉相承,挑战了系词和存在在西方形而上学中的中心地位。
- 王晶石
- 关键词:形而上学德里达
- 主体性、历史性、视觉性——论艾兹拉·庞德《三十章草》中“我”的多重性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探讨了艾兹拉·庞德《三十章草》中'我'的身份变化模式及其意义,具体体现为庞德早期《诗章》中写作视角从'角色'、'表演者'到'观看者'的变化和'舞台主题'的重复出现。这些变化从本质上来说标志着诗人在创作中走向诠释学艺术观和存在主义历史观。本文认为,这种视角的变化体现了庞德对以启蒙理性为基础的西方认识论和语音中心主义的全面反思,是其在诗歌创作中走向非连贯主体性、历史有限性和空间视觉性的具体实践。
- 王晶石
- 关键词:主体性历史性视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