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毅

作品数:38 被引量:521H指数:11
供职机构:香港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10篇政治法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农民
  • 7篇阶级
  • 6篇农民工
  • 6篇民工
  • 4篇社会
  • 4篇建筑
  • 4篇富士康
  • 3篇中国社会
  • 3篇社会学
  • 3篇资本
  • 3篇建筑工
  • 3篇建筑工人
  • 3篇工人阶级
  • 2篇新生代农民
  • 2篇新生代农民工
  • 2篇身份
  • 2篇身份认同
  • 2篇苹果
  • 2篇主体性
  • 2篇资本主义

机构

  • 30篇香港理工大学
  • 13篇北京大学
  • 11篇清华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哈佛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加利福尼亚大...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作者

  • 32篇潘毅
  • 9篇卢晖临
  • 4篇沈原
  • 3篇黄万盛
  • 3篇麻国庆
  • 3篇何明
  • 2篇黄宗智
  • 2篇程平源
  • 2篇苏琦
  • 2篇翟学伟
  • 2篇庄孔韶
  • 2篇严海蓉
  • 2篇贺雪峰
  • 2篇陈凤仪
  • 2篇张勇
  • 2篇古学斌
  • 2篇刘世定
  • 2篇崔之元
  • 2篇吕新雨
  • 2篇郭伟和

