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琴
- 作品数:26 被引量:133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肺腺癌和肺鳞癌的遗传机制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肺腺癌及肺鳞癌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检测肺腺癌及肺鳞癌细胞株和肺癌组织中的DNA。结果在160例肺癌标本基因组中,M-FISH显示5、6、11、12、17号染色体频繁参与染色体间的易位;CGH显示最常见的扩增区域是1q,2p,3q,5p,5q,7p,8q,11q,12q,14q,16p,17p,19p,20q,21q,22q,最常见的缺失区域是2q,3p,4p,5q,7q,8p,9p,13q,14q,17p。结论M-FISH和CGH技术是研究肺癌基因组变化强有力的工具,该实验中发现的基因改变可能代表了与肺腺癌及肺鳞癌特有的候选基因。
- 沈丽琴朱征施海华仇海荣沈华
- 关键词:比较基因组杂交肺腺癌肺鳞癌
- 晚期胃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前后外周血MT1H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铂类化疗前后外周血金属硫蛋白1H(MT1H)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62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含铂方案化疗前后其外周血中MT1H mRNA的表达,同时比较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化疗前后MT1H mRNA变化。结果 108例(66.67%)筛选出循环肿瘤细胞(CTC)。化疗后有效组MT1H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无效组化疗后MT1H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含铂方案化疗无效的晚期胃癌患者MT1H mRNA表达水平升高,提示MT1H的表达可能与铂类药物继发性耐药有关。
- 蔡小红沈丽琴焦安娜陆玉峰庄志祥
- 关键词:胃癌铂类循环肿瘤细胞
- 晚期胃癌患者铂类化疗前后外周血中ERCC1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晚期胃癌患者铂类化疗前后外周血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胃癌患者铂类继发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通过膜过滤分离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用抗体和核酸染料染色细胞核后进行激光扫描细胞计数仪分析,筛选出DAPI+CK8+CD45-CTC阳性的患者,然后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此类胃癌患者含铂方案化疗前后其外周血中ERCC1mRNA的表达。同时对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的此类患者按照RECIST标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ERCC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162例患者中有108例经激光扫描细胞计数仪筛选出DAPI+CK8+CD45-CTC,检出率为66.67%。(2)108例患者含铂方案化疗后外周血中ERCC1mRNA表达阳性率为70.30%。(3)108例患者化疗前ERCC1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31.71±14.77)%,化疗后升高为(47.45±14.67)%,化疗后显著高于化疗前(P<0.01)。(4)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前ERCC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有效组化疗前后ERCC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无效组化疗前后ERCC1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膜滤过联合激光扫描细胞计数仪可有效检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TC,且特异性高;含铂方案化疗后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ERCC1mRNA表达水平升高,提示铂类化疗后肿瘤细胞可能产生了继发耐药。
- 沈丽琴焦安娜蔡小红庄志祥
- 关键词:胃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铂类循环肿瘤细胞
- 奥施康定治疗癌痛患者35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因其良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毒副反应,自从1995年在美国上市后便迅速在世界范围得到应用和推广。现将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8月使用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患者35例的疗效报道如下。
- 王小侠刘玉龙沈丽琴
- 关键词:奥施康定疼痛疗效
- 138例Ⅳ期胃癌者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Ⅳ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远处转移并接受一周期或者一周期以上的以铂类为基础联合化疗的Ⅳ期胃癌患者共138例,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各亚组生存率差别的比较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采用Cox比例分析模型作其对生存率影响的多因素分析,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有意义的预后因素推导出预后指数的计算方法。结果:1)单因素及Cox比例分析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ECOG评分(P=0.001)、体重减轻(P=0.001)、浸润深度(P=0.000)、腹膜转移(P=0.005)、转移灶数目(P=0.029)和血清总胆红素升高(P=0.018)为影响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2)根据Cox分析的结果,初步建立了Ⅳ期胃癌预后的预测公式。依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患者的PI指数,有16例患者被分入低危(PI≤9.817),有28例患者被分入中危组(9.817
- 庄志祥陆玉峰沈丽琴
- 关键词:胃癌铂类化疗预后
