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勇

作品数:222 被引量:1,295H指数:22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58篇专利
  • 3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3篇农业科学
  • 66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26篇黄鱼
  • 126篇大黄鱼
  • 41篇基因
  • 25篇黄姑鱼
  • 22篇养殖
  • 22篇育种
  • 19篇微卫星
  • 19篇分子标记
  • 18篇基因组
  • 16篇雌核
  • 16篇雌核发育
  • 15篇微卫星标记
  • 13篇染色体
  • 12篇鱼类
  • 11篇杂交
  • 11篇杂色鲍
  • 10篇性别控制
  • 9篇对虾
  • 8篇蛋白
  • 7篇性别分化

机构

  • 219篇集美大学
  • 16篇厦门大学
  • 12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香港城市大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福建省水产研...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科学出版社
  • 1篇福建省淡水水...

作者

  • 219篇王志勇
  • 41篇蔡明夷
  • 36篇刘贤德
  • 23篇叶坤
  • 20篇王秋荣
  • 19篇姚翠鸾
  • 18篇谢仰杰
  • 17篇林利民
  • 17篇王艺磊
  • 16篇柯才焕
  • 13篇韩芳
  • 11篇王晓清
  • 11篇张东玲
  • 10篇谢芳靖
  • 9篇翁朝红
  • 8篇刘洋
  • 7篇张雅芝
  • 6篇杨育凯
  • 6篇董林松
  • 6篇陈庆凯

传媒

  • 40篇集美大学学报...
  • 25篇水产学报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海洋科学
  • 6篇水生生物学报
  • 5篇厦门大学学报...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2007年全...
  • 2篇海洋通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集美大学学报...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中国遗传学会...
  • 2篇第七届世界华...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年份

