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
-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汉语外来词的音译特点及发展趋势被引量:9
- 2007年
-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大量外来词汇在汉语中"登堂入室",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多姿多彩。为了尽量保持这些外来词的原貌,我们往往采用音译的方法。我们拟从语用的视角讨论外来词的音译特点及发展趋势:直接使用、音译与意译逐渐融合、以及音译词翻译逐渐"人性化"等。
- 王卉
- 关键词:外来词音译
- 大学英语写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
- 2008年
- 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提高写作学习能力,应重视写作素质学习,加强各项英语技能学习,了解写作知识,尤其是写作过程的策略运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写作方法,构建有效的写作学习策略。
- 王秋菊王卉
- 关键词:英语写作写作素质写作知识写作策略
- 试析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随着现代教学评价目的变化和任务型课堂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形成性评价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健全、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策略,希望能对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 王卉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 词块学习与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策略
- 2007年
- 我们从口语的视角观察词块学习对提高语言输出的意义。通过词块学习,我们可以快速整块提取所学内容,即学即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王卉
- 关键词:英语口语交际
- 一个普世的励志故事——《功夫熊猫》的美国文化内核被引量:4
- 2008年
- 《功夫熊猫》着实在中国火了一把,也引起了各方的热议。影片充满了中国元素,而且将其做到了极致,但这一切不过是外壳,是电影叙事的工具。电影作为一国文化在银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功夫熊猫》的精神内核仍然是美国的,反映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典型美国文化特征。中国元素的充分运用也反映了美国电影中展现的文化包容性和商业推广的需要。
- 王卉
- 关键词:功夫熊猫美国文化
- “what”和“什么”的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 2008年
- "what"和"什么"在语篇中常常表现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手段等各种衔接手段。英语使用"what"作为下指指称的频率明显高于汉语中"什么",而汉语通过零形式指称或干脆用重复等词汇衔接手段的现象却远远高于英语 "what"和"什么"也可以替代下文的某一个成分作为话语标记语 汉语倾向于运用省略手段,而英语倾向于运用替代手段。
- 王卉
- 关键词:衔接手段
- “What”的篇章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疑问代词"what"在篇章中具有话轮转换、话题处理和衔接手段等功能。在话轮转换上,随着疑问指向逐渐从对方转向自己,"what"的疑问功能逐渐减弱,疑问信息量决定了话轮是否转换;在话题处理上,使话题凸显或切换话题;在衔接手段上,用作下指,并替代后续的内容,可以用作省略分句的一部分。
- 王卉
- 关键词:WHAT话轮转换衔接手段
- 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改革初探被引量:2
- 2008年
- 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却形成了"聋哑英语"的现状,亟需改革。本文认为,无论公共英语还是专业英语,要求学生具备的语言基本技能是相通的,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在基本语言技能方面本应该是一致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应与专业英语在基本语言技能方面趋于一致,大学英语教学完全可以在总的学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形成模块化的课程设置,走专业化的道路,切实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 王卉
- 关键词:大学英语
- 特雷比西亚——我们的精神家园——解读影片《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中人物的信仰问题被引量:1
- 2008年
- 电影Bridge to Terabithia(《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与信念的故事。我们从信仰的视角分析了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并发现:理性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更无法取代信仰所能给人带来的心灵的归宿和慰藉。在信仰真空的现代社会,这种对信仰和内心的回归仍能带给人们些许启示。
- 王卉
- 关键词:BRIDGE精神家园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