传媒

  • 13篇开放时代
  • 4篇中国工人
  • 2篇经济导刊
  • 2篇中国研究
  • 1篇社会
  • 1篇农村农业农民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中国老区建设
  • 1篇政治经济学报
  • 1篇文化纵横
  • 1篇学术前沿
  • 1篇中国公共政策...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198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世界工厂”下的学生工
2012年
本文通过回溯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和波兰尼的商品化学说,分析作为劳动力后备军的职校学生如何转变为产业工人的过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国家对中职教育所规定实习安排为由向工厂输入大量年轻劳动力,将教育和劳动力结合在一起共同成为市场化下的虚拟商品,而学生工提早完成商品化的过程正是基于资本累积和资本扩张的需求。进一步讲,学生工在进入生产领域后对自己双重身份认同的模糊认知,也将使其产生不同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性体验。
潘毅陈玮
关键词:职业教育资本累积
关于中国工人阶级形成的一点思考被引量:1
2014年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工厂,而且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创富中心。中国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个世界上最庞大的新工人阶级正在默默地形成。本文尝试探索在西方社会理论界'告别工人阶级'的时候,我们却正在真实地面对一个庞大的工人阶级的艰难诞生历程。为了给强调个体主义、专业主义、机会平等和开放市场的新自由主义话语扫清道路,阶级话语在中国被有意无意地或扭曲或压制,在这个意义上,被投掷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的两亿农民工很有些'生不逢时'的意味,然而,他们以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剥削的最直接自发的反抗,顽强地将多方力量遮蔽的阶级结构及阶级对立暴露在世人面前,并呼唤自己作为一个阶级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潘毅
关键词:工人阶级农民工
当代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情感与集体行动被引量:73
2014年
本文基于一个工人的口述和笔者在深圳和东莞的田野调查资料,集中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愤怒以及集体行动,并试图把第二代农民工的研究纳入马克思阶级形成的理论视野,将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等通常归属于认同政治的主题与生产方式、阶级结构等阶级分析的传统主题结合起来,以凸显认同政治研究在马克思阶级分析中的价值。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源自生产关系,当在生产关系中的利益对立无法缓解和消除时,我们看到认同政治不仅不会遮掩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反而会因为在农民工那里所引发的主体分裂和负面情绪,直接成为激发集体行动的动员力量。
卢晖临潘毅
关键词:中国农民工愤怒
谁更需要包工头被引量:2
2009年
“我们连工人都算不上。工人给老板干了活儿,就能拿到工资……我们建筑工人不一样。我们就像贱民、低等人。我已经给老板干了286天了,还一分钱都没有拿到。我在这儿等工资,就只能碰运气。”逼近年关的严冬,建筑工人老陈和他的工友却滞留在北京郊外的一处工地上为工资发放问题焦虑不已。
潘毅卢晖临
关键词:建筑工人工资发放老板
中国革命再探讨:阶级视角的回归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从已经成为常识的共产主义的"失败"话语出发,在所谓"历史终结"的新自由主义世界重新探讨共产主义国家的本质,阶级、政党与革命之间的关系。以巴丢和鲁索为代表的西方左翼思想家,出现了抛弃政党政治,追求去中心化的"没有政党的政治"。在他们看来,阶级政党的政治价值已丧失殆尽,党国体制已不合时宜。但我们通过考察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具体历史,意在指出,革命的对象或者说阶级敌人从来就是具体的,"文化大革命"并非革命的终点。巴丢和鲁索等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是终结资产阶级专政,只要资产阶级政党存在,阶级关系存在,群众本身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这种专政就不可能消失,政党政治就不可能轻易被抛弃。这是我们从"文革"中得到的教训。
潘毅王行坤
关键词:无产阶级专政
阶级的形成:建筑工地上的劳动控制与建筑工人的集体抗争被引量:54
2010年
大工地是中国社会生产关系和制度变革的产物,它又如一个缩影,揭示了三十年改革所造成的全部社会冲突和矛盾。被投掷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的建筑工人,以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剥削的最直接、自发的反抗,顽强地将多方力量遮蔽的阶级结构及阶级对立暴露在世人面前,并呼唤自己作为一个阶级存在的合法性。本文记录了分包劳动体制下建筑工人挣扎求生存的苦难,以及一个新兴工人阶级艰难孕育的历程。
潘毅卢晖临张慧鹏
关键词:阶级形成建筑工人
五问茅于轼被引量:1
2014年
最近,《中国工人》上刊登了专访——《茅于轼谈劳动关系》,对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工会、工人权利、工资待遇以及劳动关系的前景等提出了自己看法。他的这些看法是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相关的,是被个人的历史观、价值观所决定的。我们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对茅于轼先生此篇文章的五点质疑。
潘毅
关键词:劳动关系政治经济学工人权利工资待遇中国社会
专题:中国非正规经济(下)被引量:8
2011年
三、非正规经济与社会流动 李明欢(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劳动力市场跨国化和跨国的非正规经济 我要谈的题目是关于劳动力市场跨国化和跨国的非正规经济。从字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和本次会议主题有一定距离的话题,因为我讲的是跨国的非正规经济,而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的非正规经济。那么,两者是否有联系呢?
李明欢李丁张静麻国庆金一虹庄孔韶卢晖临高原郭伟和潘毅张勇沈原刘世定郑也夫黄宗智王则柯邱泽奇
关键词:非正规经济劳动力市场社会流动社会学系跨国化
垄断资本与中国工人——以富士康工厂体制为例被引量:15
2012年
近段时间以来,警惕跨国资本,加大劳工保护的呼声渐涨,人们开始更多地反思资本的破坏面,希冀在更好地利用它的同时,减少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作者以富士康为例,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当前的这种新型跨国资本正在生成一种"逐底竞争"的全球工厂体制和一种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并对这种体制和模式的运行逻辑给予了细致入微的解读,提醒我们反思其可能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
潘毅许怡
关键词:垄断资本富士康跨国资本
社会经济在香港——超越主流经济的多元性实践被引量:10
2012年
社会经济是主流市场以外的另类经济实践,是一场要求参与者透过自我提升以达致经济生活模式改变的社会运动。本文介绍社会经济在香港实践过程中的新尝试,涉及两个具体的个案:一个是社区"互惠人才市场"计划,一个是公平贸易与"公平点"。社区"互惠人才市场"计划使社区内互不相联的各种经济成分转变为利益合作共同体,建立了一种新的经济生产方式,从而带动社区乃至更广区域的经济发展。"公平点"是一所社会企业,它不会只关注商业盈利或只着重社会目标,而是要共同达到商业营运和社会使命的双重目标。本文最后讨论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另类经济发展空间,在恪守社会经济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寻找加强跨境连结的可能,并探索如何能做到各地城市及城乡之间互惠互补等问题。
潘毅陈凤仪阮耀启
关键词:公平贸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