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黄治疗危重症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对危重症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6例危重症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洗胃、制酸、止血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生大黄粉敷脐治疗,同时监测两组患儿呕血、黑便、胃管引流物或粪便隐血阳性,并监测两组患儿入院时、入院后第2、4、6天空腹胃液的pH值。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胃液pH值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大黄能有效防治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少,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
- 王伟光唐远平张永黄冬平李凯
- 关键词:胃肠出血危重病
- 合并假性巴特综合征的囊性纤维化婴儿1例
- 2021年
-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囊性纤维化(CF)的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本院收治的婴儿期发病的囊性纤维化患儿资料及诊疗过程,以总结该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要点及基因检测结果的意义。结果该囊性纤维化患儿婴儿期起病,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重度营养不良,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住院期间发现有巴特综合征表现而完善基因检查,最终确诊为囊性纤维化,考虑合并假性巴特综合征。结论临床中遇到婴儿期起病,临床表现类似巴特综合征,但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发育落后的患儿,应考虑到囊性纤维化等遗传代谢病可能,尽早完善基因检查明确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并为进一步研究CF临床表型与突变基因型的关系提供临床样本。
- 唐玲李丽贤王伟光彭淑梅
- 关键词:囊性纤维化CFTR基因巴特综合征
- 进口与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儿科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7月~9月同期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共70例,随机分成试验药组和对照药组各35例,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均具有可比性,经t和χ2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口服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按每天5~10mg/kg计算,连续服药时间平均(7.2±0.6)d(5~12d);对照组全部口服进口罗红霉素分散片,按每天5~10mg/kg计算,连续服药时间平均(7.1±0.8)d(5~12d)。用药期间不联合应用其它中、西抗菌药物,但可以给予补液等对症处理。所有病例在用药前及停药后d1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ALT、ALP、TB、DB、BUN、Cr)测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试验期间逐日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前及停药后各作1次胸部x片检查。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退热时间、病程(d)、细菌清除率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6/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8%(5/35)。经t检验两组间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例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本组病例为依从性良好(88.3%),无一例患儿退出临床观察。结论国产和进口罗红霉素分散片均能有效地治疗儿科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两者在治疗有效率、退热时间、病程、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均基本接近,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是治疗儿科院外获得性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效、安全的药物。
- 陈运彬王伟光柯海劲向龙符振华
- 关键词:罗红霉素分散片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比较
- 降钙素原和动脉血乳酸联合检测在小儿严重脓毒症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 2021年
-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乳酸(Lac)联合检测在小儿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6月至2019年0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8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一般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组,检测两组患儿PCT、Lac、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及脓毒症休克组不同转归患儿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儿PCT、Lac水平均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在一般脓毒症患儿及严重脓毒症休克患儿均明显升高,但二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脓毒症休克不同转归两组患儿PCT、Lac、CRP水平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动脉血乳酸指标对全面识别脓毒症患儿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早期甄别脓毒性休克患儿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邱桂霞李文成何威徐建锋王伟光
- 关键词:降钙素原乳酸脓毒症脓毒症休克预后
- 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分析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某院接收的腹泻患儿中,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住院的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为39例,对照组患儿应用抗病毒、补液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应用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45.32±4.78)h比对照组患儿止泻时间(89.45±10.73)h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7.44%比对照组82.05%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徐建锋彭淑梅王伟光
- 关键词:思密达保留灌肠锌制剂小儿腹泻疗效
- 低分子肝素钙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肾功能与凝血功能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血肌酐清除率(Ccr)、血尿氮素(BUN)、血肌酐(SCr)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利尿消肿等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醋酸泼尼松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BUN、SCr及血浆D-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cr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PT、APPT水平均显著延长,且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肾功能与血液高凝状态,且与醋酸泼尼松联合用药未见严重性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徐建锋肖玉凤马媛媛李文成王伟光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低分子肝素钙肾功能凝血功能
- 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分析被引量:38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临床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致病因素、临床症状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入院、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的447例患者为对照,对其不良反应表现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体质、过敏史、年龄、情绪、饮食及饮酒习惯等因素同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密切相关(P<0.05或P<0.01),其中过敏体质、过敏史及药后饮酒为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50例出现不良反应病例中,过敏反应居首位,主要症状为皮疹、不同程度发热及哮喘等,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死亡;而消化道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位居第2,主要表现为腹泻等。结论医务人员需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药学知识水平,加强服务意识,充分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禁忌证及适应证,熟练掌握其应用剂量及配伍禁忌,以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 庄少雄邱亿腾彭武江王伟光
- 关键词:头孢菌素
- 白细胞介素-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PNS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1水平,分析与24 h尿蛋白定量间的关系。结果PNS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1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期肾炎型肾病组(NN)血清IL—1高于单纯型肾病组(SN)(P<0.01)。PNS血清IL-1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间呈明显正相关(r=0 758 P<0.01)。结论PNS患儿血清IL-1水平是升高的,IL-1可能在PNS发病中起部分作用。
- 向龙付雪梅卓平辉毛萌杨涛王伟光周斌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儿童
- 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探索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特点,为降低流动儿童死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汇总、统计各监测点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儿童死亡前5位死因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破伤风、溺水、肺炎、出生窒息。婴幼儿第1死因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1~4岁儿童是溺水。结论流动儿童在享受卫生保健服务方面是一组处于弱势的群体,强调必须加强对流动儿童家长卫生健康教育、扩大社区妇幼保健范围、推广新法接生、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强化急救转运网络管理。
- 邱亿腾李容汉王伟光
- 关键词:流动人口儿童健康教育急救转运
- 广东省某医院儿科病区院内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为控制儿科病区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某医院 1 999~ 2 0 0 2年儿科病区医院感染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 999~2 0 0 2年共有住院病人 72 85人次 ,发生院内感染 2 6 3例次 ,院内感染率为 3 6 % ;医院感染高发部位的前三位为口腔感染 (占 33 1 % )、上呼吸道感染 (占 2 9 7% )、胃肠道感染 (占 2 7 8% )。对 5 5例次病人进行病原学检查 ,检出的病原微生物中真菌占 4 1 2 % ,病毒占 35 3% ,革兰阴性菌占 2 3 5 %。结论 对儿科病区医院感染的控制应该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 。
- 邱亿腾王伟光魏凌云谭红玉
- 关键词:儿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