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立庚

作品数:165 被引量:1,530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7篇农业科学
  • 12篇经济管理
  • 7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9篇水稻
  • 37篇免耕
  • 24篇氮素
  • 21篇根系
  • 20篇栽培
  • 18篇氮肥
  • 18篇育秧
  • 17篇水分
  • 15篇土壤
  • 14篇杂交
  • 14篇耕作
  • 13篇氮素利用
  • 13篇根系生长
  • 13篇耕作方式
  • 12篇抛秧
  • 12篇干物质
  • 11篇秧苗
  • 11篇免耕抛秧
  • 11篇免耕水稻
  • 9篇栽培技术

机构

  • 161篇广西大学
  • 22篇广西农业科学...
  • 10篇广西壮族自治...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广西作物遗传...
  • 3篇广西科技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广西气象减灾...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学研究院
  • 2篇玉林市农业科...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广西职业技术...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科技厅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65篇江立庚
  • 43篇韦善清
  • 25篇董登峰
  • 21篇秦华东
  • 18篇梁和
  • 18篇张玉
  • 17篇徐建云
  • 17篇胡钧铭
  • 17篇徐世宏
  • 15篇梁天锋
  • 14篇黄敏
  • 13篇周佳民
  • 11篇杨彩玲
  • 10篇刘开强
  • 10篇陈念平
  • 9篇伍龙梅
  • 9篇丁成泉
  • 8篇唐茂艳
  • 8篇汪妮娜
  • 8篇曾可

