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武显

作品数:21 被引量:242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层序
  • 7篇储层
  • 6篇地层
  • 6篇层序地层
  • 5篇油气
  • 5篇盆地
  • 4篇凹陷
  • 4篇长岭凹陷
  • 4篇成藏
  • 3篇断陷
  • 3篇油气藏
  • 3篇有利储层
  • 3篇三叠
  • 3篇松辽盆地
  • 3篇气藏
  • 3篇青山口组
  • 3篇侏罗统
  • 3篇下侏罗统
  • 3篇孔隙
  • 2篇岩性

机构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西安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作者

  • 21篇沈武显
  • 11篇樊太亮
  • 7篇宫雪
  • 5篇侯伟
  • 5篇王宏语
  • 4篇耳闯
  • 4篇赵靖舟
  • 4篇王进财
  • 3篇毛治国
  • 3篇牛新生
  • 2篇白玉彬
  • 2篇李文厚
  • 2篇高志前
  • 2篇郭刚
  • 1篇吴伟涛
  • 1篇魏冬
  • 1篇孙阳子
  • 1篇曹青
  • 1篇聂文彬
  • 1篇陈贤良

传媒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沉积学报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青山口组重点层位的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及其对储层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发育湖泊相和三角洲相沉积.湖泊相由滨浅湖亚相组成,可识别泥滩、混合滩、砂质滩坝微相;该区三角洲相由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组成,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识别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识别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坝微相.不同类型的相、亚相和微相特征不仅控制该区岩相变化特征、砂体展布和砂体的储集性能,而且控制砂体的含油气性.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滩坝砂体在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方面更具优越性,是勘探开发的重点.
陈亚青侯伟樊太亮王宏语沈武显
关键词:长岭凹陷青山口组沉积微相有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被引量:49
2013年
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研究对认识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开展了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比表面积孔径分析和有机碳含量等分析测试工作,揭示了泥页岩岩相、矿物含量、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物性和孔隙结构等特征。延长组泥页岩可划分为泥岩岩相、含粉砂泥岩岩相和粉砂质泥岩岩相3种岩相类型。泥岩岩相的有机碳含量最高,粘土矿物含量高(>50%),成岩作用较弱;粒间孔和粒内孔是中生界泥页岩储层主要的孔隙类型;微孔主要集中在0.4~1 nm,中孔主要集中在3~5 nm,中孔对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的贡献好于微孔。根据现有资料认为,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塑性矿物含量高,成岩作用弱,对储层后期改造提出了严峻挑战。
耳闯赵靖舟白玉彬樊豪沈武显
关键词:孔隙类型储层特征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松南长岭地区坳陷层油气富集规律被引量:6
2010年
以构造、层序和沉积研究为基础,从'层序控砂'和'微相控储'的角度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探讨松南长岭地区坳陷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层序旋回控制油气富集部位,重点含油层位靠近成熟烃源岩;沉积相控制有利储层发育区带,主要含油区呈环带状分布于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交互区域,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中的油气显示较多,且含油气性较好,为有利储集相带;基底断裂带和有利油气聚集区紧密相联,含油气带主要受继承性发育的基底断裂控制与影响;油气富集与地层展布形态、圈闭类型密切相关,中部平缓区为低幅度构造圈闭发育带,东部构造反转区为反转上倾尖灭的岩性和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发育带,而西部斜坡区于西掉断层上升盘,可形成低幅度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沈武显樊太亮王宏语宫雪侯伟王进财
关键词:有利储层成藏条件油气富集规律
苏里格气田苏77区块特低渗储层成岩相识别及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苏里格气田苏77区块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沉积时期辫状河道发育,储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主。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自生矿物胶结以及后期溶蚀作用,大部分已进入中成岩B期,达到低孔—特低渗储层级别。根据主要的成岩矿物、填隙物、成岩作用及孔隙组合,将盒8下亚段储层按照储集性能的优劣划分为石英加大溶孔相(Ⅰ)、黏土矿物充填晶间孔相(Ⅱ)、碳酸盐矿物胶结相(Ⅲ)和压实压溶致密相(Ⅳ)4类成岩相带。其中Ⅰ类成岩相为有利储集相,Ⅱ类成岩相储集性能次之,Ⅲ、Ⅳ类成岩相属于较差储集岩相。根据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可以识别出成岩相的同心、侧变和互层三类组合模式。
