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庆生

作品数:218 被引量:190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3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1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6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6篇蜜蜂
  • 30篇养蜂
  • 27篇熊蜂
  • 22篇越冬
  • 22篇蜂群
  • 20篇授粉
  • 16篇蜂王
  • 15篇西方蜜蜂
  • 12篇工蜂
  • 11篇意大利蜜蜂
  • 10篇传粉
  • 9篇养蜂人
  • 9篇昆虫
  • 9篇基因
  • 9篇测序
  • 8篇王浆
  • 7篇选育
  • 7篇授粉昆虫
  • 6篇苹果
  • 6篇活性

机构

  • 206篇吉林省养蜂科...
  • 10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吉林农垦特产...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省动物疫...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作者

  • 206篇牛庆生
  • 72篇王志
  • 63篇刘玉玲
  • 43篇薛运波
  • 41篇陈东海
  • 36篇李志勇
  • 26篇柏建民
  • 25篇闫德斌
  • 19篇李兴安
  • 18篇葛凤晨
  • 17篇庄明亮
  • 16篇张发
  • 16篇兰凤明
  • 15篇常志光
  • 13篇葛蓬
  • 12篇历延芳
  • 11篇姚真良
  • 11篇刘楠楠
  • 11篇王进州
  • 10篇纪立清

