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勇

作品数:58 被引量:221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创面
  • 24篇烧伤
  • 16篇细胞
  • 13篇伤创
  • 11篇愈合
  • 11篇深二度
  • 10篇烫伤
  • 10篇削痂
  • 9篇瘢痕
  • 7篇烧伤创面
  • 7篇多中心
  • 7篇创面愈合
  • 6篇血管
  • 6篇烫伤创面
  • 6篇纤维细胞
  • 6篇成纤维细胞
  • 5篇早期削痂
  • 5篇真皮
  • 5篇胶原
  • 5篇多中心研究

机构

  • 5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58篇王志勇
  • 34篇廖镇江
  • 29篇陆树良
  • 18篇向军
  • 15篇金曙雯
  • 14篇乔亮
  • 10篇原博
  • 10篇杨丽英
  • 10篇史济湘
  • 10篇王西樵
  • 8篇韦俊
  • 7篇刘英开
  • 6篇张勤
  • 6篇姜育智
  • 5篇金再敏
  • 5篇青春
  • 5篇宋菲
  • 5篇花兰女
  • 4篇刘健
  • 4篇陈志龙

传媒

  • 8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中华烧伤杂志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康复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第八届全国烧...
  • 2篇感染.炎症....
  • 2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家庭用药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0篇2001
  • 1篇1997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伤后难愈创面合并ANCA相关性血管炎一例
患者,女性,36岁。2010年6月在江苏因车祸,造成右上肢,右肩背部皮肤破损,伤后曾在当地医院手术扩创植皮两次,植皮均失败,残余创面也一直不愈合,治疗期间患者曾有不明原因发热。伤后10个月转我院治疗。入院检查:见创面位于...
夏俊星王志勇孙珍徐正鹏郇京宁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凝胶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有效性并探讨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深Ⅱ度烧伤创面作为目标创面,其中试验组214例,对照组...
王志勇张勤廖镇江韩春茂吕国忠罗成群陈炯杨时昕杨晓冬刘群
关键词: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随机对照试验
空间结构在真皮组织微观化重建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空间结构对真皮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纳制造技术设计并制作细胞调控点,微接触印刷术制备基膜,细胞接种后分别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MTT试验分析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羟脯氨酸含量。以单纯细胞培养皿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细胞调控点调控的细胞形态多样,呈现类圆形,伪足更长;α-SMA表达上调;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统计学分析表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生物学行为呈现结构依赖性,空间结构可调控细胞生物学行为。
姜育智丁桂甫原博王志勇陆树良
关键词:空间结构细胞调控细胞生物学行为
变性胶原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I型胶原分子二级结构的影响,确定合适的胶原变性温度,研究热变性后胶原纤维排列及三维凝胶性质的改变,比较胶原变性后不同培养环境成纤维细胞形态差异,以建立变性胶原一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方法I型胶原蛋白溶液在不同温度作用后通过蛋白质圆二色光谱仪分析胶原分子二级结构改变。扫描探针显微镜观察胶原变性后纤维结构的改变。制备不同种类三维胶原凝胶并通过气相压力仪检测胶原凝胶断裂模量。将变性后的胶原进行二维包被和三维胶原凝胶制作,倒置相差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不同培养环境下细胞形态变化。结果温度达到50℃时,I型胶原分子二级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在二维胶原包被时可见胶原纤维凝集成团,含变性胶原的三维凝胶断裂模量明显下降。在变性胶原存在环境中培养成纤维细胞,细胞形态均有显著改变。结论经50%作用后I型胶原分子二级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含变性胶原的三维凝胶断裂模量明显下降,I型胶原包被及三维凝胶模型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形态明显不同,可作为变性胶原影响细胞生物学活性的体外模型。
苏荣家王志勇刘英开原博王西樵董叫云宋菲姜育智陆树良韦俊
关键词:烧伤胶原I型凝胶类
不同植皮方式在重度关节烧伤中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比较不同植皮方式在重度关节烧伤患者中的修复效果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重度关节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切痂植皮组)48例和B组(削痂植皮组)48例,然后对两组患者不同关节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同时间的局部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不同关节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2、5及10d的局部红细胞聚集情况及血管清晰程度、血流灌注量则均好于A组,A组治疗后5及10d均好于治疗后2天,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削痂植皮可有效提高重度关节烧伤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对局部微循环发挥着积极的改善作用.
张春华李慧王峻岭李秀丽王际刚侯小倩张冀北王志勇
关键词:切痂植皮削痂植皮临床疗效微循环