宫雪沈武显李文厚王若谷
关键词:成岩相特低渗储层苏里格气田
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录测井资料分析、物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物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储层岩石为细-粗粒长石砂岩,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较低。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隙、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微裂缝,以粒间孔隙为主。砂岩面孔率在10%~15%之间,平均喉道半径、视孔喉比小。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为微观方面的岩石结构及填隙物特征、成岩作用和宏观方面的沉积微相。
王进财冯如进樊太亮王宏语侯伟沈武显刘振兴
关键词: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青山口组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地震沉积学应用——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A区为例被引量:15
2010年
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应用地震沉积学方法,通过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处理,进行地震属性趋势和钻井综合分析,研究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A区沉积岩岩性、沉积体系及其响应特征,确定沉积微相的边界与分布范围以及单砂体的体积、厚度与规模。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河流相发育,以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河漫滩、河漫湖泊等微相为主;不同频率对地震数据的相位等特性有不同响应,刻画地质体的横向不连续性能力也有所不同,频率为20~25 Hz时对河道砂体最敏感,在地层切片上完整清晰地刻画出河道边界、宽度、延伸长度及其平面几何形态。
毛治国樊太亮凌宗发孙伟李小江白斌沈武显蒋韧
关键词:高精度层序地层地层切片分频技术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层序沉积特征及构造地貌的控制作用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是至早白垩世以来受西部桑树台弧形断裂控制的西断东超箕状断陷盆地。论文着手于十屋断陷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及沉积物源体系特征分析,在构造运动演化阶段厘定的背景下,探讨构造地貌对断陷期层序发育构型...
沈武显
关键词:十屋断陷层序地层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坳陷层油气成藏耦合与成藏模式解析被引量:6
2012年
从构造格局背景、沉积层序演化背景和油气成藏石油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资源条件。其区域油气成藏耦合关系良好,复合圈闭的定型期稍早于或同步于大规模烃源成熟期,油气生排烃后就近运移至复合圈闭中而聚集成藏,断层和砂体作为输导通道与复合圈闭相互优势匹配。在一系列走向近南北的正断层与各种类型砂体圈闭的相互配置下,详细解析认为其形成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主要有6种成藏模式。有利成藏区带评价预测出腰英台地区西部断坡带以东区域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带。受构造演化格局与沉积相带叠置关系的双重控制,腰英台地区具有亿吨级大中型整装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良好前景。
宫雪沈武显
关键词:成藏模式区带评价长岭凹陷松辽盆地
西秦岭峡城—晒经滩地区中三叠世碳酸盐台地古斜坡的识别及其古地理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碳酸盐台地斜坡为位于碳酸盐台地和深海盆地之间一个坡折地带,这一环境中,重力作用控制了沉积物的沉积和变形,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和经济意义。峡城地区中三叠统发现大量碳酸盐碎屑流沉积及同沉积断层和削切构造,而晒经滩中三叠统古浪堤组复理石中同样有大量碳酸盐碎屑流沉积出现。为探索该区中三叠世的古地理环境特征,结合室内碳酸盐岩微相分析,从露头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识别。对这些沉积物和沉积构造的分析研究表明,沿西秦岭峡城、晒经滩一线存在一个近SEE—NWW向展布的大陆斜坡,该斜坡在峡城地区主要以深水碳酸盐沉积为主,向NWW方向逐渐过渡为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该斜坡向NNE为碳酸盐台地沉积,向SW方向则过渡为深海沉积。
牛新生高远沈武显
十屋地区层序地层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王宏语樊太亮陈贤良高志前高超聂文彬郝锐娟杨特波孙阳子陈俊杨帆鄢伟芦俊王小敏魏冬阿丹沈武显
该项目明确了梨树断陷的“张、扭、压应力多旋回改造”的构造演化历史与“一断双超、两阶坡折、中央褶皱”的复合型箕状断陷盆地构型。指出不同应力旋回阶段具有不同的盆地构型与古地貌特征,控制着沉积层序充填特征。在建立统、组、段、砂...
关键词:
关键词:层序地层成藏主控因素梨树断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