传媒

  • 66篇中国蜂业
  • 24篇蜜蜂杂志
  • 19篇养蜂科技
  • 9篇特种经济动植...
  • 7篇吉林畜牧兽医
  • 6篇环境昆虫学报
  • 6篇应用昆虫学报
  • 4篇昆虫学报
  • 4篇中国养蜂
  • 3篇特产研究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18篇2023
  • 12篇2022
  • 29篇2021
  • 11篇2020
  • 9篇2019
  • 22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2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熊蜂成群与未成群蜂王体内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2023年
为探究熊蜂Bombus spp.蜂王体内氨基酸和脂肪酸对其不同繁殖状态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和气质联用方法测定成群蜂王和未成群蜂王体内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熊蜂蜂王体内分别包含16种氨基酸和17种脂肪酸。熊蜂蜂王体内含量最多6种的水解氨基酸为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最多的3种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和α-亚油酸。成群与未成群阶段熊蜂蜂王体内13种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除丙氨酸外,成群蜂王体内其余12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未成群蜂王。成群与未成群阶段熊蜂蜂王体内有6种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未成群蜂王体内辛酸、癸酸、月桂酸的含量较高,而成群蜂王体内亚油酸、顺-11-二十烯酸、二十三酸的含量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熊蜂成群和未成群蜂王体内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和脂类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熊蜂蜂王成群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何金明孙智禹牛庆生刘玉玲徐凯
关键词:熊蜂氨基酸脂肪酸繁殖
农药与蜜蜂生态安全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介绍了农药对当前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农药对蜜蜂的危害和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农业病、虫、草害防治与蜜蜂安全保护的矛盾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待我国农药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呼吁尽快出台农药风险评价指南或准则,为我国蜂业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李志勇王志牛庆生薛运波迟永娟
关键词:蜜蜂化学农药生态安全
蜂王浆如何在蜂群中保持活性
2022年
蜂王浆是蜂王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由年轻工蜂的咽下腺和上颚腺分泌的,传统上认为它具有多种营养和药理作用,如降压、抗肿瘤、类胰岛素、消毒作用等。蜂王是后天培养而不是天生的,用蜂王浆喂养蜂王幼虫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没有这种特殊的食物,幼虫将无法正常发育。蜂王完全以蜂王浆为食,这是它们体积大、寿命长的原因。它们平均比工蜂大42%、重60%,寿命是工蜂的40倍。
刘玉玲王志郝京玉王琦(编译)陈东海牛庆生
关键词:蜂王浆咽下腺消毒作用工蜂食物来源
蜜蜂育种工作中控制交尾的主要方式
2023年
一、控制交尾的主要方式1.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是指通过一些地理或者空间的阻隔将普通群的雄蜂隔离在育种群蜂王交尾区域之外的方法。例如,根据蜜蜂的最远飞行距离,可以划定一个半径6~10km内无普通蜂群的区域来进行育种群雄蜂与蜂王的交尾。然而现实中地理隔离的地形(如深谷)的半径太小,根本无法实现完全阻隔育种群蜂王与非育种群雄蜂的交尾。因此,本文建议在地理隔离时尽量选择高山山脊、广阔水域隔离的岛屿或半岛、无蜜蜂分布或者不适合养蜂的地区(沙漠或者高度工业化地区)来实现地理隔离。也可以通过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建立一些普通蜂群无法进入的地理隔离的交尾区域,但想找到适合建立蜜蜂交尾场区域的难度较大。在评定该地区是否适合可以建立蜜蜂交尾场时,建议通过观察是否有普通蜂群雄蜂存在或者育种群雄蜂和蜂王是否可以交尾这些常规性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刘玉玲杜亚丽牛庆生徐凯
关键词:地理隔离飞行距离雄蜂交尾蜜蜂
制约蜜蜂规模化饲养发展的瓶颈被引量:2
2012年
农业部在《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转变养蜂业发展方式,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推进农作物授粉并举,加快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这一指导性文件,为养蜂业走蜜蜂规模化饲养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往前看蜜蜂规模化饲养是养蜂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养蜂业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制约蜜蜂规模化饲养的瓶颈。
陈东海牛庆生
关键词:规模化饲养蜂业发展养蜂生产饲养规模规模饲养定地饲养
温度对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个体主要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为了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个体耐寒性差异的生理机制。【方法】本试验分别对20日龄的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工蜂进行0、10、25℃持续4 h的温度处理,随后测定不同温度处理后两蜂种体内葡萄糖、甘油和氨基酸的含量。【结果】低温状态下中华蜜蜂体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意大利蜜蜂在0℃组显著下降却在10℃组显著上升;中华蜜蜂体内甘油在低温环境下显著积累,意大利蜜蜂体内甘油水平在10℃时显著的上调却在0℃组无显著变化;中华蜜蜂体内17种氨基酸在各温度处理间显著变化,且多数的氨基酸含量表现出10℃组降低而0℃组积累的趋势,意大利蜜蜂体内只有15种氨基酸参与机体的抗寒机制,其中多数的氨基酸表现为低温环境下大量积累,仅有亮氨酸和精氨酸表现为低温时被转化消耗的现象。【结论】低温条件下可引起两蜂种体内葡萄糖、甘油和氨基酸含量的显著变化,初步推测蜜蜂体内可能存在"葡萄糖-甘油-氨基酸"的抗寒物质系统,但两蜂种在不同程度的低温处理后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从一定程度上阐释两蜂种抗寒性的差异。本研究为蜜蜂个体抗寒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蜜蜂抗寒新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徐凯徐凯牛庆生刘玉玲陈东海杜亚丽郭丽娜赵慧婷
关键词: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生理指标
吉林早春蜂群管理措施
1998年
吉林早春蜂群管理措施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132108)牛庆生在吉林,蜂群的早春管理阶段是指蜂群从冬末排泄到第一个辅助蜜源植物开花这段时间,一般从3月下旬到4月中下旬,约30天,早春,蜂群处于全年群势最弱阶段,早春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蜂群全年发展乃至...
牛庆生
关键词:蜂群早春
蜜蜂为大棚香瓜授粉的试验报告
在我国北方,反季节栽种的大棚香瓜面积逐年增加,绝大多数种植者采用人工授粉方法来提高坐果率。本研究通过应用蜜蜂为大棚香瓜授粉与人工授粉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蜜蜂授粉区香瓜产量224.6kg,人工授粉区香瓜产量175.2k...
闫德斌牛庆生常志光高启臣薛运波
关键词:香瓜蜜蜂授粉人工授粉塑料大棚
文献传递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20年
昆虫主要依赖其复杂且灵敏的化学感受系统来识别并区分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化学信号。嗅觉是负责嗅觉信号传导的感官方式,能够引起昆虫觅食、产卵、交配和躲避天敌等对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的行为反应。在嗅觉感知过程中,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最先与外界脂溶性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并将其转运至化学受体神经元上,激活树突膜表面分布的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ORs),是嗅觉系统正常运行的必需蛋白。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昆虫OBPs相继得以鉴定并开展功能研究。昆虫OBPs是一类可溶性的小分子蛋白,一般由6个α-螺旋构成一个稳定、紧密的疏水性结合腔,其构象变化因昆虫种类和配体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异。OBPs的分布不受限于嗅觉器官,还在口器、足、中肠、腺体等非嗅觉组织中表达,具有嗅觉识别、味觉感受、营养物质转运、信息素合成与释放、组织发育与分化等生理功能。OBPs行使以上功能的共同特性为结合和溶解包括信息素组分、普通气味分子和非挥发性物质等的疏水性小分子物质。昆虫OBPs的稳定性和多功能性暗示其可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治、生物传感器、分析化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本文对过去20多年来昆虫OBPs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开展OBPs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杜亚丽徐凯赵慧婷刘玉玲牛庆生姜玉锁
关键词:昆虫嗅觉气味结合蛋白嗅觉系统嗅觉受体配体结构
不同品种(系)蜜蜂越冬期蜂巢温度变化规律初试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对不同品种(系)蜜蜂蜂巢越冬期温湿度测试研究,进一步在理论上摸清蜜蜂越冬的基本情况,为分析蜂群越冬死亡率和翌年蜂群春繁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牛庆生王志陈东海刘玉玲姚真良
关键词:温度越冬效果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