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建华

作品数:45 被引量:413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注射液
  • 13篇注射
  • 10篇配伍
  • 10篇高效液相
  • 9篇液相色谱
  • 9篇色谱
  • 9篇稳定性
  • 9篇相色谱
  • 9篇高效液相色谱
  • 8篇液相色谱法
  • 8篇色谱法
  • 8篇高效液相色谱...
  • 7篇分光光度法
  • 6篇药物
  • 6篇再灌注
  • 6篇缺血
  • 6篇脑缺血
  • 6篇灌注
  • 6篇红花
  • 6篇红花注射液

机构

  • 43篇温州市第三人...
  • 20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温州市人民医...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医药高等...

作者

  • 45篇熊建华
  • 15篇王淑君
  • 7篇孙丽蓉
  • 6篇王万铁
  • 6篇周曙华
  • 5篇李笑慧
  • 4篇金可可
  • 4篇胡国新
  • 4篇黄素慧
  • 3篇林玉仙
  • 3篇刘金来
  • 2篇陈媛媛
  • 2篇毛伟芹
  • 2篇胡曼曼
  • 1篇张丽娥
  • 1篇夏立涛
  • 1篇叶丛丛
  • 1篇王卫
  • 1篇叶秀云
  • 1篇李金龙

传媒

  • 9篇海峡药学
  • 5篇中国现代应用...
  • 5篇天津药学
  • 4篇中国临床药学...
  • 3篇医药导报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3篇中国药业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2篇中国药房
  • 1篇药学进展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浙江省药剂学...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花注射液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正>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如心脏骤停复苏后、严重休克纠正后、脑梗塞再通后等,常常存在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CIRI),而它则是引起脑...
王万铁王淑君熊建华邱晓晓王卫金可可
文献传递
含醇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含醇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阐述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特点、醇质体的制备、透皮吸收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了解含醇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结果含醇脂质体应用于透皮给药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如醇质体能显著促进渗透,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结论含醇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皮肤给药制剂。
刘金来张秀华黄学荪熊建华
关键词:透皮给药
红花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被引量:140
2003年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中的作用及红花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实验家兔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n =8)、脑缺血再灌注组 (n =8)及脑缺血再灌注 +红花组 (n =8) ;分别检测缺血前、缺血 3 0min及再灌注 3 0、60、12 0min 5个时相点血浆NO代谢产物 (NOP)的含量、ET水平的变化 ,同时测定再灌注 12 0min脑组织NOP、ET的浓度 ,并行脑组织电镜观察。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 3 0min血浆NOP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 (P <0 0 5 ) ;脑缺血再灌注3 0、60、12 0min血浆ET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尤以再灌注 12 0min变化显著 (P <0 0 1) ;脑组织NOP明显低于、ET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P <0 0 5和P <0 0 1) ;脑组织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红花可逆转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结论 缺血再灌注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即NO水平下降和ET水平升高 ) ,在CIRI发生发展中起介导作用 ;红花注射液通过保护血管内皮 ,提高机体内NO水平和降低机体内ET水平 ,从而减轻CIRI。
王淑君王万铁熊建华邱晓晓金可可
关键词:红花注射液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内皮素
山莨菪碱针致烦躁不安、定向力障碍1例被引量:3
2003年
王淑君熊建华
关键词:山莨菪碱针烦躁定向力障碍不安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果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考察25℃和37℃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果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溴索与果糖注射液配伍一定时间后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值。结果药物在25℃和37℃果糖注射液中配伍后,0-8 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两药液配伍后在8 h内稳定,可配伍使用。
叶华熊建华李笑慧
关键词:氨溴索果糖注射液稳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配伍
多索茶碱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25℃、37℃)下7h内,多索茶碱与果糖和木糖醇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测定配伍液中多索茶碱含量,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多索茶碱注射液与两种输液配伍后7h内,外观、pH值以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多索茶碱在上述条件下可以与两种输液配伍使用。
熊建华李笑慧石晓芬
关键词:多索茶碱配伍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多索茶碱浓度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清中多索茶碱浓度的RP HPLC法。方法 :以Techsphere ODS色谱柱为分析柱 ,流动相 :甲醇 水( 312∶4 88,V/V) ,流速为 0 8mL·min-1,检测波长为 2 73nm ,柱温为室温 ;血清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离心后进行色谱分析。结果 :本法在 0 75~ 2 0 0 0mg·L-1间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 99 2 1% ,日内及日间RSD均 <5 % ,最低检测血清浓度为 0 2 5mg·L-1。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 。
王淑君吴厉锋熊建华张康寿
关键词:HPLC法人血清多索茶碱血药浓度
奥硝唑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25℃、37℃)条件下6 h内,奥硝唑与果糖和木糖醇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奥硝唑含量,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奥硝唑注射液与上述两种输液配伍6 h内外观、pH值以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奥硝唑在实验条件下,可以与上述两种输液配伍使用。
李笑慧熊建华刘金来郑斌娜
关键词:奥硝唑配伍紫外分光光度法
丹参酮Ⅱ_A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丹参酮Ⅱ_A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丹参酮Ⅱ_A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试验文献,利用RevMan 4.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10个研究做Meta分析,丹参酮Ⅱ_A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丹参酮Ⅱ_A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_A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熊建华周曙华林玉仙
关键词:脑梗死META分析
正交法考查阿洛西林钠在输液中的稳定性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在4、25和37℃条件下,考查不同浓度的阿洛西林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在不同时间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将阿洛西林钠与上述3种输液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按4因素3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配伍液中的阿洛西林钠含量.结果:配伍液在上述各温度、不同浓度的输液中,0~8 h内阿洛西林钠含量均无显著性的变化.结论:阿洛西林钠可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
熊建华王淑君
关键词:阿洛西林钠正交法配伍稳定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