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晓东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6篇血管
  • 5篇血管生成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血管药物
  • 3篇药物
  • 3篇移植瘤
  • 3篇生物标记
  • 3篇生物标记物
  • 3篇肿瘤血管
  • 3篇肿瘤血管生成
  • 3篇疗效
  • 3篇瘤血管
  • 3篇标记物
  • 2篇血管生成抑制
  • 2篇血管生成抑制...
  • 2篇抑制剂
  • 2篇早期疗效
  • 2篇制剂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辰光医疗...

作者

  • 8篇潘晓东
  • 7篇杨利霞
  • 7篇许永华
  • 6篇黄自丽
  • 5篇贾文霄
  • 5篇丁爽
  • 1篇王静
  • 1篇席刚明
  • 1篇彭薇
  • 1篇张一芳
  • 1篇徐敬慈
  • 1篇朱勇
  • 1篇熊青青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应用MRI弥散成像表观弥散系数监测肝转移瘤化疗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估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预测和早期监测肝转移瘤化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3例原发肿瘤为胃肠道、乳腺或其他部位的肝转移瘤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后2~3周常规检查弥散加权成像并获得相应的ADC值。采用RECIST作为评价肝转移肿瘤化疗疗效的标准。结果在43例肝转移瘤68个病灶中,30个病灶对化疗有效,38个病灶对化疗无效,其治疗前平均ADC值分别为1.22±0.39×10-3mm2/s和1.54±0.55×10-3mm2/s(P=0.008);在治疗后2周,化疗有效组ADC值升至1.43×10-3mm2/s(P=0.005),而化疗无效则降至1.23×10-3mm2/s(P=0.13);以ADC值=1.50×10-3mm2/s为治疗有效或无效的临界点,其判断疗效的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92%,准确率为93%。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可作为预测肝转移瘤化疗疗效的影像学指标。
许永华徐敬慈杨利霞潘晓东彭薇
关键词:肝肿瘤化学治疗表观弥散系数
多b值DWI评价抗肿瘤血管药物早期反应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多b值DWI技术中各定量参数无创性反映抗肿瘤血管药物早期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30只结肠癌皮下移植瘤分为抗肿瘤血管药物组、细胞毒性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1h、24h、48h行DWI检查,动态观察各类表观扩散系数值(ADC3b、ADC10b、ADClow、ADChigh、ADCperf)的变化,治疗后48h MRI检查结束后处死载瘤裸鼠行免疫组化染色,上述DWI各定量参数与免疫组化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DC3b、ADC10b、ADChigh值在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ADClow及ADCperf值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观察指标不同观察时相的变化趋势是不同的(P﹤0.01)。两组药物治疗后1h,各参数均明显下降;治疗后24h,ADClow及ADCperf值在抗肿瘤血管药物组持续下降,而细胞毒性药物组有所恢复。ADC3b、ADC10b值与免疫组化结果呈负相关,ADChigh值与PCNA计分呈负相关,ADCperf值与免疫组化染色呈正相关。结论:多b值DWI各定量参数可作为影像学生物标记物反映抗肿瘤药物治疗后组织水分子扩散能力及肿瘤血流灌注的早期变化,且可成为评估抗肿瘤血管药物治疗后血管关闭及细胞代谢情况的辅助参考指标。
丁爽贾文霄许永华杨利霞黄自丽潘晓东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移植瘤
DCE-MRI各定量参数评价抗肿瘤血管药物早期疗效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DCE-MRI技术中各定量参数无创性评价抗肿瘤血管药物早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只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安维汀注射液治疗组、5-Fu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1 h、24 h、48 h行DCE-MRI检查,动态观察以下指标:微血管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血浆容积分数(V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及信号最大上升斜率(MSI),治疗后48 h MRI检查结束后处死载瘤裸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述MRI各定量参数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Ktrans、Kep、MSI及Vp值在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不同观察时相的变化趋势是不同的(P﹤0.01);Ve值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F=2.099,P=0.142)。两组药物治疗后1 h,各参数均明显下降;治疗后24 h,安维汀注射液药物组各参数持续下降,而5-Fu药物组有所恢复。Ktrans、Kep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呈正相关,Ve、Vp及MSI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DCE-MRI各定量参数可以反映药物的早期疗效,且能区分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早期反应,其中Ktrans、Kep可作为影像生物标记物定量无创性评估抗肿瘤血管药物治疗后肿瘤血管的关闭及细胞代谢情况。
