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立成

作品数:74 被引量:428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9篇岩溶
  • 12篇土壤
  • 10篇水化学
  • 10篇化学特征
  • 9篇有机氯
  • 9篇有机氯农药
  • 8篇地下河
  • 8篇地下水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岩溶泉
  • 7篇温泉
  • 7篇表层岩溶
  • 6篇同位素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多环芳烃
  • 5篇岩溶区
  • 5篇重庆金佛山
  • 5篇分布及来源
  • 4篇地热区

机构

  • 67篇西南大学
  • 17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西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联合国教科文...
  • 2篇桂林工学院
  • 2篇成都市环境保...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重庆市第八中...
  • 1篇南宁市社会科...
  • 1篇青海油田

作者

  • 74篇沈立成
  • 21篇孙玉川
  • 20篇肖琼
  • 15篇伍坤宇
  • 12篇王鹏
  • 12篇袁道先
  • 10篇毛海红
  • 8篇杨雷
  • 7篇徐尚全
  • 7篇杨平恒
  • 7篇付允
  • 6篇王晓晓
  • 5篇李元庆
  • 4篇何多兴
  • 4篇殷建军
  • 4篇谢世友
  • 3篇蒋勇军
  • 3篇张远瞩
  • 3篇贾亚男
  • 3篇刘玉

