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超
- 作品数:61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论北宋文人对《文选》的评价与接受
- 2006年
- 北宋文人对《文选》的态度总体上是友善的。《文选》在北宋的流布态势,经历了由初期的繁盛到中后期的平稳变迁。北宋初期文人重《文选》,作诗为文常宗法《文选》,中后期文人仍然熟悉《文选》,苏轼对其态度是个特例,是重视下的“求全之毁”。当然,北宋也有小部分文人对《文选》态度冷淡。
- 汪超俞学华
- 关键词:北宋《文选》
- 论明人别集传播明词的效能被引量:1
- 2011年
- 明人别集传播明词的效能因编纂形式各有差异,存在马太效应及附骥以传的现象。别集传播之明词占作者传世词作的比例、别集编排词作的顺序都影响着明词传播。越是知名的作者的别集越容易传播其词。别集副文本为保存文献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且为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时空。
- 汪超
- 关键词:明代别集词学副文本
- 论辛弃疾词中的地名
- 疾词作中的地名与其情感表达、现场书写等均有关系.稼轩词的地名以在地书写、因人、因典、因似联想起来的地名为主要联想方式.其地名书写体现出山东故乡地名少、北方地名不缺失、信州地名较常见的现象,这与稼轩的心态有所关联.而稼轩地...
- 汪超
- 关键词:宋代诗词辛弃疾地名创作技法
- 信州寺庙的公共空间与辛弃疾的游居生活
- 信州寺庙具有公共空间属性,多以景观、客舍等面目出现。稼轩常利用其公共空间功能,其作品也多有创作于信州寺庙者。他游寺选择合适的距离,注重山水,并以排忧为主要目的。稼轩留宿寺庙,以休闲与养病为常,也有醉酒、课徒之原因。稼轩需...
- 汪超
- 关键词:辛弃疾词学宋代公共空间
- 文献传递
- “《江南春》现象”:明词传播中文化增殖一瞥
- 倪瓒《江南春》诗二首,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增殖,产生出新的词调。在明代,其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发轫期、兴盛期、持续期。由其影响,产生了很多相关的文化产品。倪瓒及其《江南春》诗本身、传播者中的非文学影响、群体参与等因素均是《江...
- 汪超
- 关键词:明词文化增殖唱和
- 文献传递
- 10-19世纪朝鲜半岛词人的中国地名运用浅谈
- 2019年
- 中国诗文用地名创作的现象源流久远,并影响到东亚。10-19世纪朝鲜半岛的"词文学"运用中国地名的主要类型有:实指地名;用为代称;地名典故;地名原型。这四种类型的运用几乎未突破中国本土作家的运用范围。不过,仍然具有自身特点:内容上,体现其群体关切与民族心理;发展趋向上,由实指地名逐步文学化、本土化。朝鲜半岛词人以中国地名入词的现象主要受人员往还、文化认同、知识传播和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这一现象也体现了域外文人词作创作与中国文化认同的关系,映射出中国知识体系在域外的流播与变容。
- 汪超
- 关键词:词学中国地名文化认同知识传播
- 北宋师门姻亲关系与文学传承
- 2014年
- 北宋士人师门姻亲关系主要有从亲戚问学与因问学而缔亲两类。由亲戚而成师弟子的师承关系,多发生在士子启蒙、初学阶段。因问学而缔亲则多不强调其经济条件、家世门庭,而更重视其本人的才学识见。师门联姻有益于扩大文坛交游圈;弟子侍侧既久,于师门学问了解更深;师生交流时更加直接;促进了弟子对师门学术的自觉传承、传播。
- 汪超
- 关键词:宋代姻亲关系文学传承
- 山水与画图:论曾巩诗歌的景观审美
- 汪超
- 中国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09年
- 2009年8月7日至9日,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与武汉大学文学院合办的"中国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隆坡顺利召开。
- 汪超
- 关键词:文学传播中国现代文学会议录接受史本土文化
- 辛弃疾南渡后的阅读生活初探
- 2011年
- 阅读活动直接影响着辛弃疾的文学创作。他阅读的核心理念是经世致用,强调发奋苦读,希望阅读所得切合实用。他通过藏书、借阅等方式获得文本。辛弃疾的阅读活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随着生活经历而不断改变。
- 汪超
- 关键词:宋代辛弃疾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