大鼠深Ⅱ度烫伤局部FGF~2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为探讨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局部释放FGF-2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清洁级SD大鼠60只,制成深二度烫伤模型,并分成创面外用EGF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烫伤后1、3、6、8、10、12、14天取材,采用ELISA技...
乔亮陆树良王志勇刘琰杨弈敏郑林金曙雯金再敏孔令雯廖镇江
文献传递
"冒烟冰激凌"隐患大
2019年
炎炎夏日,冰激凌是深受男女老少欢迎的"降暑美食"。近年来,有一种"冒烟冰激凌"走红网络,美美的冰激凌冒出白色烟雾,吃起来还有"吞云吐雾"的特效,十分新奇。但这种"冒烟冰激凌"的危害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王志勇衡妍妮
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小时内削痂的安全性和促进愈合的临床观察
2002年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h 内削痂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h 内实施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实验组,并选14例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4~6d 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人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期休克征象发生上无显著差别,而实验组创面愈合天数为(19.08+5.31)d,较对照组(29.36±7.03)d 明显减少(P<0.01),同时实验组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h 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平均愈合天数。
陆树良廖镇江向军王志勇杨丽英史济湘
关键词:烧伤削痂创面愈合
变性Ⅰ型胶原在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变性Ⅰ型胶原在人成纤维细胞(Fb)向肌Fb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取烧伤瘢痕手术患者捐献的少量正常皮肤,组织块培养法获得人Fb,并进行传代培养,取第4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取Fb,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胶原组和变性胶原组,每组10孔。正常胶原组Fb接种于正常Ⅰ型胶原包被的盖玻片,变性胶原组Fb接种于变性Ⅰ型胶原包被的盖玻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计算PCNA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2)另取Fb,同(1)进行分组处理,每组12孔,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3)另取Fb,同(1)进行分组处理,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微丝形态。(4)另取Fb,同(1)进行分组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OB钙黏蛋白表达。(5)另取Fb,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胶原组、变性胶原组和普通玻片组,每组6孔。正常胶原组和变性胶原组Fb处理同(1),普通玻片组Fb接种于无胶原包被的盖玻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α-SMA和OB钙黏蛋白表达。(6)另取Fb,同(5)进行分组处理,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及α-SMA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1)变性胶原组PCNA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为(83±9)%,明显高于正常胶原组的(29±9)%(t=13.53,P〈0.01)。(2)变性胶原组Fb的增殖活性为0.32±0.06,明显高于正常胶原组的0.25±0.05(t=3.06,P〈0.01)。(3)正常胶原组Fb微丝均纵向平行排列,贯穿细胞长轴。变性胶原组Fb微丝更为密集、粗大。(4)正常胶原组Fb基本呈典型的长梭形;变性胶原组Fb形态发生变化,细胞明显铺展。变性胶原组Fb的α-SMA、OB钙黏蛋白表达较�
王志勇王西樵刘英开原博董叫云宋菲姜育智陆树良
关键词: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
增生性瘢痕中胶原结节的组织学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s,HS)中胶原结节的组织学特征,探讨胶原结节可能的形成原因。方法选取整形手术切除的人皮肤瘢痕组织,通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胶原结节的形态特征;经天狼猩红染色,偏光镜下观察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b)的特征性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d—smoothmuscleactin,α—SMA)的表达及分布,以观察局部组织张力的水平。结果光镜观察结果显示,胶原结节形态多样,并不局限于球形,大小不一,结节中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细胞核大而淡染;非结节区域Fb数量减少,胞核小而深染,提示结节处细胞功能活跃。偏光镜观察结果显示,部分胶原结节以绿色的Ⅲ型胶原为主,而部分胶原结节以红色或黄色的Ⅰ型胶原为主,提示结节形成时间不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早期瘢痕组织(伤后2个月)中α-SMA广泛分布于真皮深层相当于网状层水平,而时间较久瘢痕(伤后2~10年)α-SMA主要分布于结节部分,而非结节区域除血管呈强阳性染色外,几乎不表达α-SMA;胶原结节中α-SMA的分布不均一,结节表皮端α-SMA表达往往强于皮下组织端,而位于真皮浅部的结节α-SMA表达也强于深部的结节,提示结节处有大量MFb存在,组织张力高于非结节区域,且结节中及不同结节间张力分布不均一。结论胶原结节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胶原类型与结节形成时间相关。胶原结节的形成可能与局部组织张力的分布及其演变密切相关。
刘英开王西樵宋菲王志勇原博青春陆树良
关键词:瘢痕胶原成纤维细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