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栋

作品数:59 被引量:548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理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污染
  • 11篇分子
  • 10篇QSAR
  • 8篇污染物
  • 8篇内分泌干扰
  • 8篇内分泌干扰物
  • 7篇磁选
  • 7篇磁选法
  • 6篇毒性
  • 6篇样品采集
  • 6篇有机污染
  • 6篇有机污染物
  • 6篇质谱
  • 6篇离子
  • 6篇离子阱质谱
  • 6篇活性
  • 6篇分子全息
  • 6篇串联质谱
  • 5篇定量结构-活...
  • 5篇活性相

机构

  • 59篇南京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常州市环境监...

作者

  • 59篇王晓栋
  • 56篇王连生
  • 23篇刘树深
  • 11篇杨旭曙
  • 11篇季力
  • 11篇高士祥
  • 10篇赵欣
  • 10篇高树梅
  • 9篇罗斯
  • 9篇孙成
  • 9篇肖乾芬
  • 8篇黄宏
  • 8篇秦良
  • 7篇王海燕
  • 7篇冯建昉
  • 7篇王格慧
  • 6篇郁亚娟
  • 6篇赵劲松
  • 5篇李荣
  • 4篇刘洋

传媒

  • 9篇环境化学
  • 6篇科学通报
  • 4篇中国科学(B...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科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污染防治技术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农药
  • 1篇环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2006“有...
  • 1篇第一届全国环...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QSAR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实验测定了9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倍硫磷、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碘硫磷、皮蝇硫磷、异氯磷、甲基对硫磷、乙基溴硫磷)对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的急性毒性96h-LC50值,分别为0.95、4.52、1.95、3.03、0.85、0.56、3.44、3.44和0.82mg·L-1,其中倍硫磷、碘硫磷、皮蝇硫磷和乙基溴硫磷属于剧毒,其他5种(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异氯磷和甲基对硫磷)属于高毒.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有效表征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急性毒性(-lgLC50)与分子结构(MEDV-13)的定量相关模型,模型的估计相关系数为0.9922,LOO检验相关系数为0.979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健性.影响急性毒性的主要结构因素是由2个MEDV描述子表达的3个子结构碎片,即—CH3、—cCc和≥N=.其中子结构—CH3、—cCc与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母体骨架密切相关,而≥N=则反映取代基的变化.
王宇刘树深高树梅王海燕王晓栋王连生
关键词:斑马鱼急性毒性分子电性距离矢量QSAR
纳米双金属体系催化降解有机氯化物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综述了国内外在双金属体系催化降解氯代芳香烃及衍生物、氯代脂肪烃、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氯化物领域的研究情况,简要分析了纳米双金属体系的还原脱氯反应机理和优缺点,并讨论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罗斯王晓栋高树梅秦良季力杨旭曙王连生
关键词:还原脱氯有机氯化物
取代苯对人体细胞的定量结构—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通过微核实验,测定了 36 种取代苯类化合物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 QSAR 模型.结果表明,有 34 种化合物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描述符辛醇-水分配系数(MlogP)、x 轴主惯性矩(Principalx)、γ 极化率[Polar(γ)]等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 R2 =0.718,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可用来预测取代苯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肖乾芬戴玄吏王晓栋王连生
关键词:微核实验取代苯遗传毒性QSAR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基于结构的活性预测与分类筛选
<正>快速筛选和活性预测是目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基于结构的筛选和活性预测由于其快速、廉价和便捷,有望对这一类物质的筛选和控制做出贡献。本文对文献中221个具有雌激素活性数据的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活性研...
王晓栋肖乾芬高树梅王连生
文献传递
取代苯酚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及定量结构关系被引量:5
2007年
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了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72h—lgMN20),并对此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都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大小与取代官能团及官能团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参数溶剂连接性指数(X2SOL)、自由基信息参数(ICR)、零阶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X0A)及修正指数(LOP)之间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2=0.816,可以用于定量评估其它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肖乾芬高树梅王晓栋刘树深王连生
关键词:苯酚遗传毒性QSAR
双酚A类化合物雌激素活性的QSAR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应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描述子(MEDV)表征双酚A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对其雌激素活性建立相关QSAR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类描述子能全面反映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信息,所建立的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拟合与预测能力,同时能揭示影响双酚A类化合物分子活性的分子结构基元.
崔世海刘树深彭盘英王晓栋王连生
关键词:双酚A内分泌干扰物分子电性距离矢量
分子对接结合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用于雌激素类化合物活性预测和分子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雌激素类化合物通过干扰人和野生动物正常内分泌的功能,对人和野生动物的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对雌激素类化合物雌激素活性的分子机理和活性预测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以44个结构差异较大的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发展了基于雌激素受体(α亚型)结构的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研究雌激素类化合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对雌激素化合物活性进行预测,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定量模型(R2=0.965,Q2LOO=0.599,R2pred=0.825).并且阐明了影响化合物雌激素活性的分子结构特征,揭示了受体结合腔中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以及这些氨基酸残基与配体化合物作用的具体方式。
杨旭曙王晓栋季力李荣孙成王连生
关键词:分子对接
简析分子对接模拟中雌激素受体的柔性
2011年
根据刚性雌激素受体模型的原位和交叉对接的情况,探讨了配体诱导的受体结构差异或晶体本身的缺陷,导致模拟产生偏差的原因;总结了受体结构和残基位置对模拟的影响,并由此提出部分柔性多重受体构象(PFMRC)对接体系,考虑受体的部分柔性以达到同时提高对接精度和速率的目的.
李荣王晓栋杨旭曙
关键词:对接雌激素
零价铁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的QSPR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水平计算氯代有机污染物绝热电子亲合能(EAad)、垂直电子亲合能(EAvert)及C—Cl键键离解能(BDE),据此研究零价铁对该类化合物脱氯降解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结果表明,描述符EAad和BDE所建QSPR模型效果均较好,同时EAad可以很好地体现还原过程,BDE则对于降解途径预测具有较大价值.
秦良罗斯高树梅李荣杨旭曙王晓栋王连生
关键词:氯代有机污染物电子亲合能键离解能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基于雌激素β受体结构雌激素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与分子对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雌激素类化合物由于其对人和野生动物健康的负面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雌激素受体存在α和β两种亚型,由于雌激素β受体(ERβ)与α受体(ERα)两者结合腔中的氨基酸序列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配体化合物在与雌激素β受体和α受体的结合活性和模式上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别.本文以50个与雌激素β受体结合的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应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3D-QSAR)分析方法研究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原子契合和基于受体结构两种分子叠合方式对模型质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定量活性预测模型(R2=0.961,qL2OO=0.671,RP2red=0.722),并结合分子对接方法揭示了影响化合物活性的分子结构特征和分子机理.
杨旭曙王晓栋罗斯季力秦良李荣孙成王连生
关键词:雌激素Β受体分子对接分子机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