传媒

  • 14篇中国岩溶
  • 7篇环境科学
  • 5篇中国地理学会...
  • 4篇中国地质
  • 3篇热带地理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人民长江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19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PSS的岩溶地下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金佛山表层岩溶地下水为例被引量:16
2012年
重庆金佛山地区岩溶泉水遍布,但是各个泉点的水质却有较大差异.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如pH,电导率γ,HCO3-、Ca2+、Mg2+、Na+、K+、SO42-、NO3-和Cl-等的质量浓度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分辨出自然过程和人类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2009年1月在重庆金佛山地区采集36个岩溶泉水样,分析结果表明:金佛山岩溶泉的水化学成分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利用SPSS中因子分析方法,得到基于水中离子和地球化学过程解释的地下水水质特征及其形成的4个因子:水-岩作用是地下水中SO42-、F-、K+、Sr2+和Ca2+形成的共同因素,Mg2+、HCO3-主要受土壤等因子影响,Na+、Cl-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中的NO3-.以上4种因子可以解释金佛山岩溶地下水水质形成的87.58%,其中水-岩作用可以解释55.56%,是影响金佛山地区岩溶水水质的最重要因素.
曹敏沈立成肖琼邱述兰王鹏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岩溶泉自然因素
石质文物保护的水问题研究
本文研究了雨水、凝结水、风化壳水、裂隙水等不同形式的水对石质文物造的影响,系统总结了为保护石质文物而做的水文地质研究的特点。水文地质研究的特点是:着重于水和岩石矿物的相互作用;对水量的观测,不能只限于“流量”,而要着眼于...
袁道先杨晓霞沈立成
关键词:石质文物文物保护水岩作用
表层带岩溶泉上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来源分析
为了研究有机氯农药(OCPs)在表层带岩溶泉上覆土壤中的分布趋势、组成特征和来源,采用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了重庆市南川区水房泉、后沟泉、柏树湾泉、兰花沟泉等典型表层带岩溶泉上覆土层中有机氯农...
孙玉川毛海红付允沈立成林明珠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
文献传递
岩溶作用季节性变化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通过对2007年2月―2011年9月的水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和洞穴CO2浓度的监测,发现雪玉洞地下河水化学成分受围岩的岩溶作用控制,地下河水中的3HCO、Ca2+分别占总离子的84.2%~94.4%,水化学类型为Ca2+-3HCO型。与西南其他岩溶研究区相比,该研究区域由于上覆植被好、枯枝落叶多、土质松软、岩石裂隙发育等因素,促使雨季岩溶作用较旱季异常强烈,雨季地下水中的3HCO、Ca2+和电导率较旱季分别高出20.1%、29.9%和16.5%。洞穴滴水在滴落过程中释放出CO2,导致洞穴CO2浓度升高,但由于雨季水源较旱季更为充裕(洞内表现为滴水增多),因而雨季的洞穴沉积速率较旱季高82.5%。雪玉洞内温度稳定、水汽饱和以及CO2浓度较高,使得岩溶沉积不易风化、色白如玉。
徐尚全殷建军王晓晓杨平恒毛海红沈立成
关键词:岩溶作用地下水化学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
西南喀斯特流域风化作用季节性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西南地区典型喀斯特流域,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嘉陵江温塘峡段为例,连续2 a按月取样,并通过水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方法,研究得出嘉陵江温塘峡段水化学类型受地层控制,为HCO3--Ca型.在稀释作用的影响下,除HNO3-的浓度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雨季偏大外,其余大部分离子浓度雨季较旱季偏小.所有样品的(Ca2++Mg2+)/HCO3-(浓度比)在0.5~1之间,(Ca2++Mg2+)/(HCO3-+SO24-)(浓度比)大部分处于0.5~1之间,由此表明嘉陵江风化作用主要以碳酸的风化和硫酸风化碳酸岩盐为主,硫酸岩盐的风化为辅.根据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水中δ13CHCO-3值为-8.74‰~-7.36‰,δ34SSO2-4值旱季为14.43‰,雨季为12.21‰,表明硫酸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和硫酸盐岩自身的风化作用在雨季均表现更强,其中,硫酸岩盐自身的风化作用在雨季强度更大,而旱季碳酸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比较强.
肖琼沈立成杨雷伍坤宇陈展图
关键词:风化作用
嘉陵江温塘峡段风化作用季节性变化研究
2009~2010年连续在嘉陵江深切温塘峡背斜核部处取水样24个(每月一个),进行现场水化学指标的测定和室内水化学分析,研究得出嘉陵江塘峡段江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地层控制,常年pH值在7.33~8.4之间,电导率为312~...
肖琼沈立成杨雷伍坤宇
关键词:风化作用
多环芳烃在岩溶区上覆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1
2014年
选取典型表层岩溶泉域内的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样品的主要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进行定量分析,研究16种PAHs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迁移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个土壤剖面中,16种PAHs均被检测出,其多环芳烃含量范围为161~3 285 ng g-1,平均值为987 ng g-1。兰花沟泉域水稻田和水房泉泉域土壤剖面中,PAHs的组成均以低环PAHs为主,后沟泉泉域土壤剖面中以高环PAHs为主,柏树湾泉域马尾松林地和兰花沟泉域马尾松林地土壤剖面中,0~2 cm表层土壤中以高环PAHs为主,2 cm以下土层中以低环PAHs为主。从剖面PAHs含量和组成变化可以判断,低环PAHs较易迁移,但在土层较薄的后沟泉泉域土壤剖面中,由于翻耕等人为的扰动,高环PAHs也较易迁移。5个剖面中,PAHs在水房泉泉域土壤剖面的迁移能力最强。由于岩溶区较薄的土壤层,使得PAHs较易迁移并污染表层岩溶泉水。对土壤理化性质和PAHs总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TOC)是控制后沟泉、兰花沟泉和柏树湾泉泉域土壤中PAHs迁移的主要因子,而在水房泉泉域土壤中,无主要影响因子。
孙玉川沈立成袁道先
关键词:表层岩溶带土壤剖面多环芳烃垂向分布
江北砾岩碳酸钙胶结特征及物质来源研究
2006年
江北砾岩是河流砾石层在地表胶结形成的沉积岩,其胶结物性质及来源问题长期以来倍受人们关注,但研究不深且存在明显争议.本文对岩石薄片和基岩、风化土壤、河成潮土、地下水、河岸滴水、河水、砂砾岩基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江北砾岩基质CaO含量高达30%,沿岸出露基岩、土壤CaO含量达10%左右,是河成砂土的3~10倍多,地下水、河岸滴水的Ca^2+含量分别达116mg/L、160mg/L;HCO3^-分别为412mg/L、436mg/L,约为河水的3倍。与此同时,大量砂、砾岩薄片观察也表明,江北砾岩胶结物中含有大量的方解石.据此,我们认为江北砾岩胶结物可能主要来源于川江沿岸广泛分布的中生代基岩及其风化壳。
何多兴谢世友沈立成李元庆邹小红
关键词:碳酸钙胶结江北砾岩
一种高效耐用型固相萃取膜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耐用型固相萃取膜制备方法,包括玻璃纤维膜预处理、氧化石墨烯制备、涂覆液制备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玻璃纤维膜为支撑层,涂覆氧化石墨烯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得的复合膜具有多孔、高比...
孙玉川沈立成王永啟
文献传递
重庆雪玉洞CO_2浓度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探讨被引量:23
2010年
通过对重庆雪玉洞洞穴CO2浓度、地下河CO2分压及地下河水、滴水次生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δ13C等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的完整水文年监测,并结合该洞以往的CO2短期观测记录,发现洞内与CO2相关的环境因子均存在显著的季变性,其总体特征是:CO2浓度夏高冬低,δ13C夏轻冬重。对比每月游客量变化,发现人为因素对洞穴CO2环境的改变远弱于自然因素,洞内发育的常年地下河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地下河的存在使不同相态的碳在洞内快速流动交换以达到平衡,从而在"质"上(同位素比)和"量"上(浓度)反映外部环境的季节变化,又使得各项地球化学指标在每年的4月和11月换季时呈现突变特征。可推断雪玉洞CO2的改变来源于地下河对洞穴上部土壤CO2的传递,最终归因于土壤层生物活动对季节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而雪玉洞地下河在CO2变化过程中的传递作用十分突出,可作为同类型洞穴的借鉴,为旅游开发服务。
王翱宇蒲俊兵沈立成何阳
关键词:二氧化碳浓度稳定碳同位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