  • 12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10篇2020
  • 11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12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19篇2012
  • 8篇2011
  • 19篇2010
  • 11篇2009
  • 11篇2008
  • 11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2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F_1及其双亲的核型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研究了大黄鱼与黄姑鱼正反交F1原肠早期胚胎细胞及其亲本头肾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为深入剖析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构成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大黄鱼与黄姑鱼染色体组均含有48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公式均为2n=48 t,染色体臂数均为NF=48,组内染色体长度分布连续.两亲本物种间核型很相似,未找到鉴别两物种的细胞遗传标志.正反交F1原肠期胚胎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也均为48,均可较好地配为24对.结合前期AFLP分析结果可以推断,正反交胚胎细胞均同时含有一个大黄鱼染色体组和一个黄姑鱼染色体组.此外,杂交F1中的非整倍体比例与两亲本没有明显区别,初步表明杂交胚胎细胞未发生明显的染色体丢失.在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F1中出现4对非t-染色体,原因尚待查明.
蔡明夷刘贤德翁朝红李斌王志勇
关键词:大黄鱼黄姑鱼远缘杂交染色体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本研究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4.07%(L4组)、7.04%(L7组)、10.05%(L10组)和12.97%(L13组)的4种等氮配合饲料,并将1 2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41.7±3.1)g的黄姑鱼幼鱼分成4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00尾鱼。结果表明: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终末均重、终末均体长、增重率、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但L7和L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L7和L10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L13组(P<0.05),L4、L7和L10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L7、L10和L13组(P<0.05),L7、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L4、L10和L13组(P<0.05),L4、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而葡萄糖和胆固醇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L10和L13组(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黄姑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04%。
叶坤王秋荣谢仰杰王志勇陈庆凯
关键词:饲料脂肪水平血浆生化指标
大黄鱼生长相关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的方式构建了大黄鱼3个混合交配小群体,养殖到13月龄和20月龄时取样,通过微卫星分析进行系谱重建,然后使用MTDFREML软件进行分析,首次获得了大黄鱼13月龄、20月龄体长、体高和体重的遗传参数....
刘贤德赵广泰隋班良蔡明夷陈庆凯王志勇
关键词:大黄鱼遗传力微卫星
大黄鱼中心体蛋白192抗菌抗虫片段LcCep192-52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大黄鱼中心体蛋白192抗菌抗虫片段LcCep192‑52及其应用。所述抗菌抗虫片段LcCep192‑52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编码基因如SEQ ID NO.1所示。申...
张东玲陈美玲王志勇
鱼类脂蛋白脂肪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周旋姚翠鸾王志勇
关键词:脂蛋白脂肪酶养殖鱼类海洋浮游生物养殖过程脂肪含量配合饵料
一种饲料添加剂和大黄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大黄鱼养殖领域,公开了一种饲料添加剂和大黄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饲料添加剂含有鱼油和混合色素,所述鱼油中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低于20重量%,所述混合色素由叶黄素和虾青素按照(0.5‑2):...
王秋荣韩星星叶坤王志勇
文献传递
禁食对养殖大黄鱼体成分、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探讨禁食对大黄鱼体成分、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海上网箱选择规格相近、健康的养殖大黄鱼105尾[平均体质量(249.07±7.28)g]进行禁食实验,分别在实验开始时及禁食后第3、7、14、21、28、35、42和49天采集实验鱼肌肉和血液样品,进行肌肉营养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大黄鱼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在禁食后第21天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总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禁食后第3天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钾离子(K^+)、钙离子(Ca^(2+))、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含量显著上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含量显著下降;血清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碱性磷酸酶(ALP)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血清中除了Na^+和Cl^-含量出现波动性上升外,血清中的葡萄糖、蛋白质、脂类、K^+和Ca^(2+)含量以及血清代谢酶活性均出现波动式下降,表明大黄鱼禁食期间主要以脂类作为能量来源,体内营养物质代谢活动强度呈波浪形的起伏变化,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机体代谢活动趋于减弱,但免疫功能和代谢机能未受到明显影响。
张振宇王秋荣叶坤王志勇
关键词:大黄鱼禁食体成分脂肪酸
低盐养殖对大黄鱼生长、肌肉营养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为探讨低盐养殖对大黄鱼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挑选初始体重为(53.59±25.10)g的大黄鱼幼鱼600尾,分为对照组(天然海水,盐度24)和低盐组(盐度10)两组,每组设3个重复,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盐养殖大黄鱼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略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低盐组大黄鱼肌肉∑MUFA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UF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盐养殖组大黄鱼肝脏与肾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吴益星叶坤王志勇王志勇王秋荣
关键词: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
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其遗传方式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FIASCO方法构建大黄鱼(AC)n微卫星富集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90个白色克隆,经过菌液PCR筛选得到60(66.7%)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其中有56个克隆(93.3%)含有CA/GT重复数大于5的微卫星序列。56个微卫星序列中,二核苷酸微卫星51个(91.1%),三核苷酸微卫星5个;二核苷酸重复中有48个为(AC)n重复,占二核苷酸总数的94.1%。根据Weber的微卫星分类规则,完美型占75.0%,非完美型占8.9%,复合型微卫星占16.1%。共设计引物52对,在1个大黄鱼家系中35对引物所在位点具有多态性,28个(80.0%)位点子代基因型为1∶1∶1∶1(AB×CD/AB×AC)分离类型,6个位点属1∶1分离类型,1个位点属1∶2∶1(AB×AB)分离类型。35个位点中有32个位点的分离符合孟德尔分离比(P>0.05),另外3个位点(LYC0137、LYC0139、LYC0152)明显偏离1∶1或者1∶1∶1∶1的孟德尔分离比(P<0.05)。本研究开发的微卫星标记为大黄鱼微卫星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以及群体遗传学、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等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分子工具。
叶华任鹏刘洋刘贤德王志勇
关键词:大黄鱼微卫星
杂色鲍雌核发育二倍体的人工诱导
<正> 雌核发育系指遗传失活精子激动卵子发育的方式。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应用包括快速建立纯系、实现全雌养殖、遗传分析(确定性别控制机制、确定外界因素对遗传性或表型的影响、检测基因图距或隐性基因)、提高产量、综合育种和加快育...
蔡明夷柯才焕周时强王志勇王艺磊潘太平
关键词:杂色鲍雌核发育染色体
文献传递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