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季石

作品数:441 被引量:472H指数:9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2篇会议论文
  • 174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4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4篇细胞
  • 131篇白血
  • 130篇白血病
  • 94篇基因
  • 86篇干细胞
  • 76篇急性
  • 65篇淋巴
  • 62篇造血
  • 55篇HO-1
  • 53篇凋亡
  • 51篇造血干
  • 51篇干细胞移植
  • 48篇造血干细胞
  • 46篇淋巴瘤
  • 45篇骨髓
  • 44篇疗效
  • 44篇耐药
  • 42篇造血干细胞移...
  • 40篇肿瘤
  • 37篇粒细胞

机构

  • 375篇贵阳医学院附...
  • 47篇贵阳医学院
  • 30篇贵州医科大学
  • 29篇贵州省人民医...
  • 10篇复旦大学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苏州医学院
  • 4篇美国纽约大学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大庆油田总医...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作者

  • 440篇王季石
  • 85篇方琴
  • 79篇孙志强
  • 68篇卢英豪
  • 56篇张燕
  • 41篇胡秀英
  • 37篇马丹
  • 30篇杨远
  • 24篇赵鹏
  • 21篇谢润兰
  • 21篇王萍
  • 20篇韦四喜
  • 19篇龙正美
  • 19篇何玲
  • 19篇王娅婷
  • 18篇李燕
  • 17篇江雪杰
  • 16篇李梦醒
  • 15篇吴颖亚
  • 13篇郭鹏翔

传媒

  • 25篇贵州医药
  • 18篇第11次中国...
  • 16篇中华血液学杂...
  • 15篇贵州省200...
  • 1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3篇贵州省医学会...
  • 12篇贵阳医学院学...
  • 11篇白血病.淋巴...
  • 10篇中国实验血液...
  • 9篇重庆医学
  • 8篇第十七届全国...
  • 6篇临床血液学杂...
  • 6篇第13届全国...
  • 5篇现代医药卫生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复旦学报(医...
  • 3篇山东医药
  • 3篇实验生物学报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国外医学(输...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90篇2014
  • 9篇2013
  • 31篇2012
  • 26篇2011
  • 27篇2010
  • 36篇2009
  • 69篇2008
  • 50篇2007
  • 13篇2006
  • 12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4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帕霉素逆转CML同源细胞株K562/A02对尼洛替尼耐药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联合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洛替尼(nilotinib,AMN1...
杨畅王季石方琴李燕陈珵马丹王娅婷
文献传递
环孢素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血脂的影响分析
2005年
环孢素A(Cycloslporine,CsA)是一种高脂溶性环状十一肽大分子化合物.作为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其对各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肾移植术后病人的免疫排斥反应的确切疗效已获公认.免疫法测得环孢素A的全血有效血药浓度参考范围为100~400 ng/ml,最小中毒浓度参考值为600ng/ml.
黄静方琴王季石
关键词:环孢素A血脂贫血病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效血药浓度免疫法
SD大鼠脂肪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造血因子表达情况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方法,观察其增殖的规律,并探讨其造血因子的分泌情况。方法无菌技术下切取双侧腹股沟皮下脂肪垫,加入0.1%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取细胞,接种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流式细胞学鉴定CD90、CD34、CD44、CD45、CDl06和CDllb的表达,ELISA法检测造血因子的表达,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原代培养显示培养的脂肪干细胞24 h左右开始贴壁,8 d左右可达90%融合,基本上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形态,从第3代开始细胞稳定增殖,15代以前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学鉴定显示CD44、CD90、CDl06为阳性表达,CD34、CD45、和CDllb为阴性表达,脂肪干细胞能持续的表达G-CSF、GM-CSF、M-CSF、SCF、IL-6,统计学分析提示各代细胞因子的分泌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方法,其生长稳定、增殖较快,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其稳定的表达多种造血因子,找到了一条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的新途径。
李大鹏王季石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细胞培养造血因子
白血病耐药机制及其对策
王季石
双耐药基因导入脐血干/祖细胞降低联合化疗骨髓毒性作用的临床前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转染醛脱氢酶基因 (ALDH3)和多药耐药基因 (mdr 1)的人脐血CD3 4+ 细胞能否同时增强对活性环磷酰胺 (4 HC)和mdr 1基因靶药的抗性。方法 构建含ALDH3和mdr 1双耐药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G1Na ALDH3 IRES MDR1,经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包装细胞 ,采用含 4 HC和长春新碱 (VCR)的培养基克隆选择后收集重组病毒上清于单向型GP +E86与双嗜型PA317包装细胞行乒乓交互感染 ,将含ALDH3和mdr 1双耐药基因重组病毒的上清在细胞生长因子刺激下重复感染经免疫磁珠分离系统 (MACS)纯化后的人脐血CD3 4+ 细胞 ,用PCR、RT PCR、Southernblot、Northernblot、FACS和MTT等方法检测外源ALDH3与mdr 1基因在CD3 4+ 细胞中的转移和表达。结果 MACS分离纯化后的人脐血CD3 4+ 细胞纯度平均达 91% ,回收率为 72 % ,含双耐药基因重组病毒的上清最高滴度为 6 .5× 10 5CFU/ml,应用集落计数、PCR和FACS方法测定基因转导效率分别为 18.0 %、2 0 .0 %和16 7% ,未检测到辅助病毒存在 ,有P170功能的细胞占 16 0 % ,经双耐药基因修饰的脐血CD3 4+ 细胞对 4 HC的IC50 较对照组提高 3.5倍 ,对VCR和柔红霉素的IC50 较未转染细胞分别高 6 .8和 5 .5倍。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双耐药基因转导脐血造血干
王季石夏学鸣陈子兴卢大儒薛京伦阮长耿
关键词:基因疗法胎血联合化疗骨髓毒性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ITD和TKD点突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FLT3的两种激活突变:近膜结构域的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yrosine kinase domain,TKD)的点突变,在AML患者...
梁艳王季石方琴
关键词:AMLFLT3基因
文献传递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儿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例
2009年
患者女性,11岁,因右腿疼痛40d、耳鸣8d、发热半天入院,查体:双侧颈部及腹股沟区黄豆大小淋巴结,肝肋缘下10cm、剑突下14cm,脾大入盆腔,Ⅰ线10.5cm,11线13.5cm,Ⅲ线2cm。血常规:WBC334×10^9/L,中性粒细胞0.15,淋巴细胞0.17,幼稚细胞0.68,Plt655×10^9/L,Hb104g/L。LDH741.08U/L,尿酸551.52μmol/L,肝肾功能无异常。髓髓穿刺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0.92,红系占0.02,原始粒细胞0.02,
孙志强王季石徐伟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儿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HO-1对造血微环境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调控HO-1的表达对造血微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①阴性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②HO-1高表达组;③HO-1抑制组。体外实验:取小鼠MSC接种于培养集中模拟体外造血微环境,加入适量环磷酰胺建立造血微环...
陈舒雅王季石方琴马丹孙嘉
关键词:造血微环境集落形成能力细胞凋亡率
文献传递
脂多糖活化间充质干细胞功能性表达Toll样受体4
<正>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Toll 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体外脂多糖 (LPS)对其功能性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培养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分离 MSCs,通过细胞形态、成骨分化潜能及流式...
石亮王季石
文献传递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
2013年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4岁,公务员,因进行性乏力50余天.加重10余天,发现白细胞增高6d人我院血液科。患者于50d前从事体力活动后出现乏力,进行性加重,
张燕王季石孙志强卢英豪黄懿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嗜酸性粒细胞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