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奇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电影
  • 2篇影像
  • 2篇审美
  • 1篇大学生
  • 1篇德国电影
  • 1篇都市
  • 1篇都市电影
  • 1篇新农村
  • 1篇艺术
  • 1篇影片
  • 1篇制片
  • 1篇中国电影
  • 1篇中国新农村
  • 1篇审美素质
  • 1篇生命
  • 1篇视听
  • 1篇农村
  • 1篇气韵
  • 1篇气韵生动
  • 1篇情景

机构

  • 6篇浙江财经学院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王文奇

传媒

  • 3篇电影文学
  • 1篇电影新作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雁北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气韵生动与生命的艺术表达被引量:4
2003年
对“气韵生动”的美学意蕴的探讨 ,体现中国艺术对自然万物的生命存在状态的关注 ,从生命的构成论进入艺术的审美 ,再进入到艺术与人生合一的境界 ,为我们领会中国古代艺术的丰富旨趣提供了一条独特的路径。
王文奇
关键词:气韵生动生命艺术审美
神奇与荒诞的视听之旅——解读德国影片《香水》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对德国电影《香水》进行了解读,这部超现实影片塑造了一位集邪恶与圣洁于一体的主人公,并对人类的理性本性形成颠覆性的挑战,影片的反讽戏剧化结构和华美流畅的视听语言形成了一种通俗精致的影像风格,反映了当代德国超现实电影的新走向。
王文奇
关键词:德国电影超现实
论中国电影传播的分众化策略被引量:3
2005年
本文在中国电影产业崛起、电影媒介新变之际,针对现有的电影传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电影制片、传播渠道应以不同受众群作为自己的依据,在内容、制作风格、宣传、发行、放映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受众,对观众群的多层次划分意味着以往的单一性传播方式,将转换成分众化传播策略,并形成电影传播的多元格局。
王文奇
关键词:中国电影分众化制片渠道
乡村影像的传播与认同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过半的国家,“乡村影像”关涉电影对农村与农民的表达,它涵盖了“农村题材电影”,并因表达对象的群体属性而获得了一种特定的文化身份,从而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类别,在中国电影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本文选择...
王文奇
关键词:文化功能
1949~1976中国“新农村”影像创作主体初探
2011年
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下,新中国成立17年和"文革"期间出现了大量描绘"新农村"的电影,这批影像的创作者的构成来源多样,带着对新中国的热忱以及作为电影人的使命感,深入到工农兵生活谱写"新农村",尽管在创作的过程中,历经频频的政治干涉,然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批电影人,却以一种敬业的心态在狭小的艺术创作空间中工作着,顺应环境,完成职责,并在政治和文艺之间寻求自我表达的平衡点。
王文奇
关键词:电影
对高校美育实施的思考被引量:1
2004年
高校美育的定位应从审美素养开始,培养学生的审美智能,以实现其高品质的审美体验。对目前 高校美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思考,并从美育实施角度阐述各教学环节开展的要领,对以往的不足之处提出 了改善意见。
王文奇
关键词:美育大学生审美素质
《无人驾驶》:“新城市”情感话语的一种尝试
2011年
《无人驾驶》延续了张杨对话现实的创作个性,但作为一种"新城市"情感话语的尝试,影片并不算成功,影片的"真爱"元话语正在经受新社会现实的挑战,个体情感在遭遇现代消费城市释放的欲望时举棋不定,真情至上和物质主义的二元对立关系消解,在尚未建立令人信服的新的社会共同体之前,张杨依旧借助传统的情感理念来完成影片的价值建构,显示了影片立场内在的不一致性,最终未能建立一种强大的"新城市"情感话语。
王文奇
关键词:都市电影
死亡凸显情景下防御机制的研究:自尊和病理性自恋的调节作用
死亡凸显情景是通过提醒个体死亡相关信息以凸显死亡威胁,诱发潜在死亡恐怖感的研究范式。以往研究认为,在死亡得到凸显后个体会调用心理资源对死亡威胁进行心理防御,表现为世界观防御和自尊寻求式防御两种防御机制。不过,以往基于死亡...
王文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