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娜

作品数:6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有机质
  • 3篇黑土
  • 2篇水分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质
  • 2篇光谱
  • 2篇反射光
  • 2篇反射光谱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地温
  • 1篇遥感
  • 1篇野外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有机质含量
  • 1篇生理参数
  • 1篇水稻

机构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刘焕军
  • 6篇汤娜
  • 6篇胡言亮
  • 5篇于晓静
  • 5篇张新乐
  • 2篇曲长祥
  • 2篇杨振华
  • 1篇郑树峰

传媒

  • 2篇第五届海峡两...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土壤有机质与水分反射光谱响应特征综合作用模拟被引量:12
2013年
土壤有机质与水分均对土壤反射光谱特征有显著的影响,但其作用机理难以定量描述。通过对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土壤野外高光谱反射率的测定,研究了该区土壤的光谱反射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以土壤有机质与水分数据作为输入层,以土壤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作为输出层,建立黑土有机质与水分的高光谱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表层0~20cm含水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O.59;1570nm波段处的一阶微分为输出层的模型精度最高,RMES达到0.017,平均绝对误差为0.014,平均相对误差为0.110;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土壤有机质、含水量对土壤光谱反射率的综合作用得到较准确的描述,可以用于野外土壤有机质与水分的速测。
汤娜张新乐刘焕军杨振华胡言亮于晓静
关键词:反射光谱水分有机质黑土
大豆冠层叶绿素含量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域,实测了黑土区大田条件下,大豆冠层高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数据,对光谱反射率和微分光谱与叶绿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运用一元回归法、多元逐步回归法和BP神经网络法建立了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反演模型。...
于晓静刘焕军曲长祥张新乐胡言亮汤娜
关键词:大豆叶绿素高光谱遥感
文献传递
黑土有机质含量野外高光谱预测模型被引量:30
2010年
以田间原状黑土野外实测高光谱反射率为研究对象,分析黑土有机质的光谱响应波段,运用光谱分析方法提取光谱指数,建立基于反射光谱特征的黑土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得出如下结论:(1)黑土反射光谱特征差异主要在小于1 250 nm的光谱范围,尤其是在小于1 100 nm的范围,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该波谱范围内黑土反射光谱特征呈现单/双谷现象,有机质是影响黑土反射光谱特征的决定因素。(2)有机质与黑土反射率倒数对数微分的相关系数最高,最高值在1 260 nm,达到-0.77(R2),相关系数高的波谱范围为750-1 260 nm。(3)基于黑土野外光谱反射率的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稳定性强,预测能力较好,能够用于黑土有机质含量野外速测。
刘焕军张新乐郑树峰汤娜胡言亮
关键词:有机质黑土反射率
土壤有机质与水分光谱响应特征与模型研究
土壤反射光谱特性是土壤母质、水分、有机质、氧化铁、质地等各种理化性状的综合效应,各种理化性状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以往的研究主要分析影响土壤反射光谱特征的单一因素,忽略了土壤不同理化参数综合作用的影响。本文以中国...
汤娜刘焕军胡言亮于晓静杨振华
关键词:反射光谱水分有机质黑土
文献传递
水稻生理参数高光谱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水稻营养水平是判断作物长势与估产的重要标准,生理参数是反映作物营养水平的指示器,对于水稻研究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区位于黑龙江省水稻主要种植区,测试了水稻植株全氮含量、冠层叶绿素浓度、叶面积指数与地上部分干生物量,提取各生理...
汤娜刘焕军张新乐胡言亮于晓静
关键词:水稻生理参数
文献传递
基于MODIS数据的黑龙江省黑土带地温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地温与春旱是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2009年与2010年5月的气候异常对农业生产与管理产生显著影响。研究地表温度格局与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为农业相关部门指导农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ODIS数据,对2009年和2010年5月中旬的两期地表温度(LST)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温度矢量空间格局;分析导致地表温度格局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2009年和2010年5月的LST存在明显的空间格局差异。2009年5月的比2010年5月LST均值高约6.8K。(2)地表温度变化受下垫面状况影响显著。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LST的贡献不同。(3)不同的土壤类型在旱涝年份对地表温度影响不同,黑土和黑钙土,团粒结构性好,田间持水量能力强,保水能力好,耐旱抗涝的能力比其他的土壤强得多,对LST的保持贡献最大;土壤的含水量与LST成正相关。(4)地势较低时,地表温度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DEM变化对LST作用不大;随着地势的增加,DEM成为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因素。
于晓静刘焕军曲长祥张新乐胡言亮汤娜
关键词:地表温度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