- miR-374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miR-374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Q-PCR法检测2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A组)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B组)miR-374b的表达。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miR-374b仿制品及抑制剂至胃癌细胞株MGC-803和SGC-7901中,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miR-374b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RQ-PCR检测显示,A组miR-374b表达量少于B组(P<0.05)。体外实验发现,转染miR-374b疑似物后,胃癌细胞株MGC-803和SGC-7901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降低,MGC-803集落形成数减少(P<0.05)。miR-374b的低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iR-374b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减少,miR-374b高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 初学沈丽琴庄志祥
- 关键词:胃癌
- 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氟尿嘧啶节律化疗临床疗效的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泵入的节律化疗方式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28例晚期老年胃癌患者,5-FU 500mg静脉持续泵入12h d1~21(采用100mL便携式牛奶泵,方便且可随时身携带,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4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化疗2~9个疗程,中位化疗疗程数为3.5个,对接受至少2个疗程化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8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中,无患者获得CR,3例(10.7%)获得PR,10例(35.7%)获得SD,DCR为46.4%(13/28)。平均随访11个月,治疗有效患者的中位TTP为3.1个月,中位OS为7.2个月。结论小剂量持续长疗程氟尿嘧啶静脉泵入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反应少,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黏膜炎,多为Ⅰ~Ⅱ度,大部分患者可耐受。
- 陶家龙庄志祥沈丽琴
- 关键词:胃肿瘤老年氟尿嘧啶节律化疗
- 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通路DNA-PKcs基因在胶质瘤中表达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通路主要成员Ku70、Ku80、ERCC4、Lig4和DNA-PKcs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mRNA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36例人原发脑胶质瘤组织和12例正常脑组织中的Ku70、Ku80、ERCC4、Lig4和DNA-PKcs的mRNA水平。用亚硫酸盐处理基因组DNA后,采用甲基化特异的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DNA-PKcs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Ku70、Ku80、ERCC4、Lig4基因表达量在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DNA-PKcs基因在脑胶质瘤中表达显性著上调(P=0.002)。DNA-PKcs基因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量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DNA-PKcs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在正常组织中高于肿瘤组织,表明甲基化程度的减少是引起胶质瘤中DNA-PKcs基因表达增高的原因。结论:DNA-PKcs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较正常脑组织表达显著上调,并且表达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DNA-PKcs基因甲基化程度的降低是引起胶质瘤中DNA-PKcs基因表达增高的原因。
- 庄志祥沈丽琴张舒羽邱鹏
- 关键词:脑胶质瘤甲基化实时荧光定量PCR
- 保尔佳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1997年
- 在24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保尔佳前、后,用APAAP法检测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末梢血WBC、plt、Hb结果显示:使用保尔佳后,CD3+、CD4+淋巴细胞亚群及WBC数均显著增高(P<0.05),余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保尔佳是一种很好的抗肿瘤药物。
- 沈丽琴
- 关键词:保尔佳肿瘤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
- 激发性CD28单抗对肿瘤患者外周血FOXP3^+Treg细胞的下调作用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FOXP3^+Treg经CD28单抗激发后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腹水诱生法及免疫亲和层析法进行单抗的制备和纯化,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PBMC,经激发性CD28单抗10μg/mL共培养后经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中FOXP3^+Treg的表达以及FOXP3^+Fas^+Treg和FOXP3^+FasL^+Treg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显示肿瘤患者外周血中FOXP3^+Treg表达比例为(6.208±2.754)%,而对照组为(2.653±0.638)%。FOXP3^+FasL^+Treg细胞经CD28单抗活化后FasL表达上调为(7.252±2.23)%,而健康对照组为(7.96±2.938)%,FOXP3^+Fas^+Treg活化前后的比例分别为(1.467±0.590)%和(3.692±1.822)%。结论肿瘤患者外周血中PBMC经CD28单抗激发后FOXP3^+Treg的比例下调(P〈0.01),提示该抗体能够使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与提高。
- 杜阳阳沈丽琴王艳茹刘玉华孙杰庄志祥邱玉华
- 关键词:PBMCFAS/FA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