丁爽许永华贾文霄杨利霞黄自丽潘晓东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移植瘤
经MR靶向分子成像判断抗肿瘤血管药物早期疗效的价值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MR影像生物标记物无创性评价抗肿瘤血管药物早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30只载瘤裸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抗肿瘤血管药物组:腹腔注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10 mg/kg;细胞毒性药物组:腹腔注射氟尿嘧啶注射液15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g/kg。载瘤裸鼠于注射药物及生理盐水前及注射后1、24、48 h行动态增强MRI(DCE-MRI)和多b值DWI检查,观察以下指标:微血管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血浆容积分数(V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及10个b值拟合所得的ADC(ADC10b)值、b值为500、750、1000 s/mm2拟合所得高b值ADC(ADChigh)值和ADC灌注(ADCperf)值。3组治疗后48 h MRI检查结束,处死裸鼠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评分。各组MRI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3组间MRI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3组治疗后48 h的各定量指标与MVD计数及PCNA计分分别行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将MRI定量指标归纳总结。结果药物治疗后1 h,抗肿瘤血管药物组中Ktrans、Kep值及ADC10b、ADChigh、ADCperf值分别为(0.009±0.005)/s、(0.042±0.031)/s、(0.043±0.002)×10-3 mm2/s、(0.031±0.005)×10-3 mm2/s、(0.089±0.006)×10-3 mm2/s,3组间的Ktrans、Kep、ADC10b、ADChig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058、25.979、9.870、8.511,P均〈0.05);且各组不同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108、7.280、65.698、19.900,P均〈0.05);ADCperf值治疗前、后的变化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8.780,P〈0.01)。Ktrans、Kep、ADCperf与MVD计数及PCNA计分呈正相关(r值为0.421~0.811,P均〈0.01),ADC10b值�
丁爽王静许永华贾文霄杨利霞黄自丽潘晓东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血管生成抑制剂
DCE-MRI联合DWI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在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无创性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应用价值。方法:20只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连续4d行DCE-MRI、DWI及常规MRI扫描,动态观察信号最大上升斜率(MSI)、微血管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及各类表观扩散系数值等参数的变化,分别于第3、4天MRI扫描结束后各处死10只行病理免疫组化染色,并与MRI各参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K^(trans)及K_(ep)值逐渐增加,ADC_(3b)及ADC_(10b)值逐渐减低(P<0.05)。K^(trans)、K_(ep)、MSI及ADC_(perf) 4个参数间相互存在正相关性;而K^(trans)分别与ADC_(3b)及ADC_(10b)之间存在负相关性。K^(trans)、K_(ep)MSI及ADC_(perf)直分别与MVD计数及VEGF强度表达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其中以K^(trans)与MVD计数相关性最强(r=0.715,P=0.000)。结论:DCE-MRI及DWI技术获得的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可以作为影像生物标记物无创性的评价肿瘤血管的生长,其中DCE-MRI中定量参数K^(trans)、K_(ep)更具有应用价值。
丁爽贾文霄许永华杨利霞黄自丽潘晓东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移植瘤肿瘤血管生成
自主研发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的研究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临床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自主研发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在啮齿小动物实验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临床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和25mm实验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分别进行基因敲除小鼠脑TSE序列T2WI解剖结构成像、裸鼠皮下种植人型结肠肿瘤模型TSE序列T1WI和T2WI横断位扫描、水分子弥散加权成像和造影剂动态增强扫描(DCE)和肥胖小鼠模型肝内脂肪化学位移成像检测及腹部脂肪波谱分析。结果基因敲除小鼠脑T2WI图像高分辨清晰显示脑皮层厚度、皮髓质分界及丘脑和脑室结构;裸鼠皮下种植人型结肠肿瘤模型清晰显示其肿瘤组织解剖结构和信号、水分子弥散影像,同时通过DCE扫描可获取肿瘤血管的通透性检测指标;肥胖小鼠模型化学位移成像显示肝内脂肪浸润,而且波谱可定量分析腹部脂肪。结论临床1.5T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结合25mm实验小动物专用显微线圈可清晰地显示小鼠脑部、裸鼠皮下肿瘤模型肿瘤解剖组织结构,而且还可进行分子、功能成像和脂肪的检测和波谱定量分析,为基础实验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许永华方磊杨利霞丁爽黄自丽潘晓东
