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发病至治疗时间≤6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19家卒中中心收治的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血管内治疗组(65例)和非血管内治疗组(38例).观察血管内治疗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48 h急性再闭塞率及血管穿孔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死亡率、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血管内治疗组中57例患者血管再通良好,血管再通率为87.7%,48 h内血管急性再闭塞率为7.7%,血管穿孔发生率为1.5%.两组90 d mRS评分≤2分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04,P=0.088).两组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与非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相似.
- 杨峻资文杰邱忠明李凤利岳成松刘瀚圣刘文华黄文国王力邱涛石强时忠华杨世泉濮捷万跃吴志林杨树周志明张新江刘勇温昌明黄华锰林敏赵文龙胡伟吴德平陈路明余鹏霄罗伟东刘帅帅杰杨清武龚自力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
- CT与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及灌注的诊断效能对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及脑灌注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荣县人民医院收入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CTP)、MRI检查[含高分辨Cube T1WI、多延迟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CASL)]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相关检查、CT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差异性,以Kappa值表达CTA、MRI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由多延迟pCASL检查得到脑血流量(CBF),由CTP检查得到CBF、平均通过时间(MTT),于体素水平基础上比较在灰质、白质、全脑区域上多延迟pCASL、CTP灌注参数间Pearson相关系数差异。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通过MRI、CT、DSA检查后有69例相同患者被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狭窄。与DSA结果诊断结果相比,Cube T1WI诊断中4例患者狭窄程度偏高,1例患者偏低;CTA诊断中5例患者狭窄程度偏高,3例患者偏低。三种诊断方式结果比较,Kappa值均处于0.800~1.000范围内,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PLD为1500 ms、1800 ms、2500 ms时pCASL的CBF值分别为(25.63±12.17)mL/(100 g·min)、(39.78±17.53)mL/(100 g·min)、(32.64±15.12)mL/(100 g·min)。pCASL所得CBF值与CTP所得CBF值、MTT值在PLD为1500 ms、1800 ms、2500 ms时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脑灌注评估中CT、MRI均有较好诊断效能,但MRI检查中的Cube T1WI与DSA脑血管诊断一致性更高,多延迟pCASL灌注安全性更好。
- 胡俊秋赵江刘科位王力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急性脑梗死脑血管灌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影响睡眠和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为提高临床医师认识,及时干预、治疗寻求佐证。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 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对确诊COPD合并呼吸衰竭、COPD非呼吸衰竭、健康成人对照组患者进行睡眠情况及认知功能评估;比较各组研究对象之间基本资料及睡眠、认知功能情况的差异。结果 COPD呼吸衰竭组PSQI评分高于非呼吸衰竭组及正常对照组,而Mo CA及MMSE总分明显降低,各组间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衰竭组尤其是II型呼吸衰竭组较正常对照组及非呼吸衰竭COPD组空间执行、命名、注意集中、语言计算、抽象思维及回忆能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短期回忆无明显差异,延迟回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 CA、MMSE评分均与Pa CO2、乳酸、m MRC、CAT评分呈负相关,与Pa O2、肺功能FEV1%pred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随着病情加重,认知功能损害更加明显。呼吸衰竭可能是导致COPD患者睡眠异常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机制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高乳酸血症等有关。
- 王建华胡贵芳王力
-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呼吸衰竭睡眠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后继发性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后继发性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5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于发病后24 h内行MR-PWI检查及ABCD2评分。随访发病后7 d内出现继发性脑梗死的例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ABCD2联合PWI与TIA后继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比较预测价值。结果105例患者中31例7 d内出现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9.5%。ABCD2评分中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7 d内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阳性组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2评分联合PWI中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7 d内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CD2评分、PWI(+)、颅内动脉病变史是TIA后7 d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BCD2联合PWI预测TIA进展风险的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69.8%、86.3%。结论 ABCD2联合PWI能够有效预测TIA后继发性脑梗死的风险,其灵敏度高,且临床可操作性强。
- 周科王力
-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梗死ABCD2评分
- 不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3-2010年收治的不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一时间误诊为眩晕症6例(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梅尼埃病2例);血管性头痛5例(其中紧张性头痛3例;偏头痛2例);脑膜炎2例;颈椎病2例;酒精中毒性脑病2例;脑梗塞2例;以头痛、呕吐伴肢体瘫痪症状为主误诊为脑出血2例;误诊为高血压病2例;以发热伴头痛、全身不适症状为主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1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结论: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细致而全面的体检及积极的腰穿脑脊液检查是避免误诊的主要手段,头颅CT应常规检查,减少误诊率。
- 黄剑肖春蓉王力陈家秀赵建华
- 关键词: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
-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动脉加压输液器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动脉加压输液器,针对现有加压输液器在控制加压过程中,不能设置最低和最高加压值,无法精准掌握加压情况,压力过大容易出现输液过快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输液器本体、压...
- 郭先彬王力刘艳蔡俊秀苏容胡丽萍
- 双支架并联取栓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初步探讨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Solitaire FR双支架并联取栓术治疗血栓负荷重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5例患者,统计手术时间,评价取栓后即刻血流再灌注、24 h神经功能改善及术后90天随访mRS评分。结果 5例患者均通过双支架并联取栓术获得闭塞血管良好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为2b-3级,其中完全再通4例(mTICI 3级)。无明显与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 NIHSS评分较术前减少10分。术后90天随访,2例患者预后良好,2例残疾,1例患者死亡。结论使用Solitaire FR双支架并联取栓术治疗血栓负荷重的部分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袁正洲李经伦王力陈秀吕志宇杨元谢阳李作孝
- 关键词:基底动脉闭塞脑梗死
- 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中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早期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二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8家卒中中心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将其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观察两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90 d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7例患者,其中他汀组200例(81.0%)、非他汀组47例(19.0%),经倾向评分匹配1∶1匹配后,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各43例。倾向评分匹配后,他汀组90 d mRS评分0~2分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非他汀组(P<0.05),90 d死亡率显著低于非他汀组(P<0.05),两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侧支循环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早期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高,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是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 刘瀚圣龚自力资文杰邱忠明李凤利岳成松杨峻刘文华时忠华杨世泉张帅王力白永杰王守春吴德平陈路明余鹏霄罗伟东刘帅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他汀治疗
- 一种脑血管造影用头部调节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脑血管造影用头部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顶部开设有两个T型槽,所述T型槽的前后侧内壁上转动设置有同一个双头丝杆,两个双头丝杆的后端均固定安装有链轮,两个链轮上传动安装有...
- 王力
- 文献传递
- 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模式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传统救治模式,观察组采取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比较2组静脉溶栓时间效率、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2组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及就诊到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 d、溶栓后90 d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3.33%;观察组中未发生死亡情况。结论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可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时间效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及死亡风险。
- 刘艳胡丽萍刘科位郭先彬蔡俊秀潘敏唐婕龚清涛李志国王力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