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伏伟
- 作品数:9 被引量:1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砂姜黑土固碳细菌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且固碳潜力最大的碳库之一,其中,细菌在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固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PCR-克隆测序技术、末端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T-RFLP)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CK-F),单独秸秆还田(W-NF)和施氮磷钾加秸秆还田(W-F)4种施肥管理对砂姜黑土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土壤的固碳细菌主要包括Nitrosomonas,Mes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等。在CK和W-NF处理中,土壤固碳细菌以严格自养菌为主,优势种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相对丰度分别为73.2%和72.4%。在CK-F和W-F处理中,土壤固碳细菌中严格自养菌相对丰度减小,而兼性自养菌相对丰度大幅增加。其中,CK-F的优势种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相对丰度分别为33.3%和17.6%。W-F的优势种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分别为26.4%和24.5%。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化肥的影响大于秸秆还田。主成分结果显示施肥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秸秆还田。4个处理土壤固碳功能基因(cbb L)丰度为1.32×107~3.29×107拷贝·g-1(干土),施肥及秸秆还田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cbb L基因丰度,其中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cbb L基因丰度最大。上述结果表明了施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数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 王伏伟王晓波李金才叶爱华王妍车威朱林
- 关键词:秸秆还田砂姜黑土细菌群落
- 秸秆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量氮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微生物量氮、土壤氮素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索发展低碳农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为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多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并且结合室内分析。[结果]小麦、玉米秸秆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对照相比,小麦、玉米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在2010年小麦播种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和2011年玉米播种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收获期土壤脲酶的活性增幅分别为21.93%、4.92%、35.88%、4.71%、21.79%、0.99%、31.52%、21.77%、8.52%、3.74%、12.89%,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加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小麦、玉米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比单独施肥处理高出19.32%。[结论]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关键因素。
- 夏强陈晶晶王雅楠王伏伟刘曼朱林
-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脲酶微生物量氮
- 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在分解秸秆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活性成分的秸秆快腐剂。本发明的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所制成微生物菌剂,解决一般秸秆快腐剂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稳定、不理想的问题。
- 朱林陶少强夏强陈晶晶王雅楠秦冰王伏伟
- 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被引量:41
- 2015年
-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采集小麦成熟期、玉米成熟期和小麦播种期耕层土样,研究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焚烧还田和火粪还田)与保护性耕作(减耕和免耕)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以期得到培肥砂姜黑土的最佳方式。结果表明:作物秸秆还田可以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但是对速效氮含量影响不大。在不同的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处理中,秸秆火粪还田和免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秸秆火粪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提高4.45 g/kg和0.131 g/kg;免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提高3.36 g/kg和0.095 g/kg;减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和秸秆粉碎还田对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效果不显著;秸秆焚烧不能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不会大幅度提高砂姜黑土C/N进而影响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同时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但微生物量的碳氮比却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 王晓波车威纪荣婷何传龙朱安宁王伏伟朱林
- 关键词: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砂姜黑土有机质氮素微生物生物量
- 一种ATP硫化酶基因启动子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TP硫化酶基因启动子的应用,从茶树植物体分离得到的所述ATP硫化酶基因启动子应用于调控茶树植物体内ATP硫化酶基因的表达,影响其吸收的硫酸盐及硒酸盐转化为有机硫和有机硒。本发明所提供ATP硫化酶基因启动...
- 朱林王雅楠叶爱华王伏伟陈晶晶刘曼秦冰
- 文献传递
- 施肥及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68
- 2015年
- 利用Illumina平台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麦分蘖期砂姜黑土耕层土壤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了不施化肥秸秆不还田(CK)、施化肥秸秆不还田(F)以及不施化肥秸秆还田(W)3种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测序共获得14 873个OTUs,计173 323条读数,平均读长439 bp。砂姜黑土细菌优势门(相对丰度〉10%)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纲(相对丰度〉10%)为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ia)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优势属(相对丰度〉1%)共47个,3个处理中均有分布的优势属21个,F处理的细菌优势属的种类最多,为39个。相对丰度最大的门、纲和属分别是变形菌门(38.7%~43.1%)、α-变形菌纲(14.5%~18.1%)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4.6%~7.7%)。F处理细菌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低于CK及W处理,W处理和CK处理土壤细菌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与CK处理相比,F处理ACE指数降低22.8%。W处理土壤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CK及F处理,W处理Shannon指数较CK处理提高4.1%,而F处理土壤细菌Shannon指数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F处理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CK及W处理;F处理Simpson指数较CK处理提高38.1%,而W处理细菌Simpson指数最小,显著低于CK处理,较CK降低23.8%。分层聚类图显示在属的水平上,W处理和CK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F处理与CK处理及W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施化肥对土壤细菌优势类群组成、相对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秸秆还田,施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丰富度,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
- 王伏伟王晓波李金才叶爱华王妍车威朱林
- 关键词:秸秆还田高通量测序砂姜黑土细菌群落
- 施肥及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
- 土壤细菌是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中重要的驱动者,参与了土壤大多数养分元素的转化。农田生态系统是土壤生态系统当中最活泼且固碳潜力最大的碳库之一,自养细菌在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
- 王伏伟
- 关键词:秸秆还田农田生态
- 文献传递
- 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在分解秸秆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活性成分的秸秆快腐剂。本发明的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所制成微生物菌剂,解决一般秸秆快腐剂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稳定、不理想的问题。
- 朱林夏强陶少强陈晶晶王雅楠秦冰王伏伟
- 文献传递
- 土壤中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纤维素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通过对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利用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筛选得到产纤维素酶的真菌XJ-25,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8S-ITS-5.8S区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格孢腔菌属(Phaeosphaeria),定名为Phaeosphaeria sp.XJ-25。在研究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培养时间、起始pH、培养温度、接种量以及通气量对菌株XJ-25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的酶活及滤纸酶(FPA)的酶活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CMC酶活达到最大的条件为玉米秸秆粉1.34 g·L^-1(麸皮0.16 g·L^-1)、尿素10.06 g·L^-1、培养基初始pH 3.25、接种量4.13%,CMC酶活达到23.871 U·mL^-1。FPA酶活最大的发酵最佳条件为玉米秸秆粉1.34 g·L^-1(麸皮0.16 g·L^-1)、尿素10.12 g·L^-1、培养基初始pH 3.41、接种量4.22%,FPA酶活为8.653 U·mL^-1。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超过40℃,该酶活力显著下降。最适反应pH为5,在pH 4-6的范围内酶活性较稳定。
- 陈晶晶王伏伟刘曼朱林叶爱华王晓波车威
- 关键词:响应面法纤维素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