关键词:小鼠MRI技术
动态增强磁共振评价贝伐单克隆抗体早期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以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参数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靶向治疗肿瘤早期效果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将人结肠癌HT-29细胞悬液接种于20只BALB/C-nu裸鼠右后肢皮下.将裸鼠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贝伐单克隆抗体,对照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4、48 h对实验动物行DCE-MRI扫描,分析传输常数、回流常量、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和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给药48 h后处死实验动物,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体微血管密度(MVD).DCE-MRI参数行方差分析.DCE-MRI参数与MVD间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DCE-MRI成像中,裸鼠皮下结肠癌移植瘤瘤体边缘区域呈明显渐进性强化,伪彩图显示高灌注,中心区域强化程度较低,为低灌注.实验组不同时间点回流常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52,P=0.016),其他DCE-MRI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给药前和给药后1h,传输常数和回流常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4 h和48 h,同时间点传输常数和回流常量实验组[24 h时分别为(0.095±0.039) min-1和(0.297±0.141) min-1,48 h时分别为(0.090±0.033) min-1和(0.314±0.148) min-1]与对照组[24 h时分别为(0.150±0.074) min-1和(0.494±0.126) min-1,48 h时分别为(0.171±0.045) min-1和(0.441±0.092) min-1]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h=4.824和11.386,F48h=22.605和5.455,P均<0.05).各时间点iAUC和Ve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血管内皮较对照组稀疏.传输常数、回流常量均与MVD正相关(r=0.745和0.400,P均<0.05).结论 DCE-MRI参数传输常数和回流常量或可用于监测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靶向治疗结肠癌的早期效果.
熊青青许永华丁爽杨利霞潘晓东黄自丽贾文霄
关键词:结肠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动态增强磁共振
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应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中的可行性及对成像质量、血管CT值、CT容积剂量指数、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4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电压和对比剂进行扫描,观察组采用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进行扫描。比较两组头颈部CTA成像质量;主动脉弓层面、左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右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层面的图像信噪比(S/N)、对比噪声比(CNR);主动脉弓顶、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左颈总动脉中段、左侧颈内动脉C1段、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右颈总动脉中段、右侧颈内动脉C1段的血管CT值;CT容积剂量指数、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成像质量符合率(98.08%)与对照组(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脉弓层面、左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右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层面的图像S/N、CNR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脉弓顶、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左颈总动脉中段、左侧颈内动脉C1段、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右颈总动脉中段、右侧颈内动脉C1段的血管C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容积剂量指数(51.24±5.11)m G y、辐射剂量(0.91±0.07)m S v均低于对照组[(112.14±7.93)mGy、(2.37±0.2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应用于头颈部CTA的成像质量、图像S/N和CNR、图像血管C T值能够达到常规管电压联合常规剂量对比剂相同的效果,满足诊断要求,而且辐射剂量更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进行推广。
刘春席刚明朱勇潘晓东张一芳
关键词:低剂量对比剂信噪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