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平

作品数:5 被引量:95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大学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主题

  • 5篇ZRO
  • 4篇强酸
  • 4篇SO
  • 4篇超强酸
  • 3篇固体超强酸
  • 3篇催化
  • 2篇异构化
  • 2篇NIO
  • 2篇催化剂
  • 1篇异构化性能
  • 1篇有机溶剂
  • 1篇正烷烃
  • 1篇正戊烷
  • 1篇溶剂
  • 1篇酸中心
  • 1篇烷烃
  • 1篇戊烷
  • 1篇裂解
  • 1篇裂解反应
  • 1篇沉淀剂

机构

  • 5篇杭州大学

作者

  • 5篇王新平
  • 5篇唐新硕
  • 1篇吕光烈

传媒

  • 3篇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杭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1996
  • 2篇1994
  • 2篇199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有机溶剂处理对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1993年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有机溶剂处理Zr(OH)_4对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有机溶剂处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有较大区别。经乙醚处理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大大提高,而经乙醇处理后,反应活性明显降低。利用吸附NH_3的TPD、FT-IR、XRD分析和重量法分析6mol/l HCI处理催化剂时SO_4^(2-)的洗脱量等手段研究有机溶剂处理对SO_4^(2-)/ZrO_2催化性能影响的原因。
王新平唐新硕吕光烈
关键词:有机溶剂固体超强酸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正烷烃异构化和裂解反应机理的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利用脉冲微反装置初步考察了有机溶剂处理对催化剂SO_4^(2-)/ZrO_2的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同时通过考察催化剂活化温度及吸附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吡啶中毒试验、TPD分析等,对催化剂催化烷烃反应的活性中心以及烷烃在催化剂上进行异构化和裂解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主要活性中心是超强B酸中心;串连裂解反应并不是裂解反应的唯一途径。
唐新硕王新平金松寿
关键词:固体超强酸烷烃异构化裂解反应
沉淀剂对SO_4^(2-)/ZrO_2-NIO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8
1996年
研究了不同沉淀剂所制备的SO/ZrO2-NiO催化剂在物性及催化性能上的差异,并通过XRD、FT-IR、吸附吡啶的TPD等方法,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认为利用尿素作沉淀剂,增强了ZrO2-NiO之间的作用,抑制Ni2+与SO42-生成盐,使Ni离子能成为超强酸中心的组成部分,参于正戊烷的异构化作用.氨水作为沉淀剂时,不能促使ZrO2与NiO之间形成强作用,从而使表面部分Ni2+与SO42-形成盐。由于使用不同沉淀剂使SO24-/ZrO2-NiO在结构上产生的差异,使酸中心强度数目与分布不同,导致催化正戊烷裂解机理不同,提出了正戊烷在这两种不同沉淀剂催化剂上,裂解反应主要途径的不同。
王新平唐新硕
关键词:沉淀剂催化剂
SO_4^(2-)/ZrO_2型超强酸酸中心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53
1994年
本文提出了SO_4^(2-)/ZrO_2型超强酸酸中心形成机理,并通过实验设计,使用DTA-TG分析、FT-IR分析、重量法测定6N HCl洗脱的SO_4^(2-)的wt%、样品及样品吸附NH_3后的TPD分析等实验,直接验证了在SO_4^(2-)/ZrO_2型超强酸上SO_4^(2-)的结合形式多样性及超强酸中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酸中心形成集团协同作用而产生的模型。
唐新硕王新平金松寿
关键词:超强酸催化剂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NiO异构化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7
1993年
首次利用尿素为沉淀剂,在常压较低反应温度下制备了具有对正戊烷有较高反应活性与很高异构化选择性的SO_(?)^(2-)/ZrO_2-NiO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的掺镍量、灼烧温度、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反应前处理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及异构化选择性的影响,发现当Zr:Ni=52:10(原子比)时,正戊烷的平均转化率可达44.6%,异构化选择性接近于100%,是相当理想的正戊烷异构化催化剂。
王新平唐新硕
关键词:固体超强酸异构化正戊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