传媒

  • 12篇作物杂志
  • 12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广西植物
  • 8篇热带作物学报
  • 7篇南方农业学报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稻米
  • 5篇中国水稻科学
  • 5篇广西农业科学
  • 5篇广西农业生物...
  • 5篇杂交水稻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4篇南方农业
  • 4篇农业研究与应...
  • 4篇全国第十五届...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广西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18篇2013
  • 15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1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被引量:19
2004年
研究了南方稻区30个水稻品种(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水稻成熟期植株含硅量在1.62%~2.66%之间,植株含硅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前期硅素积累量少,幼穗分化期以后硅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3/4,不同生育阶段硅素积累的基因型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硅在器官中的分配因生育期及栽培季节不同而异,早季成熟期硅在茎叶穗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43.36%、23.07%和33.57%,晚季分别为33.23%、19.75%、47.02%。水稻硅素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稻谷产量及N、P、K积累量呈显著相关。
甘秀芹江立庚徐建云董登峰韦善清
关键词:水稻基因型差异
孕穗期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对桂两优2号生理指标的影响(摘要)
2013年
孕穗期是水稻对水分需求十分敏感的时期。为了降低水稻生产的水分使用量,提高水稻生产的水分利用效率,探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水稻叶片生理机制的变化,采用国际水稻研究所常规培养液配方进行桂两优2号盆栽试验,在水稻孕穗期,
伍龙梅唐国荣江立庚
关键词:水分胁迫PEG-6000孕穗期生理指标水稻生产
免耕对水稻根际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探讨免耕对水稻根际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3种条件下其根际和非根际的pH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水稻根际pH小于非根际土壤,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根际和非根际DH的...
江立庚陈超君周佳民徐世宏
关键词:养分含量水稻根系生长
文献传递
水稻新品种特优679的穗粒结构与物质生产特点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12年
以桂两优二号、特优63为对照,研究了水稻新品种特优679的穗粒结构特点和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与桂两优二号、特优63相比,特优679的有效穗较多、每穗总粒数较少,穗粒结构协调;其总干物质积累能力较弱,但其干物质运转能力较强、经济系数高;其产量与桂两优二号持平,比特优63增产12.7%,品种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根据特优679的穗粒结构特点和物质生产特性,提出了特优679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杨彩玲杨培忠刘丕庆张玉江立庚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晚稻旱育秧秧苗素质及增产途径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通过对旱育秧和水育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旱育秧较水育秧增产4.9%,增产显著,增产途径是多穗;(2)形态上,旱育秧苗移栽叶龄小,叶片小,分蘖少,叶鞘长,植株高;(3)生理上,旱育秧苗叶鞘积累的干物质多,叶片比叶重大,根系氧化能力强,束缚水和脯氨酸含量高。
江立庚徐建云韦善清韦善清林鉴钊何礼健阮伟江林鉴钊
关键词:水稻杂交晚稻旱育秧秧苗素质增产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对土壤剖面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稻草还田免耕对稻田土壤剖面氮、磷和钾的影响。【方法】对连续2年和7年结合稻草还田常耕抛秧和免耕抛秧试验的水稻土剖面氮、磷、钾进行了研究。【结果】免耕表层0—4(5)cm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稻草还田免耕0—4(5)cm土壤的全钾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稻草还田常耕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普通常耕土壤。免耕5—20 cm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低于常耕土壤。普通免耕Aa层(耕作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常耕土壤。免耕的Ap层(犁底层)、W层(潴育层)和C层(母质层)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耕土壤。【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协调土壤氮、磷和钾的效果比普通免耕好,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是稻田免耕栽培的发展方向。
黄景顾明华徐世宏杨为芳江立庚
关键词:免耕抛秧稻草还田
稻草还田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可显著提高免耕水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单株根系干重、单株生物量、根半径、单株根表面积、单株根长、单条根长、根长密度、根系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是对单株总根数的影响不大。与3 t/hm2稻草还田量相比,6 t/hm2稻草还田量的增产效果和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秦华东张玉徐世宏李昌华何燕丁成泉梁天锋汪妮娜杨彩铃郑土英朱贵玉江立庚
关键词:水稻稻草还田免耕栽培根系生长
不同育栽方式水稻籽粒灌浆结实与旗叶衰老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研究了肥床旱育手栽、半水育秧手栽及塑盘旱育抛栽水稻籽粒灌浆及旗叶衰老特征 .结果表明 :半水育秧手栽水稻籽粒活跃生长期长 ,但起始生长势弱 ,平均生长速率低、旗叶早期衰老慢 ,而后期快 ,肥床旱育手栽则相反 ,起始生长势和平均生长速率最高、活跃生长时期最短 ,旗叶前期衰老快后期慢 ,塑盘旱育抛栽介于两者之间 .
董登峰江立庚韦善清
关键词:水稻灌浆结实
水稻叶氮量等生理参数的叶位分布特点及其与氮素营养诊断的关系被引量:28
2004年
以氮素营养特性差异较大的 3个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时期顶部 4片展开叶中叶片总氮、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及叶鞘总氮含量的叶位分布特点。各生育期叶片和叶鞘总氮含量均以顶 1叶最高 ,而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种和生育期而异。抽穗前游离氨基酸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种和生育期变化较大 ,而抽穗后以顶 1叶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抽穗前以顶 2或顶 3叶最高 ,抽穗后以顶 2或顶 1叶最高。叶片和叶鞘氮素含量与植株总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均可较好地反映水稻植株氮素营养状况。顶 1叶氮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 ,顶 2叶氮素含量与植株氮素含量的相关性最差 ,顶 3叶和顶 4叶氮素含量变异系数大 ,但因顶 4叶个体间差异太大 ,不利取样 ,因此提出顶 3叶作为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最适宜叶位。
江立庚曹卫星姜东戴廷波董登峰甘秀芹韦善清徐建云
关键词:氮素营养营养诊断
籼稻桂华占、八桂香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流转与籽粒灌浆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以桂华占和八桂香2个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籼稻花后不同部位器官物质积累、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叶、叶鞘、节间干物质流转存在一定差异,倒2叶鞘对籽粒的贡献超过倒3叶鞘和倒1叶鞘,倒3节间对籽粒的贡献超过倒2节间和倒1节间;(2)不同部位籽粒的灌浆速率和拐点粒重呈现UPG(上部籽粒)>MPG(中部籽粒)>BPG(下部籽粒)变化趋势,拐点时间和活跃灌浆时间及持续灌浆时间均呈现BPG>MPG>UPG变化规律,UPG启动早,灌浆速率大,BPG的灌浆速率小,灌浆时间滞后,籽粒粒重呈现UPG>MPG>BPG;(3)叶片、叶鞘及节间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运转率都与籽粒起始灌浆势呈正相关,其中器官间与起始灌浆势的相关系数大小表现为节间>叶鞘>叶片,不同叶位间与起始灌浆势的相关系数大小表现为倒2叶>倒3叶>倒1叶,其中节间干物质运转对籽粒生长的作用大于叶鞘,叶片干物质运转与籽粒生长的相关性最小。倒1节鞘物质输出与BPG生长时间上同步,倒2节鞘与MPG生长同步,倒3节鞘与UPG生长同步。
胡钧铭江立庚徐世宏何铁光李雄进罗维刚李忠义李婷婷
关键词:籼稻籽粒生长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