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勇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竣工环保验收
  • 2篇环保
  • 2篇环保验收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油品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设施
  • 1篇碳气溶胶
  • 1篇气溶胶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特征
  • 1篇装箱
  • 1篇危险品
  • 1篇污水
  • 1篇污水处理
  • 1篇污水处理设施
  • 1篇细颗粒
  • 1篇细颗粒物
  • 1篇码头

机构

  • 5篇交通运输部天...
  • 1篇中国计量科学...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王志勇
  • 2篇李艳丽
  • 2篇曹宏梅
  • 1篇李彭辉
  • 1篇李明昌
  • 1篇李广楼

传媒

  • 2篇中国水运(下...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河北渔业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港口集装箱危险品泄露污染海洋环境监测方法研究
2018年
为了提高港口集装箱危险品泄露污染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提出一种大数据融合和关联特征检测的港口集装箱危险品泄露污染海洋环境监测方法。首先设计港口集装箱危险品泄露污染海洋环境监测的数据采集系统,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构建港口集装箱危险品泄露污染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模型,采用分段样本采样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污染环境信息的融合处理,结合关联特征提取方法进行能够污染信息的聚类分析和检测,实现环境污染的准确检测。采用该方法进行港口集装箱危险品泄露污染海洋环境监测的时效性较好,准确度较高。
李艳丽毛天宇王志勇李明昌曹宏梅
关键词:港口集装箱危险品海洋环境监测
东莞立沙油品储运项目码头工程污水处理设施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本项目为东莞立沙油品储运工程中的码头工程。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阶段对于工程配套建设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污水各项指标均满足《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限值要求,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市政管网。码头运营不会对码头前沿的水体产生不良影响。
王志勇
关键词:码头环保验收污水处理
天津滨海新区大气细颗粒物载带碳组分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研究天津滨海新区大气细颗粒物载带的碳组分浓度水平和来源,于2017年7月在东疆海泽物流园设置了大气监测点,采集PM_(2.5)样品.基于热光反射法(TOR),测定PM_(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利用OC/EC比值法、相关分析法和浓度丰度法等方法对大气颗粒物中碳组分的可能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滨海新区PM_(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84.65μg·m^(−3),高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75μg·m^(−3)),其中,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03μg·m^(−3)和8.12μg·m^(−3),各占PM_(2.5)的26.2%和9.9%.本次研究样本OC/EC比值在2.07-3.53,平均值为2.66,表明滨海新区存在明显的二次污染,二次有机碳(SOC)含量为4.23μg·m^(−3),占OC的20.1%;对OC、E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相关性较好(R=0.776,P<0.01),具有共同的一次来源;基于浓度丰度法对PM_(2.5)中8种碳组分浓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滨海大气颗粒物中的碳组分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的汽油尾气,部分来源于燃煤和道路扬尘.
王志勇薛丹贾鸿岩刘静毛天宇宋善军李彭辉
关键词:含碳气溶胶
滨州黄河公路大桥环境风险与事故应急措施的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本项目在环评阶段提出了关于环境风险事故防范的措施,但在项目实际建设中没有落实;项目环保验收阶段发现了上述问题后,提出了关于桥梁径流雨水的收集补救措施并最终圆满解决并通过验收。本文所述"滨州黄河公路大桥工程"是公路项目环境风险与事故应急措施调查中较为典型的一个案例,体现了竣工环保验收在项目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另外,对于路面径流雨水的收集处理也应该从桥梁工程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王志勇
关键词:环境风险环保
河北乐亭海域大型底栖动物调查与群落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2019年5月24日对河北乐亭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调查发现,所获底栖动物40种,其中软体动物出现的种类数最多,共出现17种,占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42.5%,其次为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生物量变化范围在(0.35~60.77)g/m^2之间,平均为9.21 g/m^2。生物密度变化范围在(32~292)个/m^2之间,平均为105个/m^2。生物多样性指数在0.94~2.04之间,平均指数为1.63。不倒翁虫、耳口露齿螺为本次调查的主要优势种,其优势度分别为0.06和0.03。本次调查海域主要以生命周期较短的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为主,调查所获种类数远低于历史平均值,多样性指数较2008年4月调查显著降低,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略有下降,说明该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结构趋于单一化,稳定性趋差。
曹宏梅李广楼王志勇李艳丽赵晴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